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菲鲁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鲁兹
Fairuz
فيروز
表演中的菲鲁兹
歌手
出生
努哈德·哈黛德
Nouhad Wadie' Haddad

(1935-11-21) 1935年11月21日89歲)
 黎巴嫩贝鲁特祖高格·阿勒-巴拉特区
职业歌手,演员
音乐类型
出道地点黎巴嫩
活跃年代1950年至今
唱片公司EMI, 维京唱片, Voix de l'Orient, Fayrouz Productions
网站http://www.fairouz.com
相关团体Nasri Shamseddine
Wadih el Safi

菲鲁兹 (阿拉伯语:فيروز‎)(1935年11月21日[1][2][3][4],本名努哈德·瓦迪阿·哈黛德(阿拉伯语:نهاد وديع حداد‎),是一位享誉阿拉伯世界黎巴嫩歌手, 她的歌曲在阿拉伯地区有极高的知名度。

菲鲁兹首次被广泛关注是在巴尔贝克国际艺术节,在期间她演唱了诸多歌曲。通过连续多年在该艺术节的“黎巴嫩之夜”进行表演,菲鲁兹蜚声乐坛。她被誉为“来自星星的大使”,“阿拉伯人的大使”,“月亮的邻居”,“黎巴嫩的宝石”。

个人生活

[编辑]

菲鲁兹出生在一个黎巴嫩东正教家庭。[5][6][7][8] 信仰东正教[9][10][11]嫁给了塑造其音乐生涯的拉赫巴尼兄弟中的埃辛·拉赫巴尼。[12] 她同时也是黎巴嫩作曲家,钢琴家,剧作家齐亚德·拉赫巴尼,后期导演拉亚勒·拉赫巴尼,黎巴嫩导演丽玛·拉赫巴尼,以及哈雷·拉赫巴尼的母亲。[6]

生平

[编辑]
菲鲁兹(努哈德·哈黛德)和母亲丽莎·阿勒-布斯坦尼,1945年摄于贝鲁特烈士广场
1946年的菲鲁兹。

努哈德·哈黛德于1934年11月20日出生在一个黎巴嫩马龙教派家庭。[13][6][7] 不久后全家迁到贝鲁特一条名叫祖高格·阿勒巴拉特的鹅卵石街道。全家住在一间一居室的黎巴嫩式的石头房中,与邻居共用着厨房,家的对面是贝鲁特东正教牧首学校。她的父亲瓦迪阿是一位信仰叙利亚东正教的黎巴嫩人, 在一家印刷房做排版。 她的母亲,丽莎·阿勒-布斯坦尼也是一位黎巴嫩人,但是信仰基督教马龙教派,负责在家照看她的四个孩子:努哈德,优素福,胡达和阿玛勒。

十岁时,努哈德已经因为她的独特嗓音而闻名学校。她定期会在学校的演出和假日演唱。并在1950年2月的一次演出上,得到了黎巴嫩音乐学院老师同时也是音乐家的穆罕默德·福莱菲勒的注意。穆罕默德十分欣赏她的嗓音和表演,于是建议她报考音乐学院。一开始,努哈德保守的父亲不支持把他送到音乐学院;最终,在要求弟弟与其一同入学的条件下,父亲同意了努哈德的请求。

菲鲁兹与埃辛·拉赫巴尼的婚礼期间与家人的合照,1955年摄于东正教圣母领报堂。

穆罕默德·福莱菲勒十分关注培养努哈德的天分。此外,他还教授她背诵古兰经。一次机缘巧合,努哈德的歌声吸引了黎巴嫩电台负责人,同时也是杰出音乐家的哈利姆·阿勒-鲁米(著名黎巴嫩歌手马吉达·鲁米的父亲)的注意。鲁米也十分欣赏她的嗓音,并发现她的歌声有一种罕见的灵活性,能够自由地在阿拉伯唱法与西方唱法之间切换。在努哈德的请求下,鲁米安排她在贝鲁特电台做一名和声歌手,并为她专门写了几首歌曲。鲁米还为她选了“菲鲁兹”——阿拉伯语的绿松石一词——作为她的艺名。

不久后,菲鲁兹被推荐给了同在电台工作的音乐家拉赫巴尼兄弟——埃辛和曼苏尔,二人发掘了她的天赋。爱情的化学试剂很快就开始发酵,埃辛开始为菲鲁兹作曲,其中就包括“告诫(Itab)”这首让菲鲁兹名扬阿拉伯世界的歌曲。1955年1月23日,菲鲁兹与埃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菲鲁兹结婚典礼所在的教堂,位于贝鲁特阿什拉斐叶区

菲鲁兹与埃辛育有四位子女:黎巴嫩作曲家,钢琴家,剧作家齐亚德·拉赫巴尼,后期导演拉亚勒·拉赫巴尼(1987年死于脑卒中),黎巴嫩导演丽玛·拉赫巴尼,以及哈雷·拉赫巴尼(自幼因脑膜炎全身瘫痪)。

70年代的菲鲁兹。

参考资料

[编辑]
  1. ^ Fairuz | Biography & History | AllMusic. AllMusic.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 ^ Aljazeera - فيروز من "جوار القمر" إلى عمق التاريخ.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阿拉伯语). 
  3. ^ المطربة فيروز. mbc3.mbc.net.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阿拉伯语). 
  4. ^ في مثل هذا اليوم ولدت المغنية اللبنانية نهاد وديع "فيروز". www.zaytoday.com.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5. ^ Fairuz – Ambassadrice des Etoiles. Norient. July 21, 2001 [200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2日). 
  6. ^ 6.0 6.1 6.2 Simon Broughton; Mark Ellingham; Richard Trillo (编). World music: the rough guide. Afric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Volume 1. Rough Guides. 1999: 393. ISBN 9781858286358. 
  7. ^ 7.0 7.1 Mansour Rahbani: Obituary. The Telegraph. February 8, 2009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1). 
  8. ^ Fairouz info. Fanoos.com. 1935-11-21 [201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9. ^ Neil Macfarquhar. This Pop Diva Wows Them in Arabic. 纽约时报. 18 May 1999 [2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3). 
  10. ^ Andrew Hammo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Arab World: arts, politics, and the media Illustrated. Cairo, Egypt: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7: 169. ISBN 9789774160547. 
  11. ^ Christopher Stone. "Our Eyes Travel to You Everyday" – The place of Jerusalem in the works of Fairouz and the Rahbani Brothers. ArteEast Quarterly. October 1,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2日). 
  12. ^ Christopher Reed Stone. Popular culture and nationalism in Lebanon: the Fairouz and Rahbani nation. Routledge. 2008: 147. ISBN 9780203939321. 
  13. ^ FatmaAydemir, Sami Rustom: Libanesische Sängerin Fairouz: Die fremde Stim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z.de, 20. November 2014 (German)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菲鲁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