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消息/存档/2017年10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his Month in Education: September 2017

This Month in Education

Volume 6 | Issue 8 | September 2017

This monthly newsletter showcases the 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 It focuses on sharing: your ideas, stories, success and challenges. You can see past editions here. You can also volunteer to help publish the newsletter. Join the team! Finally, don't forget to subscribe!

In This Issue

Featured Topic "Wikipedia – Here and Now": 40 students in the Summer School "I Can – Here and Now" in Bulgaria heard more about Wikipedia

From the Community

Klexikon: the German 'childrens' Wikipedia' in Montréal

Wikipedia is now a part of Textbook in Informatics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0

2017年10月2日 (一) 23:25 (UTC)

来自维基媒体全球协作小组的最新消息,有关通知结构化讨论编辑审查的改进内容翻译。请将这些变化转告其他用户。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将影响您。

有啥新消息?

  • 本月刊是全域协作小组的第一名!
    • 全域协作小组在七月份组建了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语言与协作小组。该团队是贡献者部门的成员之一。
    • 本月刊现在包含有关内容翻译的更新。全域协作小组现在有一个扩展报告(英文),有我们关注的项目的更多信息和数据。
  • 由于假期和维基媒体国际会议,八月份没有月刊。
  • 这是这个很可能对维基媒体有着重大影响的标志。现在,从本月刊开始标记。让我们知道您喜欢它。

编辑审查的改进 [更多信息帮助页]

最近变化

  • 默认情况下,所有维基媒体项目将部署最近更改的过滤器。[17]
    • 最近更改的一些测试功能仍在测试。见列表
    • 初步部署计划于9月26日执行。现在由于性能问题被推迟到10月3日后执行。[18]
  • 作为测试功能的监视列表过滤器,已于9月19日被部署为Beta功能。[19]
  • “用户注册”和“经验等级”组已被统一。现在可以仅从从未登录用户组或者已登录用户组选择操作。[20]

内容翻译 [更多信息帮助页]

最近变化

  • 剔除翻译日志的操作现在更加可见。现在您可以点击打开它,而且也容易实毕竟让人点击的区域更大了。[21]
  • 内容翻译语言选择器现在被重新设计成比以前紧凑。[22]

未来变化

  • 内容翻译的翻译编辑器将被视觉编辑器所取代。转化正在进行中。[23]

通知 [更多信息帮助页]

最近变化

  • 对于不使用JavaScript的用户,已经在Special:Notifications中添加了一个按钮,将其所有通知标记为已读。[24]
  • 现在可以限制谁可以向您发送通知。[25]

结构化讨论 [更多消息帮助页]

最近改变

——꧁༺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10月5日 (四) 15:54 (UTC)

This Month in GLAM: September 2017





Headlines
Read this edition in fullSingle-page

To assist with preparing the newsletter, please visit the newsroom. Past editions may be viewed here.

2017年10月9日 (一) 14:21 (UTC)

presenting the project Wikipedia Cultural Diversity Observatory and asking for a vounteer in Chinese Wikipedia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Marc Miquel and I am a researcher from Barcelona (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While I was doing my PhD I studied whether an identity-based motivation could be important for editor participation and I analyzed content representing the editors' cultural context in 40 Wikipedia language editions. Few months later, I propose creating the Wikipedia Cultural Diversity Observatory in order to raise awareness on Wikipedia’s current state of cultural diversity, providing datasets, visualizations and statistics, and pointing out solutions to improve intercultural coverage.

I am presenting this project to a grant and I expect that the site becomes a useful tool to help communities create more multicultural encyclopaedias and bridge the content culture gap that exists across language editions (one particular type of systemic bias). For instance, this would help spreading cultural content local to Chinese Wikipedia into the rest of Wikipedia language editions, and viceversa, make Chinese Wikipedia much more multicultural. Here is the link of the project proposal: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Grants:Project/Wikipedia_Cultural_Diversity_Observatory_(WCDO)

I am searching for a volunteer in each language community: I still need one for the Chinese Wikipedia. If you feel like it, you can contact me at: marcmiquel *at* gmail.com I need a contact in your every community who can (1) check the quality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article list I generate to be imported-exported to other language editions, (2) test the interface/data visualizations in their language, and (3) communicate the existance of the tool/site when ready to the language community and especially to those editors involved in projects which could use it or be aligned with it. Communicating it might not be a lot of work, but it will surely have a greater impact if done in native language! :). If you like the project, I'd ask you to endorse it in the page I provided. In any case, I will appreciate any feedback, comments,... Thanks in advance for your time! Best regards, --Marcmiquel留言2017年10月9日 (一) 14:24 (UTC) 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Barcelona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1(維基數據每周匯總#281)

Wikipedia translation of the week: 2017-42(本周維基百科翻譯:2017-42)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對話貢獻)於2017年10月16日 (一) 01:05 (UTC)加入。

2017年10月16日 (一) 15:31 (UTC)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2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2

宿霧語還真超英趕美了

他它們只剩下十幾萬條目就能超越英語,成為最多條目維基百科了。--Шәτіт🐷0 2017年9月23日 (六) 00:21 (UTC)

然并卵-- 晴空·和岩 留言板·无锡社群·秋季聚会 2017年9月24日 (日) 08:32 (UTC)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云间守望 · 在此留言💬 2017年9月29日 (五) 00:37 (UTC)
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7年10月4日 (三) 04:51 (UTC)
維基小霸王留言2017年10月4日 (三) 04:51 (UTC)

不是以前有个提案说要把机器人建立的低知名度生物物种条目迁移到维基物种裡吗?--Htmlzycq留言2017年10月5日 (四) 15:05 (UTC)

ceb:Special:NewPagesceb:Special:RecentChanges,看得出建立条目的活跃用户基本上只有一人,每天建立的条目也很少,有几天就没有新建条目。--Tiger留言2017年10月15日 (日) 13:27 (UTC)
超越英語版後,他也許會失落一陣子吧!--Kolyma留言2017年10月19日 (四) 15:49 (UTC)

Books and Bytes - Issue 24

The Wikipedia Library

Books & Bytes
Issue 24, August-September 2017

  • User Group update
  • Global branches update
    • Star Coordinator Award - last quarter's star coordinator: User:Csisc
  • Wikimania Birds of a Feather session roundup
  • Spotlight: Wiki Loves Archives
  • Bytes in brief

Arabic, Kiswahili and Yoruba versions of Books & Bytes are now available in meta!

Read the full newsletter

Sent by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on behalf of The Wikipedia Library team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17年10月21日 (六) 04:53 (UTC)

Wikipedia translation of the week: 2017-43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對話貢獻)於2017年10月23日 (一) 01:11 (UTC)加入。

The Signpost: 23 October 2017

News, reports and features from the English Wikipedia's weekly journal about Wikipedia and Wikimedia
Read this Signpost in full · Single-page · Unsubscribe ·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2017年10月23日 (一) 02:36 (UTC)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對話貢獻)於2017年10月23日 (一) 02:36 (UTC)加入。

2017年10月23日 (一) 18:18 (UTC)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3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2

Structured Commons newsletter, October 25, 2017

Welcome to the newsletter for Structured Data on Wikimedia Commons! You can update your subscription to the newsletter. Do inform others who you think will want to be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Community updates
Things to do / input and feedback requests
Presentations / Press / Events
Audience at Structured Commons design discussion, Wikimania 2017
Team updates
The Structured Commons team at Wikimania 2017

Two new people have been hired for the Structured Data on Commons team. We are now complete! :-)

  • Ramsey Isler is the new Product Manager of the Multimedia team.
  • Pamela Drouin was hired as User Interface Designer. She works at the Multimedia team as well, and her work will focus on the Structured Commons project.
Partners and allies
  • We are still welcoming (more) staff from GLAMs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to become part of our long-term focus group (phabricator task T174134). You will be kept in the loop of the project, and receive regular small surveys and requests for feedback. Get in touch with Sandra if you're interested - your input in helping to shape this project is highly valued!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is ongoing.

  • Jonathan Morgan and Niharika Ved have held interviews with various GLAM staff about their batch upload workflows and will finish and report on these in this quarter. (phabricator task T159495)
  • At this moment, there is also an online survey for GLAM staff, Wikimedians in Residence, and GLAM volunteers who upload media collections to Wikimedia Commons. The results will b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we can improve this experience. (phabricator task T175188)
  • Upcoming: interviews with Wikimedia volunteers who curate media on Commons (including tool developers), talking about activities and workflows. (phabricator task T175185)
Development

In Autumn 2017, the Structured Commons development team works on the following major tasks (see also the quarterly goals for the team):

  • Getting Multi-Content Revisions sufficiently ready, so that the Multimedia and Search Platform teams can start using it to test and prototype things.
  • Determine metrics and metrics baseline for Commons (phabricator task T174519).
  • The multimedia team at WMF is gaining expertise in Wikibase, and unblocking further development for Structured Commons, by completing the MediaInfo extension for Wikibase.
Stay up to date!

Warmly, your community liaison, SandraF (WMF) (讨论)

Message sent by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 2017年10月25日 (三) 14:26 (UTC)

Wikidata weekly summary #284

2017年10月31日 (二) 00:20 (UTC)

中文维基距离葡萄牙语还有12000条目

大概看了一下,现在的距离拉到13000条目以内了,而且速度可以加速。因为我最近在开机器人,按照我的数据库还有的容量(5000-6000),其实不足以直接覆盖差距。而且由于涉及到具体内容,速度也无法短期实现。另外按照惯例,在接近时候,一方如果开机器人刷条目,会促使另一方也开始竞赛;长期回头看都是弊大于利的。我估计中文维基在超过葡萄牙语的同时也几乎是打破100万条目的时候。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0月7日 (六) 14:07 (UTC)

  • 刷一刷明清的进士挺好的,可以算作中文维基的特色吧,不过上次張羽 (渭南)張羽 (崑山)这样的错误机器人怎么避免呢?另外,建议曾祖父某某;祖父某某;父亲某某还是不要加内链了,防止链错,而且通常不具有关注度。--Htmlzycq留言2017年10月9日 (一) 11:52 (UTC)
    • 我的数据库只能到明朝中期,至于明朝后期(万历、天启、崇祯)我是没有数据库,也开不了机器人,需要自己做数据库,整理会更慢(但做出来条目会更好)。清朝的更没有太好整齐资源(尽管几年前我刷过光绪年间,但是因为后者有申报和清实录等来源)。同榜同名的情况本身极为罕见(到了明朝中期至清朝,使用三个字的进士比例会明显增强,这类问题出现概率也同时减少),规避方法是我手动过一遍机器,同时把所有的内链错误都过一遍。家族的内链我还是先做着,因为链对的价值(形成家族树)远远大于链错(后期修改);像一些官籍、医籍、军籍的进士,其家族长辈往往是可能具备关注度。因为我在明清条目类已经编写七八年,用机器人做这批,更多是把这些人物做出一个整齐基础(包括模板和来源),等未来新的资源来了,也可以进一步人工或者机器人再润色。毕竟我现在用的数据库来源,在七八年前我们刚开始项目时,尚未实现数字化;相信未来几年更多的有价值资源会加速数字化,为我们所用,也能更好地支撑更多条目的关注度。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0:09 (UTC)

不知道有没有哪个语言的维基试过用机器人刷奥运选手的?话说不知能否继续刷小行星?--№.N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0:26 (UTC)

不好刷,涉及到翻译的问题,还有数据库,通常最理想的群体不是奥运选手,而是足球运动员。另,我上次刷小行星(大概10000+),被很多人批评和威胁。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0:53 (UTC)
我想如果是像法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这样的用拉丁字母的语言应该就不会涉及翻译的问题,所以我问的是“有没有哪个语言的维基刷过奥运选手”而非“可不可以在中文维基刷奥运选手条目”。不能刷小行星是因为关注度的问题吗?--№.N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1:01 (UTC)

@Walter Grassroot:谢谢阁下的贡献,在下感觉小行星还是不要再刷了,意义比瑞典教授刷物种条目还小。中文维基已经四年没有排名变化了,挺期待的。--Htmlzycq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1:15 (UTC)

不刷了,因为就算刷了小行星之后,这些条目的改进空间也很少。而且缺乏持续的编辑人群,最终该类条目还是会被荒废。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0月11日 (三) 08:51 (UTC)
可以考虑月球、火星等天体的环形山、陨石坑。--Tiger留言2017年10月15日 (日) 13:30 (UTC)
其实古诗词可以刷,就是不好自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10月16日 (一) 02:34 (UTC)
古诗词不应该算文库吗?--Kuailong 2017年10月25日 (三) 15:13 (UTC)
可以寫寫作動機、背景、評論等啊,如靜夜思。--【和平至上】💬📝 2017年10月26日 (四) 12:27 (UTC)
忽發奇想,既然各個書寫系統的字母都可以有條目,那麼可不可以每個漢字都有條目,說一下演變、出典之類的。--【和平至上】💬📝 2017年10月26日 (四) 14:52 (UTC)
以中文出版的百科全书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很庞大,许多专业都有那种一二十巨册的百科。过个100年自然都是公有领域了,自然可以直接搬上维基百科了。99.9%的条目必然会被荒废,用不用机器人刷都一样。因为进入21世纪人们日益变成一维的人,除了少数几个明星和政客他们就什么也不关心了。说不定有一天人工编辑彻底消失,所有的用户就都是机器人了。错误机器人,看到纠正就行了,人工的条目错误不一定比机器人少,说不定比机器人还差--Huanokinhejo留言2017年10月29日 (日) 05:19 (UTC)
整体说机器人的存在能更好地帮助人工检查出问题,比如我用AWB还是能查出很多过去几年出现的一些内容问题,特别是手误。现在数字化计划正在推广,很多以往根本无缘借阅的书籍都很容易能够从网络上找寻到图片,并且能进行相对准确地文字化。另外,总算中文-葡萄牙语的差距已经拉到四位数了,这么多年来从六位数差距拉到如今,还是蛮有成就感的。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0月31日 (二) 09:0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