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清江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665年,约翰·纽霍夫描绘的清江浦。
清江浦大闸口
清江浦中洲

清江浦是今中国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区)的历史名称,在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设有属于户部管理的皇家仓库和属于工部管理的4大漕船厂,驻扎有南河总督等许多重要官员。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在此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的变更。

清江浦本是运河名,位于淮安府山阳县境内。公元486年,春秋时期吴国,开凿了连接长江淮水邗沟隋炀帝时开挖通济渠,以“上达黄河,下通于淮”;南线则疏竣邗沟,使黄河与江、淮通连。宋转运使乔维岳为了漕运的方便,开辟从末口到泗口的沙河,“以避淮水山阳湾之险”。明永乐八年(1410年),漕督平江伯陈瑄走访当地群众,寻沙河故道,并加以疏渡,易其名为清江浦[1][2]。自此,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里运河

陈瑄重浚清江浦时,还就河筑堤,建筑了新庄、福兴、清江、移风4道闸[1]。后来新庄闸以下日就淤塞,不通舟,于是在清江闸下游筑坝,称仁义坝(今水渡口)。北上漕船都要从这里起旱,经石码头,“盘驳以入黄河”,过河再从王家营(今淮阴区王营镇)启程登通京大道。近浦之地渐渐兴起为镇,称“清江浦镇”。随着工商百业的兴旺发达,“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地位愈益重要。

清江浦镇在行政上原来属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1761年由于清河县县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毁于洪水,于是将清江浦一带由山阳县划归清河县,作为清河县的新县治。原有名称清江浦因知名度甚高,仍被习称多年。

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致使漕运被阻;1855年黄河大改道,使运河山东段淤塞。1860年清江浦20华里长的街市被前来抢粮的捻军彻底焚毁。1865年建造城墙,规模收缩,仅将中心区官衙附近修在城内。1872年,轮船招商局上海成立,从此漕运和南北客运大多数改走海路;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清江浦失去交通上的优势,迅速衰败下去,仅成为附近十余县范围普通的商品集散地。

1914年,为避免同名,清河县改名为淮阴县。1951年,又划出城区设立清江市,作为淮阴地区公署所在地。1983年,淮阴地区改设地级市,清江市则改设清浦区清河区。2000年底,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辖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改设)和淮阴区(原淮阴县改设)。2016年,清河区清浦区合併設清江浦區

注释

[编辑]
  1. ^ 1.0 1.1 明史·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永乐)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2. ^ 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清河,冲,繁,疲,难。淮扬道治所……北:清江浦。明陈瑄开,宋沙河也。运河西北自桃源入,歧为盐河。又东为中河口,水经谓之中渎水,出山阳白马湖。又东迤南至清口屈而东,迳三徬,与清江浦合,东南入山阳,是为淮南运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