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随体染色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隨體

在细胞分裂中期,除了着丝粒,一些染色体中还可以观察到一或多个次缢痕。次缢痕总是保持位置不变,因此可以用来识别特定染色体的标志物。一个随体染色体卫星染色体通过次缢痕具备了跟染色体主体分离的一个染色体节。该术语是谢尔盖纳瓦申在1912年提出的。[1]

在细胞分裂中期随体出现,并通过一个染色质丝附着在染色体其余部分上。

每个二倍体细胞核都至少有2个随体染色体,而缢痕对应于一个核仁组织区 (NOR)。

NOR处出现次缢痕被认为是由于rRNA 转录核仁结构特征阻碍了染色体凝缩造成的。[2]

在人类中,随体染色体的例子有染色体13、14、15、21和22[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Rieger, R.; Michaelis, A.; Green, M.M. A glossary of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 Classical and molecular.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68. ISBN 9780387076683. 
  2. ^ Pikaard, C.S., The epigenetics of nucleolar dominance, Trends in Genetics: 495–500, doi:10.1016/S0168-9525(00)02113-2 
  3. ^ Sullivan, G.J.; Bridger, J.M.; Cuthbert, A.P.; Newbold, R.F.; Bickmore, W.A.; McStay, B., Human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with transcriptionally silent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ssociate with nucleoli, The EMBO Journal, 2001, 20 (11): 2867–2877, PMC 125486可免费查阅, PMID 11387219, doi:10.1093/emboj/20.11.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