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阳城 (夏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阳城夏朝君主受禅后所在的都城。中国学界对具体所在有多种说法[1]:66

古本竹书纪年》称“禹,居阳城”。《孟子·万章上》:“崩。三年之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2]:50—51[1]:66。《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1]:66。西晋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紀》云“受禅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安邑即魏国国都安邑城山西省夏县境内)[3]:25。晋阳即赵国都城晋阳城(山西省太原市境内)。此外,中国学界对阳城的地点有五种说法,1.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说(王城岗及阳城遗址);2.河南省陳留郡浚仪县说;3.山西省濩泽县说;4.山西省翼城县说;5.河南省濮阳市[1]:66

皇甫谧帝王世紀》又云“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于战国大梁魏都,今陈留浚仪是也[……]言自禹至太康,与唐虞不易都域也。然则居阳城者,自谓禹避商均时非都也。”中国近现代学者以皇甫谧提出的阳城非禹都的说法为依据,出现阳城曾是大禹居住地和大禹都城争议。有研究者则认为,“禹居阳城”、“禹都阳城”反映的事实是一致的,“大禹居住的阳城之地也就是事实上的国都所在之地”[2]:50—51,76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方酉生. 《禹居(都)阳城考辨》. 江汉考古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8, (1998年第1期): 66—72. ISSN 1001-0327 (简体中文). 
  2. ^ 2.0 2.1 乔泽胤. 《“禹居阳城”与“禹都阳城”辨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南省焦作市: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8, (2018年第4期): 50—52. ISSN 1672-3465 (简体中文). 
  3. ^ 乔云飞. 《山西夏县禹王城历史研究》. 文物世界 (山西省太原市: 山西省文物局). 2013, (2013年第1期): 25—27 [2022-08-06]. ISSN 1009-10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