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晋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晉語
晉語
发音/tɕiŋ˦˥ y˥˧/(太原腔)
/tɕĩ˥˥ ʮ˦˩˨/汾阳腔
/tɕiŋ˧˥ ny˥˧/平遥腔
/tsiəŋ˥˧ ny˦˩˨/吴堡腔临县腔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
区域山西省內蒙古中西部、河北省西部及西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西部、陕西省北部
母语使用人数
6305万[1] (2007年)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cjy
Glottologjiny1235[2]

晉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由于部分晋语方言和其他官話互通度[3],因而傳統上被認定是官話一支。然而近年来随着调查的深入,晋语,尤其是吕梁片、并州片,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汉语族下“獨立語言”。如果以不劃入官話為前提,若視漢語為語言,則晉語為其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晉語為獨立語言者,則晉語下有數支晉語方言。晋語的地位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可被歸爲獨立語言或漢語下的一級方言。[4]

晉語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截止1996年,晋语的使用者约为4500万左右(不含汾河片),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2名,在漢語中影响力僅次於官话吴语粤语闽南语[5][6]至2007年,晋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增至6305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1]

晋语是山西、陕北、河套等地区的主要语言,现代晋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方言。晋语的命名来自于“山西省”,又被部分中国学者称为晋方言

最早提出將晉語自官話中劃分出來者,為語言學家李榮,他所依據的標準是「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有入聲的方言」。不過,也有部份學者對此提出異議。[7]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裏首次列入晋语,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语言代码为:ISO 639-3 cjy 。

历史形成

[编辑]

晋语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汉代,扬雄《方言》中所述的“之西北方言”。现代晋语继承了大量上古秦晋语的词汇[8]

汉语方言学學者乔全生认为,晋语是中古汉语西北方音的直系后嗣[9],在夏漢詞書《番漢合時掌中珠》中,可以看出很多痕跡都與晉語都有切合。


分立爭議

[编辑]
晉語張呼片呼和浩特話的特色詞匯,内蒙古博物院館藏

由於部分晉語和其他官話溝通度高,傳統上一直被學界認定屬於官話[3]。1980年代以後,有晉語區的語言學家依據晉語之語音特點,提出晉語從官話獨立,但尚有争议。

分立派

[编辑]
  1. 1985李榮「官話方言的分區」《方言》
  2. 1986侯精一「晉語的分區(稿)」
  3. 1999___《現代晉語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4. 1997張振興「重讀『中國語言地圖集』」《方言》
  5. 2003喬全生「晉語與官話非同步發展」
  6. 2008___《晉方言語音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反分立派

[编辑]
  1. 1998丁邦新《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2. 1998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研究

入聲性質的討論

[编辑]
  1. 晉語保留入聲大多有明顯的喉塞音韻尾,並未弱化。
  2. 晉語入聲韻類分合關係不同,多兩分。
  3. 晉語入聲調類分合關係也不同,有41方言點入聲分陰陽。
  4. 晉語無[-k]韻尾。
  5. 晉語通攝合口一等合口三等入聲字今讀音有別。

地域

[编辑]
晉語標準分區圖
晉語標準分區圖

分布

[编辑]

使用现代晋语的地区:

  1. 山西省絕大部分地区。
  2. 內蒙古中西部地区。
  3. 河北河南陝西三省鄰接上述二地的地區。

包含在這個地區的城市有山西省大部分城市太原大同廣靈縣除外)、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等,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以及河北張家口邯郸县区、河南济源新乡(部分县区)、焦作县区、安阳(部分县区),陕西榆林延安等地。

临汾市区、運城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汾河片是否归属于晋语,目前存在争议。

晉語的使用人口總計約有6305萬人(2007年,不包含汾河片)。

分片

[编辑]

晉語可進而分為下面八支:

  1. 并州片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中部,包括太原晋中以及吕梁東部平川地區。
  2. 呂梁片呂梁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呂梁山區與陝西北部黄河沿岸部分地区,包括吕梁市西部、临汾市西北部五县、榆林市东南部等地区。其中又可分為以北部興縣嵐縣為主的興嵐小片,以中部地區中阳柳林方山临县离石為主的离石小片和以南部以隰县石樓交口為主的隰州片小區。
  3. 上黨片上黨方言):分布在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地區,分为以长治为代表的长治小片和以晋城为代表的晋城小片[10]
  4. 五臺片忻州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包括忻州神木等市。
  5. 邯新片邯鄲-新鄉方言):分布在河北南部與河南北部,包括邯郸焦作济源安阳等。
  6. 大包片大同-包頭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省西部與內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包括大同包头鄂尔多斯榆林等市。
  7. 張呼片張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與內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包括张家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市。
  8. 志延片陕西省志丹-延川方言),包括延安等市。

另有汾河片是否属于晋语,目前存在爭議: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包括臨汾運城及河西的韓城合陽宜川

北京延庆话是否属于晋语-张呼片,目前也存在爭議:因该方言为晋语至北京官话的过渡,也有将该方言划归北京官话的呼声。

語音

[编辑]

声母

[编辑]

晋语的尖团音演变状况在各个地区很不一样。大致说来,东南部分地区区分尖团,中部(如平遥)能够区分一部分尖团音,北部(如河套)完全不能区分尖团音。整个晋语的尖团音现状堪称汉语尖团音发展过程的博物馆,清晰地见证了尖音与团音的各个发展时期。

晋语的全浊声母清化后的演化方式,按地区大致分五种:

  1. 平仄都不送气:分布于并州片(除太原市區及太原以北以东)。
  2. 平仄都送气:分布于吕梁片南部(隰州小片)、汾河片、志延片。
  3. 平声与入声送气,上声与去声不送气:分布于吕梁片北部、五台片部分地区。这是第2种方式与第4种方式的过度类型(?)。
  4. 仄送平收,即仄声送气而平声不送气:非常罕見,目前就知道襄汾有這種送气模式。
  5. 平送仄收,即平声送气而仄声不送气:其他地区都是这种类型,这种类型是晋语全浊声母演化的主要方式。

晋语其他声母的特点:

  1. 常母读擦音([ʂ、s]):分布于吕梁片、幷州片、汾河片地区。其他地区字數都非常少,故不計入。
  2. 崇母读擦音([ʂ、s]),幷州片、汾河片絳州小片地区。其他地区字數都非常少,故不計入。
  3. 孃母独立,汾州地帶多讀[nz、ɳ]为独立声母并且字数较多,其他地区有少数字并入日母,不独立。
  4. 微母独立读[v]分布于汾河片、吕梁南部(隰州小片)。
  5. 古見、溪母開口二、四等字白讀聲母爲[tʂ、tʂʰ],分布于汾河片部分地区与上党片部分地区。
  6. 古匣、晓母開口二、等字白读声母为[x],大部分晋语都有。
  7. 古梗攝二等庄组舒聲字,白讀聲母爲翹舌,分布于汾河片、幷州片、吕梁片。
  8. 特殊的腭化,除去尖團合流,在晉語中還有其他幾種特殊的腭化,有些地方透母細音腭化爲[tɕʰ],有些地方來母配撮口呼腭化丟失聲母,有些地方來曉(匣)配撮口呼變爲蟹止合口三等文讀。
  9. 擦化,上黨、邯新、大包、張呼、汾河片幾乎沒有,并州片常見;擦化後通常產生茲=雞=[tsɿ]這種現象,如汾陽、偏關、古交、太原北郊

晋语塞音声母很有特点:

  1. 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擦音x。送气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擦音现象比较明显。(晋城话的入声没有喉塞韵,泽州话中的入声字不具有独立的调类调值,而随韵母的声调变化与非入声字区分)
  2. 鼻音声母带有同部位的塞音声母,如拿/nda/、马/mba/、我/ŋgie/(岚县)


地點\字 雔(仇) 煠(炸) 西
平遙 ȵȡiɔ tʂʰəu suə suei tsʌʔ ɳɑŋ tsuŋ ȵȡy ŋgiᴇ sei ɕiʌʔ u tɕiɔ luei i
汾陽 ȵȡiau tʂʰou tʂʰuɔ ʂui tsɛʔ ɳɑŋ tʂʰuŋ ʮ xai ŋgi sɿ ɕieʔ v tɕiɯ ɿ
吳堡 ȵȡio ʂɑo ʂɤu suɛe tsʰɑʔ ʐie tsʰuəŋ ȵȡy xɑe ŋgɤu sɛe siəʔ u tɕiɤ luɛe i
興縣 ȵȡiɔu tʂʰəu ʂɤ ɕy tsʰaʔ ʐẽn tsʰuəŋ ȵȡy xai ŋgɤ ɕi ɕiəʔ u tɕiɯu ly i
長治 tsʰəu tsʰɑŋ suei tsɑʔ iɑŋ(地名) tsʰuŋ y ɕiɛ ɕi ɕiəʔ u tɕiɔ luei
萬榮 ȵiɑu tʂʰəu ʂɤ fu ȵiæ̃ pfʰʌŋ ȵy xai ŋɤ ɕi ɕi vu tʂɑu y ȵiᴇ
大同 iɐo tʂʰəu tʂʰɒ ʂuɛe tsa ȵiɛ tʂʰuəɣ y ɕiɛ vo ɕi ɕiəʔ u tɕiɐo lɛe iəɣ

韵母

[编辑]
  1. 古麻三開與麻二開、戈三合韻母相同(即有麻三),分布于汾河片全片、吕梁片中南部(離石小片、隰州小片)
  2. 古豪韻白讀韻母爲/u/,分布于除邯新片外的所有晉語
  3. 古见组咸山攝一等≠二等,主要分布于吕梁、幷州,五台片一部分地区也有
  4. 曾一≠梗二,主要分布于吕梁、幷州、汾河,五台片一部分地区也有
  5. 曾≠梗,主要分布于汾河片解州小片
  6. 宕≠江,主要分布于汾河片解州小片,吕梁河西靠南(清涧一带)
  7. 古止攝合口三等≠蟹攝合口三等,主要分布于汾河片解州小片。
  8. 古泥组模韵读今读[əu],分布于绝大多数晋语
  9. 古蟹攝一等≠二等,分布于吕梁、幷州片
  10. 古效攝一二等≠三四等,分布于吕梁、幷州片
  11. 古止攝合口一等≠三等,主要分布于吕梁、幷州、汾河片。
  12. 古咸山攝二等≠三四等,主要分布于吕梁、幷州、五台片部分地区。
  13. 古来母鐸開读[lau4],少见于邯新、汾河、上党片


地點\字
太谷 ȵȡiẽ ȵȡiẽ pʰə̃ pie pu tsuei tɕy sɐ˞ tɕie tɕʰiai xai(按理xei) xai xẽ xaʔ mbiɛʔ mbieʔ ɕieʔ
汾陽 ȵȡiã ȵȡi pʰə̃ pʰia tʂui tsʮ sɿ tɕi tɕʰiai xei xai ɕi xaʔ mbiɛʔ mbieʔ ɕieʔ
嵐縣 ȵȡiɑŋ ȵȡiẽ pʰəŋ pʰie pu tsuei tɕy sɿ tɕʰie tɕʰiai xei xai xiẽ xɑʔ mbiɑʔ mbiəʔ ɕiəʔ
平魯 ie ȵie pʰəɣ pʰəɣ pu tsuei tsuei sɿ tɕʰie tɕʰie xai ɕie ɕie ɕiaʔ mai mai ɕiəʔ
忻州 ȵȡiɑ̃ ȵȡiᴇ̃ pʰəŋ pʰiᴇ pu tsuei tsuei sɿ tɕʰiᴇ tɕʰiæᴇ xæᴇ xæᴇ xɑ̃ xɑ̃ xɑʔ mbiᴇʔ mbiəʔ ɕiəʔ
新絳 ȵiɑ̃ ȵiɑ̃ pʰəŋ pʰie pu tsuei tɕy sɿ tɕʰia kʰai xai xai xɑ̃ xɑ̃ xa mei mei sei
陽泉 ȵiæ pʰəŋ pʰəŋ paɔ tsuei tsuei sɿ tɕʰie tɕʰie xæe ɕie ɕiæ ɕiəʔ mæe miəʔ ɕiəʔ

声调

[编辑]

多數晉語有五个聲調(如晉城話、太原话等),部分地區有六個(如岚县话、临县话等)、七個或四個聲調,在最新的調查中發現壺關縣樹掌話擁有8个聲調(入聲三分)。


地點\调值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平遙 13 53 35 ʔ54 ʔ35
太谷 22 323 45 ʔ11 ʔ434
太原 11 53 45 ʔ2 ʔ54
清徐(清源) 11 53 35 ʔ2 ʔ54
榆次 11 53 35 ʔ21 ʔ54
汾陽 324 22 312 55 ʔ2 ʔ312
吳堡 213 33 412 53 ʔ3 ʔ213
興縣 324 55 312(324) 53 ʔ5(ʔ55) ʔ312
嵐縣 214 44 312 53 ʔ4 ʔ312
長治 213 24 534 44 53 ʔ21/54 ʔ45/54
忻州 313 31 313 53 ʔ2
神木 213 44 213 53 ʔ4
五臺 224 33 312 53 ʔ3 ʔ312
萬榮 51 24 55 33 歸陰平 歸陽平
新绛 53 325 44 31 歸去聲 歸陽平
陽泉 312 44 53 24 ʔ4
朔州 312 334 312 53 ʔ34
大同 31 313 54 24 ʔ32
廣靈 53 31 55 213 歸陰平 歸陽平


入声

[编辑]

晉語與多數官話的方言不同,大部分仍然保有韻尾的喉塞音,而這在漢語的南方諸口語中才比較常見。因此,晉語保有了韻尾帶有喉塞音的入聲。由於在官話方言中,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僅局部)仍有入聲,故或有認為晉語和西南官話、江淮官話,應採取相同的處理方法,同被歸作官話的幾種方言。

入声舒化现象:一些地区的部分入声韵喉塞尾有弱化和消失的现象,如在榆次清徐呼和浩特等地方言中,部分的aʔ,iaʔ,uaʔ,yaʔ等韵母,已经没有喉塞尾,但由于保留了特殊的主元音,所以并不与其他舒声韵相混。一些其他地区的方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有人认为晋城话的入声没有喉塞音尾[11],而据《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晋城话的入声有喉塞音。[12] 在雁北晉語老派中,絕大多數清入读入声、全浊入归阳平、次浊入归去声;如麥讀賣,匿讀膩,歷讀利,月讀願等。同時也有一部分舒聲讀入;如都讀督,个讀圪,上讀式,死讀趿(səʔ),下读瞎,是讀趿(səʔ),去读七,处读出,瓜读刮,母读木,腐读福,话读忽,兄读肃,方读福,夫读福,父读福,唬读忽等。


阴平
阳平 盒蝶察折夺实薄凿着学直值食蚀帛席笛敌伏服
上声 抹索雀角
去声 辣裂热月越蜜落骆药墨匿麦脉益目木陆溢历

连读变调

[编辑]

晉語的聲調有連讀變調現象,亦即字的聲調會根據它相鄰的字而變化。晉語連讀變調在各種漢語裡顯得特別的地方有:

  • 變調的規則會根據相鄰的字的語法功能而不同。因此形容詞-名詞複合詞及動詞-賓語複合詞使用不同的變調規則。
  • 當每個字單獨發音時,合併的聲調可能會在連讀變調時分化出來。

語法和辭彙

[编辑]

晉語使用前綴,譬如圪 /kəʔ/, 唿(忽) /xuəʔ/ 及嘿(黑)/xəʔ/, 𠯐(入、日)/ʐ(z)əʔ/,吥(不)/pəʔ/,來構成不同種類的派生詞。例如:𠯐(日)鬼(胡鬧、搞鬼)← 鬼;這些前綴多半沒有意義。

圪头词

[编辑]

晋语很有特点的一类词汇,因其都带有前缀“圪”,例如“圪崂”,“圪蛋”,故名圪头词

合音词

[编辑]

部分地區有合音情況,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個。例如:

,媳婦之合音,主要見于吕梁片與汾河片
,少單用,常用于「簡婆」、「簡爺」中,意爲「外婆」、「外公」。根據晉南稱呼爲「舅舍爺」、「舅莊爺」等,疑此字爲「舅間」之合音。主要見于吕梁片與并州片。

分音词

[编辑]

晉語常把單音節字分割為兩個字,即分音词,從而產生新的詞語。例如:

/pəʔ ləŋ/ ← 蹦 /pəŋ/
/tʰəʔ luɤ/ ← 拖 /tʰuɤ/
/kuəʔ la/ ← 刮 /kua/
/xəʔ lɒ̃/ ← 巷 /xɒ̃/
(以上为太原话)

在其他中國方言,包括普通話中也有類似詞語(例如:窟窿 kūlong ← 孔 kǒng),只是這些詞語在晉語中更为常见。

指示代词

[编辑]

部分晉語方言(如和顺话等)有三種不同的指示詞(近指、中指、遠指),普通話只有「這個」及「那個」兩種。

特色用字

[编辑]
正寫 俗寫 解釋
炮、泡 直落,引申爲滾開;廣韵匹皃切。
𩅠 諵、難 泥濘,陷入泥中。此字爲擴B區字,推薦寫作「湳」;集韵尼賺切。
張、者 助詞,用在作謂語的動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動作趨向的「來」、「去」之前;廣韵即良切。
奴、汝 女之白讀,常見有人寫「奴」。
藍、蘭 用微火炒;廣韵盧含切。
持箸取物;廣韵居宜切。
把東西藏起來;廣韵居義切。
把東西藏起來(南邊),萬能動詞(北邊);廣韵徒哀切。
渴、抗 渴。炕牀之字本作「匟」;廣韵苦浪切。
哈、罅 稍拉開(門);廣韵胡加切。
蒸、餾;廣韵虎何切。
稍拉開(門);《說文解字》“覆也。衣駕切。”。
𥽸 混沌不清,常用來形容稀飯米多,顯稠;集韵龍卷切。
(用手指)擰;廣韵力兖切。
挑揀;廣韵所嫁切。
硌;廣韵五堅切。
(疾)走,(快)跑;廣韵都年切。
張,開,擴,例如「獅毛奓鬼」一詞 ;集韵徒管切。
踩,另有「蹅」字晚出,疑从此引申 ;廣韵側加切,以指按也。
搕𢶍 惡殺 垃圾,推薦寫作「搕颯」 ;廣韵烏合切,以手盍也又搕𢶍糞也。
𪖥 擤、洗 鼻去涕;廣韵虚豈切。
丘、秋 歪、轉、掉(過),另有分音說法刻[kʰəʔ]流①[liəu];廣韵去秋切,戾也。
吸、襲 用于「惜人」;廣韵思積切。
揩摨摩拭;廣韵口皆切。
加、接 犂也;廣韵古莖切。
苶、獃 捏、鑷 傻,此二字皆音韵不符,難證;廣韵奴結切、奴協切,五來切。
擡,舉;廣韵以諸切。
豚、𡱂 㞘、𡰪、䐁 屁股,(動物的)尾巴;玉篇都谷切。
𧰵 (用筆、指頭等輕點)輕擊;唐韻冬毒切。
無精打采,常用于「寐糊」;廣韵彌二切。
𢜶 掃、哨 常用于「性𢜶」,「涼𢜶」;集韵先到切,快性也。
霞,出霞;廣韵失照切。
白讀音;廣韵如乗切、而證切。
瞞、饅 投擲、扔;集韵模元切,引也。
遺失,不同于撂,無意;廣韵羊者切。
涎、頜 用于「憨水」,此字韓城、河津讀後鼻音亦可證明;廣韵呼談切。
害、解 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攪拌;廣韵胡買切。
刻、克 動詞;廣韵羌舉切。
趨向補語標記;廣韵其立切。
壓、軋 碾;廣韵吾駕切。
讀音特殊,有介音;廣韵古郎切。
讀音特殊,顎化;廣韵居吟切。
至、置 稱;廣韵職吏切。
熄、謝 熄滅(燈燭);廣韵徐野切。
文讀,用于「蘿蔔」;廣韵蒲北切。
貢、供 用于「饋獻」;廣韵求位切,餉也。
壓碎,磨;集韵女夷切,硏也。

詞彙差異

[编辑]
地點\詞匯 玉米 高粱 外公 外婆 月亮 馬鈴薯 老鼠 鼻涕
大同 玉茭子 茭子 姥爺 姥姥 月亮/月兒爺 山藥 腦袋 耗子 濃帶 蓮菜
平遙 玉茭 䵚黍 簡爺 擺擺 月明爺 山藥蛋 的老 咕兒 鼻涕 藕根
太谷 玉茭子 茭子 外爺 婆婆 月明(爺) 山藥蛋 的老 老鼠 鼻涕 藕根
太原 玉茭子 茭子 姥爺 姥姥/姥孃 月明(爺) 山藥蛋 的腦 老鼠 鼻子 藕根/蓮菜
清徐(清源) 玉茭子 茭(子) 外爺 婆婆 月明(爺) 山藥蛋 的老 (毛)咕兒 鼻涕 藕根
汾陽 玉䵚黍 䵚黍 簡爺/簡兒 婆婆 月亮 山藥蛋兒 的腦 (毛)咕兒 鼻涕 藕根
吳堡 玉䵚黍 䵚黍 簡爺 簡婆 月明 山蔓兒/山藥 腦② 老鼠 鼻子 蓮菜
臨縣 玉䵚黍 䵚黍 簡兒 簡婆/婆婆 月明 山藥 腦② 圪旯④家/咕兒(家)/爲家家 鼻涕 蓮菜
嵐縣 玉䵚黍 䵚黍 簡爺 簡婆 月明 山藥 腦② 老鼠 鼻涕 蓮菜
長治 玉茭 茭子 姥爺 姥姥 月明兒 地瓜蛋兒 得老 老耗子 鼻涕 蓮菜
忻州 玉茭子 茭子 姥爺 姥孃 月明/月爺爺 山藥(蛋) 的(təʔ)老 咕兒/耗子 沫涕/濃帶 藕根
神木 金䵚黍兒 䵚黍 簡爺 簡婆 月兒 山蔓菁兒/山藥 腦②/的老 老鼠 鼻子 蓮菜
靜樂 玉茭子 䵚黍 簡爺 簡婆 月明/月亮 山藥 腦②/的老 老鼠 沫涕 蓮菜
萬榮 玉䵚黍/玉米 䵚黍 舅舍爺 舅舍孃 月爺 洋芋(子) 得腦/登腦 老鼠 鼻子/鼻涕 蓮菜
新绛 玉䵚黍 䵚黍 舅舍爺 舅舍孃 月兒(爺) 山藥蛋 等腦 老鼠 鼻涕
和順 玉茭 姥爺 姥孃 月兒 山藥 得腦 老鼠 鼻兒
晉城 玉茭 茭蕎 姥爺 姥姥 月明/月亮 地豆兒 圪腦 老鼠 鼻涕 藕/蓮菜
廣靈 玉黍棒兒 高粱 姥爺 姥姥/外祖母 月亮爺 山藥(讀要) 腦袋 耗子 濃帶 藕根

①阴平、②阳平、③上声、④阴去、⑤阳去,一般晋语不分阴阳去,如「圪旯」的「旯」是分音,无法探究其是阴是阳,要根據分音前的字來分析。

大部分地區「鼻涕」中「鼻」的讀音同「不」,而非一般「鼻子」的「鼻」。

「頭」中寫作「得」的一律有介音,忻州[təʔ]音節只用于təʔ老,一般情況「的」讀[tiəʔ]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Nationalencyklopedin "Världens 100 största språk 2007"(2007年世界100大語言)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晉語.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3.0 3.1 “太原方言的词汇与其他方言比较,结果认为晋方言的词汇与官话方言非常接近。”乔全生. 晋方言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PDF): 10.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20). 
  4. ^ SIL International. cjy ISO 639-3. iso639-3.sil.org.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5. ^ Top 100 Languages by Population.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6. ^ Ethnologue. Chinese, Jinyu - Ethnologue.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英语). 
  7. ^ 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46頁
  8. ^ 卢芸生. 《诗经》古词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的孑遗[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3):6.
  9. ^ 张晓丽.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 太原晚报. 2009-12-11 [201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10. ^ 关于晋城话的归属,著名语言学家沈明在权威学术期刊《方言》2006年第4期第343-356页的《晋语的分区》一文中曾进行过详细叙述,晋城阳城等方言属上党片晋城小片,认为之前的方案将晋城话归属邯新片有不妥之处,故进行了调整。
  11. ^ 焦妮娜《语言研究》2007年第02期-晋城话中的入声字,"晉城話入声没有喉噻韵,也没有独立的调类,已经相当微弱,大部分阳入声字已读舒声"
  12. ^ 侯精一温端政等.《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1993.晋城音系


書目

[编辑]
  • 1936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上海:商務印書館
  • 1998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 2002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北京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 7-5320-8084-6.
  • 2006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ISBN 7-1000-2562-1.
  • 2008喬全生《晉方言語音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2011趙傑《絲綢之路語言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相關古籍

[编辑]
  • [明末]傅山《霜紅龕集》
  • [清]賈存仁《等韻精要
  • [清]祁寯藻《馬首農言》
  • [清]佚名《新刊校正方言應用雜字》
  • 1992劉文炳《徐溝語言志》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