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3次撤,1个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个自治州人民政府迁移;除此以外,有3个县改为市辖区,1个市辖区改为县,新设1个市辖区,16个县、1个自治县改为县级市,1个县并入县级市,还有5个县、1个县级市隶属变更,6个市辖区更名,4个县人民政府迁移(另有3个县在改设县级市同时人民政府迁移)。相较于上一年,全国共减少3个地区、18个县、1个自治县,增加4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9个市辖区[1][2]

列表中,行政单位名称后的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

地级行政区划变更列表

[编辑]

撤销地区,设立地级市

[编辑]

即所谓的撤地建市。按省级行政区划顺序排列。

原行政单位 变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湖北省
黄冈地区 422100 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
黄冈市设立黄州区和团风县[註 1]
黄冈市 421100 国务院12月23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30号[3]
- 黄州市 422103 - 黄州区 421102
团风县 421121
麻城市 422101 划归黄冈市代管 麻城市 421181
武穴市 422102 武穴市 421182
红安县 422123 划归黄冈市管辖 红安县 421122
罗田县 422125 罗田县 421123
英山县 422126 英山县 421124
浠水县 422127 浠水县 421125
蕲春县 422128 蕲春县 421126
黄梅县 422130 黄梅县 421127
湖南省
零陵地区 432900 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
永州市新设芝山区、冷水滩区
永州市 431100 国务院11月5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10号[4]
- 永州市 432901 - 芝山区[註 2] 431102
冷水滩市 432902 冷水滩区 431103
东安县 432922 改由永州市管辖 东安县 431122
道县 432923 道县 431124
宁远县 432924 宁远县 431126
江永县 432925 江永县 431125
江华瑶族自治县 432926 江华瑶族自治县 431129
蓝山县 432927 蓝山县 431127
新田县 432928 新田县 431128
双牌县 432929 双牌县 431123
祁阳县 432930 祁阳县[註 3] 431121
四川省
涪陵地区 512300 撤销涪陵地区,设立地级涪陵市 涪陵市[註 4] 511400[註 5] 国务院11月5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06号[11]
- 涪陵市 512301 撤销县级涪陵市,新设枳城区和李渡区[註 6] - 枳城区[註 7] 511402
李渡区[註 7] 511403
南川市 512302 改由四川省直辖,涪陵市代管 南川市[註 8][註 9] 511481
垫江县 512322 改由涪陵市管辖 垫江县[註 8] 511421
丰都县 512324 丰都县[註 8] 511422
武隆县 512326 武隆县[註 8][註 10] 511423

新设地级市

[编辑]
原行政单位 变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
贵港市设立港北区和港南区
贵港市 450800 国务院10月27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96号[14]
玉林地区[註 11]管辖 贵港市 452502 - 港北区 450802
港南区 450803
桂平市 452504 划归自治区直辖,贵港市代管 桂平市 450881
平南县 452524 划归贵港市管辖 桂平市 450821

地级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迁移

[编辑]
原行政单位 变更方式 变更时间与批文
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 632200 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原二二一厂基地 国务院1月11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2号[16]

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变更列表

[编辑]

市辖区的新设、调整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现属省市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枝江县[註 12]管辖 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市设立猇亭区,以原猇亭镇的行政区域为猇亭区的行政区域 湖北省宜昌市 猇亭区 420505 国务院3月21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21号[18]
郊区 220111 吉林省长春市 撤销长春市郊区,设立绿园区[註 13] 吉林省长春市 绿园区 220106 国务院7月6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5号[19]
襄城区 420602 湖北省襄樊市 撤销襄樊市原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设立襄樊市襄城区,以原襄城区和原郊区的檀溪、尹集、庞公3个乡的行政区域为襄城区的行政区域
设立襄樊市樊城区,以原樊东区、樊西区和原郊区的米庄、团山、王寨、柿铺4个乡镇的行政区域为樊城区的行政区域
湖北省襄樊市[註 14] 襄城区 420602 国务院10月22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00号[14]
郊区 420605
樊城区 420606
樊东区 420603
樊西区 420604
市中区泸县管辖 四川省泸州市 设立泸州市龙马潭区[註 15] 四川省泸州市 龙马潭区 510504 国务院12月24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32号[3]


撤销县,设立市辖区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现属省市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武昌县 420122 湖北省武汉市 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湖北省武汉市 江夏区 420115 国务院3月28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23号[18]
双阳县 220125 吉林省长春市 撤销双阳县,设立双阳区[註 13] 吉林省长春市 双阳区 220112 国务院7月6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5号[19]
纳溪县 510523 四川省泸州市 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註 15] 四川省泸州市 纳溪区 510503 国务院12月24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32号[3]

新设县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现属省市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扶余区管辖 吉林省松原市 设立扶余县[註 16] 吉林省松原市 扶余县[註 17] 220724 国务院7月20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8号[22]
三岔子区 220603 吉林省白山市 撤销白山市三岔子区,设立江源县 吉林省白山市 江源县[註 18] 220625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2月30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87号[23]

撤销县、自治县,设立县级市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现属省市 新行政建制 变更时间与批文
陆丰县 441522 广东省汕尾市 撤销陆丰县,设立陆丰市(县级) 广东省直辖
汕尾市代管
陆丰市 441581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月19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5号[24]
穆棱县 23102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撤销穆棱县,设立穆棱市(县级) 黑龙江省直辖
牡丹江市代管
穆棱市 231085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3月7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18号[18]
南康县 362122 江西省赣州地区 撤销南康县,设立南康市(县级) 江西省赣州地区 南康市[註 19] 36210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3月7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19号[26]
北镇满族自治县 210725 辽宁省锦州市 撤销北镇满族自治县,设立北宁市(县级) 辽宁省直辖
锦州市代管
北宁市[註 20] 210782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3月2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21号[27]
句容县 321123 江苏省镇江市 撤销句容县,设立句容市(县级) 江苏省直辖
镇江市代管
句容市 32118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4月6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26号[27]
吴县 320524 江苏省苏州市 将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苏州市区迁至吴县长桥镇
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县级)
江苏省直辖
苏州市代管
吴县市[註 21] 320586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40号[27]
武进县 320421 江苏省常州市 将武进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武进县湖塘镇
撤销武进县,设立武进市(县级)
江苏省直辖
常州市代管
武进市[註 22] 32048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41号[27]
无锡县 320222 江苏省无锡市 将无锡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无锡市区迁至无锡县东亭镇
撤销无锡县,设立锡山市(县级)
江苏省直辖
无锡市代管
锡山市[註 23] 32028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42号[27]
磐石县 220223 吉林省吉林市 撤销磐石县,设立磐石市(县级) 吉林省直辖
吉林市代管
磐石市 220284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57号[31]
嵊县 330623 浙江省绍兴市 撤销嵊县,设立嵊州市(县级) 浙江省直辖
绍兴市代管
嵊州市 33068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58号[32]
信宜县 440921 广东省茂名市 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县级) 广东省直辖
茂名市代管
信宜市 44098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9月1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62号[11]
岑溪县 4524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地区
撤销岑溪县,设立岑溪市(县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地区[註 24]
岑溪市 452401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9月1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63号[11]
什邡县 510625 四川省德阳市 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县级) 四川省直辖
德阳市代管
什邡市 510682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7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76号[11]
文昌县 460022 海南省直辖 撤销文昌县,设立文昌市(县级) 海南省直辖 文昌市 460005 [註 25]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1月7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77号[4]
栖霞县 370628 山东省烟台市 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县级) 山东省直辖
烟台市代管
栖霞市 370686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0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78号[36]
仁怀县 522130 贵州省遵义地区 撤销仁怀县,设立仁怀市(县级) 贵州省遵义地区[註 26] 仁怀市 522103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0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79号[36]
松滋县 421021 湖北省荆沙市 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县级) 湖北省直辖
荆沙市[註 27]代管
松滋市 421087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9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86号[23]

县级行政区划行政隶属变更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现属省市 新行政区划代码 变更时间与批文
清镇市 522502 贵州省安顺地区[註 28] 安顺地区的清镇市由省直辖 贵州省直辖
贵阳市代管
520181 国务院7月21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9号[31]
开阳县 522522 将安顺地区的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划归贵阳市管辖 贵州省贵阳市 520121
息烽县 522523 520122
修文县 522524 520123
和林格尔县 152622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50123 国务院11月21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11号[4]
清水河县 152623 150124

县级行政区划更名

[编辑]
原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註 29] 变更时间与批文
东矿区 130204 河北省唐山市 将唐山市东矿区更名为古冶区 古冶区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月1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2号[39]
二道河子区 220105 吉林省长春市 二道河子区更名为二道区[註 13] 二道区 国务院7月6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5号[19]
扶余区 220702 吉林省松原市 松原市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 宁江区 国务院7月20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68号[22]
郊区 350111 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註 30] 晋安区 国务院10月27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02号[11]
市中区 510502 四川省泸州市 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註 15] 江阳区 国务院12月24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32号[3]
矿区 320304 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市矿区更名为九里区 九里区[註 31]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6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85号[40]

县级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迁移

[编辑]
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变更时间与批文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622125 甘肃省酒泉地区[註 32] 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月1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2号[39]
丰都县 512324 四川省涪陵地区[註 8] 将丰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名山镇迁至汇南乡秀才湾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3月31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25号[27]
西盟佤族自治县 532730 云南省思茅地区[註 33] 将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西盟镇迁至勐梭乡 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办公厅11月3日复函同意
国办函〔1995〕53号[14]
泸县 510521 四川省泸州市 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註 15] 国务院12月24日批复同意
国函〔1995〕132号[3]

县级行政区划间辖区调整

[编辑]
行政单位 所属省市 变更方式 变更时间与批文
吉隆县 542335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註 34] 将吉隆县差那乡罗布村划归聂拉木县波绒乡管辖 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6日批复同意
民行批〔1995〕83号[40]
聂拉木县 542336

注释

[编辑]
  1. ^ 黄州区辖原黄州市的赤壁东湖禹王3个街道,路口堵城2个镇、陶店、王家店2个乡;
    团风县辖原黄州市的团风方高坪淋山河马曹庙上巴河回龙山总路嘴但店8个镇,王家坊、溢流河、滚子河、杜皮贾庙5个乡。
  2. ^ 2005年6月15日,永州市芝山区被批复更名为零陵区(民函〔2005〕138号)[5]
  3. ^ 2021年1月20日,祁阳县被批复撤销,设立县级祁阳市[6]
  4. ^ 1996年9月5日,涪陵市被批复由重庆市代管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7][8]
    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重庆直辖市管辖原涪陵市所辖行政区域[9]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涪陵市(中办厅字〔1997〕34号)。
  5. ^ 涪陵市及下辖政区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511400”号段与2000年设立的眉山市重复,为避免混乱,在民政部官网上以“517000”号段表示[10]
  6. ^ 其中,枳城区辖原县级涪陵市敦仁崇义荔枝江东4个街道办事处,黄旗、龙桥白涛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胜8个镇,山窝、罗云、卷洞、丛林、仁义、中峰6个乡;
    李渡区辖原县级涪陵市的李渡蔺市马武新妙龙潭青羊石沱、堡子、镇安、义和、致韩11个镇,明家、增福、两汇、石龙、同乐、酒店6个乡。
  7. ^ 7.0 7.1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涪陵市及其所辖的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管辖原涪陵市两个区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划代码500102(中办厅字〔1997〕34号)。
  8. ^ 8.0 8.1 8.2 8.3 8.4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涪陵市南川丰都垫江武隆4个县(市)由重庆市直接管理,行政区划代码依次调整为500384、500230、500231、500232(中办厅字〔1997〕34号)。
  9. ^ 2006年10月22日,南川市批复撤销,设立重庆市南川区,行政区划代码500119(国函〔2006〕110号)[12]
  10. ^ 2016年11月24日,武隆县被批复撤销,设立重庆市武隆区,行政区划代码500156(国函〔2016〕185号)[13]
  11. ^ 1997年4月22日,玉林地区批复撤销,设立地级玉林市(国函〔1997〕26号)[15]
  12. ^ 1996年7月30日,枝江县批复撤销,设立县级枝江市(民行批〔1996〕51号)[17]
  13. ^ 13.0 13.1 13.2 同时将长春市郊区的大屯镇、乐山镇永春乡划入朝阳区
    将原郊区的兰家镇兴隆山镇,南关区的东安、长通2个街道划入宽城区
    将原郊区的新立城、大南2个镇和农林乡划入南关区
    将原郊区的三道镇,原双阳县劝农山镇泉眼四家2个乡划入二道区
    将宽城区的铁西青年路2个街道划入绿园区
  14. ^ 2010年11月26日,襄樊市批复更名为襄阳市(国函〔2010〕129号)[20]
  15. ^ 15.0 15.1 15.2 15.3 同时将泸县的弥沱、通滩况场3个镇和石寨、黄舣分水岭3个乡,原纳溪县江北、石棚2个镇和丹林乡及棉花坡乡的8个村划入江阳区
    将原市中区小市、高坝2个街道和罗汉鱼塘2个镇,泸县的石洞胡市特兴3个镇和安宁金龙2个乡划入龙马潭区
    将原市中区的安富街道邻玉镇的2个村划入纳溪区
  16. ^ 扶余县辖原扶余区长春岭五家站三岔河三井子增盛弓棚子蔡家沟陶赖昭8个镇和永平、社里、四马架、三义、石桥、伊家店、徐家店、二龙山、大林子更新、万发、新站、拉林、肖家、榆树沟、大三家子、新城局、七家子18个乡。
  17. ^ 2013年1月24日,扶余县批复撤销,设立县级扶余市(民函〔2013〕28号)[21]
  18. ^ 2006年6月5日,江源县批复撤销,设立白山市江源区,行政区划代码220604(国函〔2006〕44号)[12]
  19. ^ 1998年12月24日,县级南康市批复改由江西省直辖、赣州市代管,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360782(国函〔1998〕114号)[25];2013年10月18日,县级南康市被批复撤销、设立赣州市南康区,行政区划代码360703(国函〔2013〕114号)[21]
  20. ^ 2006年2月8日,县级北宁市批复更名为北镇市(民函〔2006〕32号)[12]
  21. ^ 2000年12月31日,吴县市批复撤销,分设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行政区划代码分别为320506、320507(国函〔2000〕136号)[28]
  22. ^ 2002年4月3日,武进市批复撤销,设立常州市武进区,行政区划代码320412(国函〔2002〕22号)[29]
    2015年4月28日,武进区被批复戚墅堰区合设新的武进区(国函〔2015〕75号)[30]
  23. ^ 2000年12月21日,锡山市批复撤销,分设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代码分别为320205、320206(国函〔2000〕133号)[28]
  24. ^ 1997年2月27日,县级岑溪市批复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梧州市代管,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450481(国函〔1997〕12号)[33]
  25. ^ 在2002年5月8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明确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第三、四位为90[34],自2003年起文昌市的行政区划代码相应调整为469005[35]
  26. ^ 1997年5月6日,县级仁怀市批复改由贵州省区直辖、遵义市代管,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520382(国函〔1997〕45号)[37]
  27. ^ 1997年11月20日,荆沙市批复更名为荆州市(国函〔1996〕99号)[38]
  28. ^ 2000年6月23日,安顺地区批复撤销,设立地级安顺市(国函〔2000〕79号)[28]
  29. ^ 1995年县级行政区划更名均未改变行政区划代码。
  30. ^ 同时将福州市郊区洪山镇新店镇的2个村、台江区茶亭街道的4个社区划入鼓楼区
    将原郊区台江镇及所辖的5个村和洪山镇的3个村划入台江区
    将原郊区建新仓山盖山洲、城门5个镇划入仓山区
    将原郊区亭江琅岐2个镇和鼓山镇的5个村划入马尾区
    将鼓楼区的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和水部街道的5个社区、台江区新港街道的3个社区划入晋安区
  31. ^ 2010年9月5日,徐州市九里区被批复撤销,所辖政区划入鼓楼区泉山区铜山县(国函〔2010〕90号)[20]
  32. ^ 2002年6月18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批复划归酒泉市管辖,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620924(国函〔2002〕52号)[29]
  33. ^ 2003年10月30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批复划归思茅市管辖,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530829(国函〔2003〕113号)[41];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国函〔2007〕8号)[42]
  34. ^ 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地区批复撤销,吉隆县聂拉木县划归新设的日喀则市管辖,行政区划代码调整为540234、540235(国函〔2014〕79号)[4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4年). 中国政府网. 2007-03-23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5年). 中国政府网. 2007-03-23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3. ^ 3.0 3.1 3.2 3.3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2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6-01-0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28). 
  4. ^ 4.0 4.1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9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2-0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失效連結]
  6. ^ 国务院批准祁阳撤县设市.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2021-02-2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7. ^ 1996年四川大事记. 四川省情网. 2019-11-11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8. ^ 重庆第三次成为中央直辖市. 中国政府网. 2007-06-18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9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7-04-01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10. ^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6年12月31日).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8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1-23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12. ^ 12.0 12.1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 
  14. ^ 14.0 14.1 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7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1-1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5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7-05-19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1-23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5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6-09-13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18. ^ 18.0 18.1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9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4-24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19. ^ 19.0 19.1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0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8-3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7). 
  20. ^ 20.0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失效連結]
  21. ^ 21.0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22. ^ 22.0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4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0-0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28). 
  23. ^ 23.0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6-02-27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2-24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35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9-01-2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9). 
  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1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5-1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6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7-06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28. ^ 28.0 28.1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29. ^ 29.0 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31. ^ 31.0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5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0-24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6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1-09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3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2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7-04-21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34. ^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
  35.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3年12月31日). 民政部. 2008-03-02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36. ^ 36.0 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0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12-14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3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20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7-06-27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3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6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6-12-3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39. ^ 39.0 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5-02-14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2). 
  40. ^ 40.0 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6-02-22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 
  4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失效連結]
  4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七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失效連結]
  4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四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