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極樂世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西方極樂
描繪極樂世界的唐卡,現藏於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英语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

極樂世界梵語सुखावती羅馬化:Sukhāvatī),梵文音譯為蘇珂嚩帝須呵摩提(須摩提),又稱作西方極樂世界安樂世界善解世界[1]清泰世界[2]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是佛教阿弥陀佛成佛時,依因地修行所發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國淨土。以「信」、「願」、「行」為三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爲愿望,并以念佛爲主要的修行方法称爲净土法门,是净土宗的主要教法。

國土殊勝

[编辑]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念佛人修行的重要依据。此经言简意赅,文深义丰,广博洪深,精微莫测。一切善法,唯信能入;一切事业,唯信能成就。能真信确愿,则能有所行动。因地正确了,果地一定不会纡曲。佛言万法唯,则念佛成佛,人人有份也。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诸佛怜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本经典的要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理、事、、行。理是西方净土的义理,事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事,果是指阿弥陀佛,行是持名念佛。《阿弥陀经》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弥陀经最重要的开示。[3]

阿彌陀經》載明彼佛土以其國眾生無有眾苦沒有眾多的苦惱,但受諸樂受到極大最高很多的快樂,故名極樂。另外,同經亦載,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陳在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國又有阿彌陀佛所幻化之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釋迦牟尼佛於淨土諸經中,將極樂世界介紹給本土眾生,說其位於此界西方,依於阿彌陀佛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之四十八大願而成,已歷十劫時間,距此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一佛土涵蓋一三千大千世界,相當十億個銀河系)。雖相隔如是不可思議,然而在念佛往生之人,因有佛菩薩威德神力方便接引,一彈指頃即可到達,各依所作業品而皆往生,於彼土進修佛道。據華嚴經中說,在極樂世界過一天一夜,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過了一大。(一大劫乃宇宙經過成住壞空非常久遠之時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法藏比丘發願曰:「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輩九品往生

[编辑]
清代丁观鹏极乐世界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極樂世界依修行,可分為上、中、下生三輩,而各輩中又有上、中、下三品,因此可以稱為三輩九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曰 :

《佛說觀無量壽經》:

見證

[编辑]

依據佛經記載,見證西方極樂世界可夢中見、定中見或由往生者現出之瑞相推斷。如亡者頭頂發熱便可判断已经往生净土。

淨土聖賢錄》記載前人往生淨土事蹟。

註释

[编辑]
  1. ^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裡的譯名
  2. ^ 见于《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3. ^ 若有男子 女人 聽到阿彌陀佛名號 若是稱念一天 或是到七天 阿彌陀佛 和 極樂世界聖眾 出現在男人 女人面前 男子女人命快終時 以阿彌陀佛 神威光明 令男子女人 心識安詳 爾時 行者與西方三聖 一彈指間 即得往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莲龙居士, 西方極樂世界的味道, Trafford (July 1, 2014), [2018-05-26], ISBN 97814907404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延伸閲讀

[编辑]
  • Inagaki, Hisao, trans., The Three Pure Land Sutras (PDF), Berkeley: 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2003, ISBN 1-886439-18-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May 12, 2014) 
  • Tanaka, Kenneth K. (1987). Where is the Pure Land?: Controversy in Chinese Buddhism on the Nature of Pure Land, Pacific World Journal (New Series) 3, 36-45
  • Halkias, Georgios (2013). Luminous Bliss: a Religious History of Pure Land Literature in Tibet. With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Orgyen-ling golden short Sukhāvatīvyūha-sūtr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Johnson, Peter, trans. (2020). The Land of Pure Bliss, Sukhāvatī: On the Nature of Faith & Practice in Greater Vehicle (Mahāyāna) Buddhism, Including The Scripture About Meditation on the Buddha ‘Of Infinite Life’ (Amitāyur Buddha Dhyāna Sūtra, 觀無量壽佛經)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a full translation of Shandao's Commentary on it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Lac Publications, ISBN 978-1-7923-4208-0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