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鄭清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清濂(1852年—1927年)字景溪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船舶工程师。[1]

生平

[编辑]

留学欧洲

[编辑]

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沈葆桢在马尾创设福建船政局。同年底,沈葆桢筹办船政学堂(最初名为求是堂艺局),初暂设于福州于山白塔寺,同治六年(1867年)马尾校舍落成,该学堂自福州迁至马尾,并开始分前学堂和后学堂。郑清濂14岁时考入福建船政求是堂艺局,后入前学堂制作班学造船。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郑清濂毕业于福建船政前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派充船政船厂监工。[1]

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年),福建船政局派第一批郑清濂等28人赴欧洲留学,郑清濂等人先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削浦官学)学习“轮机制造兼造枪炮”。光绪五年(1879年),郑清濂等人又入瑟堡造船厂土伦造船厂见习。后来,郑清濂奉命到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考察造船厂、轮机厂、钢铁厂等。光绪六年三月(1880年),郑清濂毕业。因为监督李凤苞认定枪炮为海防要务,郑清濂等人乃继续留在法国4个月,加学制造枪炮技术,其中郑清濂、林怡游等人到汕答佃洋枪官厂专门学习“验料炼造诸法”。后来郑清濂经考试获得“监工官文凭”。[1]

造船生涯

[编辑]

光绪六年九月(1880年),郑清濂归国,任马尾造船前学堂教习,后来改任船政工程处制船总司(相当于工程师),官职为都司,并赏戴花翎。同年,北洋大臣李鸿章致函清朝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同德国士旦丁伯雷度之伏尔铿”(即瓦罗堪)厂订合同,托建铁甲舰定远舰镇远舰,郑清濂、刘步蟾魏瀚陈兆翱奉派赴德国监制。[1]

归国后,郑清濂获授参将衔,成为福建船政局的技术专家。郑清濂、魏瀚等向福建船政局提交报告,要求制造新型双机钢甲舰,获清廷批准。郑清濂、魏瀚、吴德章监造船身,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船机,船图仿照法国1885年建造的三艘双机钢甲舰“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士”(“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郑清濂、魏瀚等设计的中国首艘双机钢甲舰龙威舰开工,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88年1月29日),龙威舰下水,随后归北洋水师[1]

郑清濂还参与设计并监造了穹甲快船“开济”、“镜清”、“寰泰”,此后郑清濂参与监造了“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通济”练船等。[1]

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清濂、吴德章奉命勘察设计并监建马尾罗星塔青州船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署上海县知县一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郑清濂擢用福建船政会办,升副将,加总兵衔,管理船政工作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郑清濂免会办,奉调赴北京。[1]

从铁路到海军

[编辑]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郑清濂调任汴洛铁路总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调任京汉铁路总办,并任邮传部参议,任内交涉收回了京汉铁路路权。[1]

宣统元年(1909年)春,郑清濂任筹办海军事务处顾问官。同年秋,他作为顾问官兼译员,随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等赴欧洲考察海军,年底归国。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海军部成立,郑清濂获授海军参将,任海军军政司司长,并充留学生廷试总考官等职务。[1]

主持船政局

[编辑]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0月,北京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将福建船政局收归海军部,郑清濂任福建船政局局长。任内他将船政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任命陈林璋为校长;将船政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任命王桐为校长;将船政艺圃改为海军艺术学校,任命黄聚华为校长。1913年,他“添购马限山洋船坞一所”,并且向北京政府提出了船政改革计划。[1]

1914年6月28日,郑清濂被海军部授予造船舰主监衔。1916年9月25日,郑清濂辞职归乡。[1]

1927年,郑清濂逝世。[1]

家庭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纂委员会.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0618-881-9. 
前任:
黄承暄
上海县知县
1895年-1898年
繼任:
王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