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漠南蒙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漠南蒙古,即中国历史上对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族的历史称谓,其居住地域大概为今内蒙古自治区(不包括北部的呼伦贝尔西套蒙古)。金末至13世紀中葉,长城以南的漠南地区仍為漢族聚居地,[1]元朝初年才成为蒙古族聚居地。元末民變明朝建立後,元顺帝率残余势力退至塞外,史称北元。北元随后瓦解并分裂成许多部落。明朝将蒙古本部称为“鞑靼”,这其中在戈壁以南游牧的部落和兀良哈三卫混杂,随后演化为明末的漠南蒙古各部,诸部虽名义上奉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所在的察哈尔共主,实则割据一方、互相攻伐。[2]

後金興起时即征服察哈尔,林丹汗在溃逃青海途中亡故,其子额哲于1635年向皇太极投降,并献出宝玺,漠南蒙古也被後金(后为清朝)吞并,成为其内札萨克。此后直至清末,在《理藩院則例》等清朝官书中,“内札萨克”取代“漠南蒙古”之名,与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相对。之后逐渐构成了中国蒙古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

两翼蒙古

[编辑]
明末同时期漠南蒙古左右翼
明末同时期漠南蒙古左右翼

达延汗将蒙古本部分为六万户后,随着博迪阿拉克汗时期兀良哈万户的覆灭及土默特万户俺答汗的兴起,东蒙古各部逐渐分散,除外喀尔喀七部留居漠北之外,漠南蒙古分左右两翼,因蒙古人视角「坐北朝南」,故东为左翼、西为右翼。

左翼由蒙古大汗统领,包括察哈尔诸部内喀尔喀五部(后与兀良哈三卫融合)、科尔沁诸部;还有合撒儿后裔的茂明安部乌喇特部;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后裔的四子部翁牛特部;别勒古台后裔的阿巴哈纳尔等部。

右翼在顺义王俺答汗一系的支配下相对独立,并繁衍出许多支系,鄂尔多斯土默特诸部形成两个稳定的部落集团。永谢布万户的各部以喀喇沁、永谢布、阿苏特各部最强,逐渐自立。[2]

关联条目

[编辑]

明末清初时的蒙古(明代蒙古

[编辑]

清末以来的中国蒙古族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元史卷四·本紀第四·世祖一》歲辛亥,六月,憲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長且賢,故憲宗盡屬以漢地軍國庶事,遂南駐爪忽都之地。
  2. ^ 2.0 2.1 哈斯巴根. 《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2023-09-07]. ISBN 97873012761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