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
外观
畢生發展心理學(Life-sp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新興發展心理學科目,由巴爾泰斯和沙伊厄等人於1970年代提出。他們認為,發展心理學應研究人類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部過程,而不應只研究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
過去以發展為名的心理學,多數只限於兒童發展階段的研究,但忽視成年及老年的發展;但這些階段的心理發展,對人類也很重要,加上人的發展是扣扣相連的連續過程。所以,生命每一階段都受以前時期影響,也影响以後發展。
畢生發展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發展和衰老不只是生理過程,也是社會環境作用的結果。盡管茱蒂·哈里斯出版的《教養的迷思》一書認為,父母教養對子女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一般學界的共識認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都對心理發展有影響,且在後天因素中,父母教養的影響是不容否認的。研究一般認為,不論其他先天與後天的因素,教養本身對子女將來的成就有20%至50%的影響[1]。
發展史
[编辑]傳統的發展心理學建基於20世紀初期,當時的焦點聚焦於兒童心理;但近年來,長者心理健康引起關注,引起大家開始研究,發現不少老年人的問題是成年期積壓而成。
畢生發展心理學的觀點
[编辑]- 終身學習:學習並不只限於兒童期,任何一個階段的人都需要學習。
- 多元發展過程:生理發展過程、認知發展過程、社會情緒發展過程。
- 多方向發展過程:人的生命可以很長久,因此人的選擇,不論是工作或家庭,也不一定需要唯一。
著名學者
[编辑]參考書目
[编辑]- Santrock, J. W. (2004) "Life-span Development"
参考资料
[编辑]- ^ Flaherty, Serena Cherry; Sadler, Lois S. A Review of Attach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Parent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1 March 2011, 25 (2): 114–121. PMC 3051370 . PMID 21320683. doi:10.1016/j.pedhc.2010.02.005.
外部連結
[编辑]这是一篇與心理学及精神疾病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