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漢字注音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汉语拼音运动

漢字注音史指古代至今為漢語等語言所用漢字記音的歷史。

宋朝以前

[编辑]

古人曾采用直音反切等方法为汉字注音。

漢末魏晉南北朝時,相繼漸知反切,分辨五音,分別平上去入四聲[1]

佛教傳入後,漢字切韻生於西域,舊所傳十四字,貫一切音,稱為婆羅門書,其後又得三十六字母,音韻之道始備[2]

唐朝时期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也可能是最早用于拼注汉字语音的注音符号之一。

元明清

[编辑]

明朝时期朝鲜人创造了谚文。明代回回创造了用阿拉伯字母为汉语注音的小经。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早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音素字母为汉字注音。早期的汉语拼音以南京官话为蓝本。以后又出现了以北京官话为蓝本的汉语拼音以及广东话等拼音。1867年英国人威妥玛创制的威妥玛式拼音采用北京官话作为蓝本。威妥瑪拼音的使用時間相當長,直到2010年台灣仍然廣泛使用。

1892年,卢戆章仿拉丁字母造“中国切音新字”字母,并主张以南京语音为汉语语音标准,这被认为是统一全国语音的首倡者。1900年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启发,创制汉字笔画型拼音字母“官话合声字母”,并主张以北京官話为官話的标准音。

清末至今

[编辑]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语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詳見以下主條目。

參考來源

[编辑]
  1. ^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
  2. ^ 鄭樵:《通志·七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