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毒性休克症候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毒性休克症候群
產自葡萄球菌的毒性休克症候群毒素蛋白1英语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
症状發燒紅疹皮膚脫落英语skin peeling低血壓[1]
起病年龄快速[1]
类型葡萄球菌(經期型及非經期型)、鏈球菌[1]
病因化膿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Streptococcus pyogene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
风险因素超吸水型衛生棉條、幼兒表皮病灶[1]
診斷方法根據症狀[1]
鑑別診斷敗血性休克川崎氏病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猩红热[2]
治療抗细菌药膿瘍切開引流英语incision and drainage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1]
预后死亡率:50%(鏈球菌),5%(葡萄球菌性)[1]
患病率每年10萬分之3(開發中國家)[1]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感染科英语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specialty)
ICD-111B52
ICD-9-CM040.82
DiseasesDB13187
MedlinePlus000653
eMedicine169177
Orphanet36234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毒性休克症候群(英語: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種因細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關症狀包含發燒紅疹皮膚脫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壓等。其它與特定病原菌相關的症狀包含乳腺炎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肺炎[1]

造成毒性休克症候群的病原菌包含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鏈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有時又稱為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like syndrome,TSLS),其致病機轉乃是入侵性鏈球菌性或局部葡萄球菌感染釋出的超级抗原所致。葡萄球菌性的危險因子包含使用超吸水型衛生棉條,或是兒童身上的表皮病灶。診斷一般透過症狀進行[1]

治療方式可給予抗细菌药,若存在膿瘍建議切開引流英语incision and drainage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於治療。一般建議若為鏈球菌性感染建議進行外科清創,移除感染源,但此作法的必要性相關實證仍相對薄弱。有些文獻甚至建議可以延後清創。鏈球菌性感染的死亡率高達五成,葡萄球菌則約為5%,可能在2日內致死[1]

在美國,鏈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約為每年10萬分之3,葡萄球菌性則約為20萬分之1。此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較為常見。本疾病於1927年首度記述。由於毒性休克症候群與超吸水性衛生棉條的高度相關性,目前此類產品已經全面下架[1]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Low, Donald E. Toxic Shock Syndrome: Major 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But Not Treatment. Critical Care Clinics. 2013-07-01, 29 (3). ISSN 0749-0704. PMID 23830657. doi:10.1016/j.ccc.2013.03.012 (英语). 
  2. ^ Ferri, Fred F. Ferr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ymptoms, signs, and clinical disorders 2nd. Philadelphia: Elsevier/Mosby. 2010: Chapter T. ISBN 032307699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