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草稿: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於1974年設立,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調查局羈押偵訊政治犯、違紀人員與重大刑事案件人犯之場域,現址為新北市新店區雙城路12號,即雙城路、裕合街交會處。接待室以法務部調查局使用為主,此處多關押政治犯,如美麗島事件中的張俊宏陳菊姚嘉文等人。1987年5月,臺灣省解嚴後,安康接待室停止羈押留置及偵訊功能,調查局辦案以土城看守所為主要場所。

歷史

[编辑]

調查局與留質室

[编辑]

1927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為壓制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行動,決定展開「清黨」,並規劃成立專責反制中共滲透國民黨的機構。1928年3月,國民黨在組織部下設置「調查科」,由陳立夫擔任主任,該科下設特務組等單位,負責黨派調查、蒐集中共情報、偵查地下組織活動等工作。1932年9月,為避免中組部調查科及復興社相互競爭,故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情報局,轄下第一處負責黨政,以原中組部調查科的成員為主,形成該組人員兼具黨政雙重身分。1935年2月,軍委會修正組織大綱,情報局更名為「調查統計局」。同年12月,國民黨組織改制,中執會轄下設組織部,並分設黨務調查等6處,由原調查科人員組成黨務調查處,負責黨務調查、遏制反政府力量等工作。中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為因應戰時體制,再次改造與強化情治機關。1938年,國民黨中執會秘書處下設「調查統計局」,該局成員以原黨務調查處人員為主,簡稱為「中統」。中統工作以對日抗戰為主,但同時也在壓制中共的各地活動,以及進行黨政經濟調查,為國民黨權力層峰蒐集情報以供運用。[1]:45-55[2][3]

1946年,為因應憲政體制及中共等團體要求「取消特務」,國民黨開始研議改制,因而於1947年4月撤銷中統,另設「黨員通訊局」,以延續中統工作。中華民國進入憲政體制後,為兼顧憲政規範與情治工作需要,故規劃將黨員通訊局職權體制化,並借鏡兩國相關機構,計畫建立「調查局」,經立法院討論後,將調查局隸屬於內政部。1949年,內政部調查局在廣州成立,以原本黨員通訊局的人員作為該局的主幹,但黨員通訊局的運作要到1950年3月才正式結束。[1]:56-59 調查局成立後設有臺灣省及西南等區辦事處,以反制中共活動。隨著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臺灣後,調查局在臺重要性日增,除增加偵察與反情報工作外,還將臺灣省辦事處改制為臺灣省調查處,並在各縣市陸續增設調查站。[4]

之後,因應情治體制重整與分工,釐清不同情治機關的職權,1954年成立國防會議,1955年設立國家安全局,並進行國防部保密局與內政部調查局的情治分工。分工後,調查局於1956年改隸司法行政部,獲得司法警察與偵查的權責,負責國內調查、保密防諜、經濟犯罪等情治工作。[5] 1980年,中華民國推動審檢分隸的改革,將隸屬司法行政部的法院體系改隸司法院,落實大法官釋字第86號解釋的要求。司法行政部因此改制為法務部,調查局亦隨之改制為法務部調查局[6]

調查局的偵訊空間,是調查局人員在案件起訴前進行羈押即偵訊行為時所使用的場域。1950年,調查局遷到臺灣後,在臺北需要一處囚禁人犯的羈押空間,因此徵用大龍峒保安宮旁的民宅,改建成偵查用的「留質室」。大龍峒留質室依當時被拘禁者的記憶,「外頭看起來像一間老房子,完全不像牢房」,隱身於民宅中。推論大龍峒留質室應在今日酒泉街大龍街交岔處的老住宅區中,然因酒泉街擴寬,現已無法見到留質室舊址。[7] 1958年7月,調查局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處同意,在臺北市基隆路二段13巷(今臺北市吳興街361巷1弄)成立「司法行政部調查局第一留質室」,以接續大龍峒留質室。第一留質室為1960年代偵訊叛亂犯和刑事犯的審訊場所,並以管理嚴酷和刑求逼供而著名。[8] 1967年4月,因應《刑事訴訟法》修正,故將第一留質室改為「三張犁招待所」。由於三張犁地區在1970年代初期已不斷興建住宅大樓,導致三張犁招待所的隱密性受到干擾,致使調查局需調整偵訊處所位置,故於新店安坑地區的偏僻處(今新北市新店區雙城路12號),設置「安康接待室」,從1973年開始興建,1974年1月8日竣工啟用。安康接待室成為調查局1970至80年代的主要偵訊場所,原本的三張犁招待所因此結束使用,舊有房舍目前也已剷平。[9]:92-93

接待室

[编辑]

安康接待室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及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軍法處共用之空間,但依前調查局長王光宇的記憶,可知該處雖然興建時是以警備總部的名義申請,但實際使用單位乃是調查局,相關管理人員也是調查局負責,警備總部僅在必要時指派聯絡官連絡,並無派員入駐。主要運用單位為負責政治偵防工作的調查局第三處及督察處,除執行對人犯的拘禁與訊問,亦負責提訊已移送軍法機關之被告偵查工作。據被拘禁者回憶,調查局在此處施行拘禁、訊問時,常有斷絕被拘禁者與家人或辯護人的聯繫管道,並且伴隨酷刑,還有食物提供不足、欠缺醫療或衛生條件等侵害被拘禁者健康的狀況發生。[10]

安康接待室最為人所知的重大政治案件,即是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當時,國安局成立「安和專案」,指揮調查局、警備總部、內政部警政署等單位,共分4組進行偵訊,其中第一偵訊組即設在安康接待室。由調查局對黃信介、姚嘉文、陳菊、施明德陳忠信、張俊宏、蘇慶黎王拓、周平德、林弘宣蔡有全等11人進行偵訊工作,因美麗島事件為全國矚目之事,警備總部亦派人支援此處偵訊工作。[10][11]:56-58

1987年5月,臺灣省解嚴後,因人犯羈押回歸刑法程序,安康接待室停止羈押留置及偵訊功能,調查局辦案改以土城看守所為主要場所,並將管理員移往土城支援,但警衛留置原地,以維護該處及彈藥庫之安全。之後,既有建築老舊且嚴重漏水,不適合作為辦公廳舍,調查局遂將其用途改成倉庫使用,並借給法醫研究所放置標本。2018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後,對安康接待室進行調查訪談及協商保存,並於2022年1月審定通過安康接待室為「不義遺址」,而行政院也決議「將安康接待室規劃為人權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之一部分」,以作為實現轉型正義、推廣人權教育的基地。同時間,民間人士於2021年9月,提報建議將安康接待室指定為古蹟,經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會勘後,於該年11月列冊追蹤。2022年11月22日公告為「暫定古蹟」;12月23日,經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審議會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12][9]:93-94、96、103

建築空間與管理

[编辑]

承接三張犂招待所的安康招待所,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安坑地區雙城路、裕合街交會處,在調查局未取得土地前,由新店區的安坑廖姓家族所擁有,屬淺山丘陵地形之農地,種植茶葉、樟腦作物為主。全區基地略呈T字型,總面積為16,894.96平方公尺,建築群座落於後側山丘環繞的平坦地,建築總面積為1,478平方公尺。分為4個區塊,由西到東分別為「生活區」(89.1坪)、「工作區」(142坪)、「休養區」(176坪)及「宿舍區」(40坪),各棟建築均為一層樓平房建築。園區內還有2處崗哨塔,一處在南邊山壁上,一處在休養區東北方邊陲區,此外還曾設有彈藥庫房,從山下到大門要進入建築群前,需先經過茂密樹林的長坡道,使其對外一直保持隱密性。[9]:94-97

工作區及休養區是安康接待室主要偵訊工作的核心空間,設於基地的中間位置。工作區主要為調查局偵辦專用,屬於訊問空間,建築型態為回字型,外圈有12間偵訊室(2間大型、10間小型)、2間特別優待室、會議室、休息室,內圈則為閱卷室、錄音室、辦公處所等,屬於管理及偵訊人員辦公與休息的空間。休養區則是押房,屬於拘禁空間,建築型態呈雙十型空間格局,包含獨居房和混居房,有31間號房(9間大型、22間小型),並設有警衛室、儲藏室等,在周邊另有兩個崗哨塔,並以高牆及局部鐵絲網與外隔絕。生活區和宿舍區是接待室的附屬建物,位於工作區與休養區的兩側。生活區包含7間男女臥室、餐廳、康樂室、保健室和廚房,宿舍區則各有2間兩房一廳一衛浴及三房一廳一衛浴的居住空間,且現在各建物內部空間的分隔已有調整改變。[9]:96-100[11]:58、62

至於安康接待室的管理方式,由於四棟建築物是利用地形高低差來配置,所以押房的休養區地勢比工作區低,因此在工作區被偵訊的人犯須走下階梯,通過地道才能到休養區,致使被拘禁者容易混淆對此處的整體感,誤以為自己被關押在工作區地下室。且偵訊人員採疲勞訊問、斷絕對外聯繫的方式,押房裡燈火通明,都讓被拘禁者在此處空間內失去時間感。同時,房間內貼滿隔音海綿,牆壁裡卻暗藏電線、錄音機等監聽設備,門上則有一個半弧形的「貓眼」,方便調查局人員監視押房內的情形,這些利用各式遮光、隔音、監聽與監視的設計,使被拘禁者產生心理壓力,達到威嚇效果。[10][9]:100-101[11]:62、76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劉維開. 〈從「中統」到調查局〉. 《展望與探索》. 2021-10, 19 (10). 
  2. ^ 張國棟. 〈中統前身-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 徐恩曾等 (编). 《細說中統軍統》. 臺北: 傳記文學. 2019: 4–7. 
  3. ^ 葉盛茂. 〈法務部調查局組織職掌之法制變革及未來展望之研究〉. 基隆: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6: 17–25. 
  4. ^ 羅曉平. 〈我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再造之研究〉. 臺北: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2004: 84–85. 
  5. ^ 林正慧. 〈肅諜保防與情治分工〉. 呂芳上 (编). 《戰後初期的台灣(1950-1960s)》. 臺北: 國史館. 2015: 241–249. 
  6. ^ 黃少谷. 〈檢審分隸與司法革新〉. 《法令月刊》. 1980-10, 31 (10): 7-9. 
  7. ^ 「大龍峒留質室」.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4-02-02]. 
  8. ^ 「調查局三張犁招待所(三張犁留質室)」.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4-02-02]. 
  9. ^ 9.0 9.1 9.2 9.3 9.4 林靜雯. 〈不義遺址調查局「安康接待室」-現地保存活化的義義與未來使命〉. 《博物館學季刊》. 2023-07, 37 (3). 
  10. ^ 10.0 10.1 10.2 「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 不義遺址資料庫. [2024-01-31]. 
  11. ^ 11.0 11.1 11.2 張維修編. 《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 臺北: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2022. 
  12. ^ 「訪視「安康接待室」 總統:臺灣民主發展與轉型正義腳步 都會繼續往前進,絕對不會停止」.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4-02-27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