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国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化(英语:Sinicizationsinoficationsinificationsinonization),是个约定俗成的名词,意指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中国文化中华文化影响,将中国文化内化成为自身文化。中国的主体民族为汉族,所谓的中国文化或中华文化,常被等同于汉族文化,所以也被称为“汉化”。

对中国本身来说,“中国化”一般是指源自其他国家的事物,包括思想、宗教、制度、观念等,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影响而产生的本土化变迁,如“佛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心理学中国化”等。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国际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政权的代表,因此如果指是现代政治涵义上的中国化也常被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化

概论

[编辑]

“中国”这个名词本身就充满模糊性,可以用来指某个特定政权,某个文化圈,或是某种文化认同的对象,因此“中国化”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

因为中国以汉族为主体,因此中国化与汉化,常被当成是相同的名词。传统汉族文化的核心为儒家意识型态,因此中国化与儒化,也常被划上等号。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中国文化并不是单指汉族文化,汉化难以完全涵盖中国化。同样的,对于中国文化是否应该等同于儒家化,也有许多争议,儒化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化。

近代以来,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建国,均将自身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在国际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较多,因此一般所说的中国,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了塑造自身的正统地位,中华民国主张传统中国文化是由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所继承,曾提出文化中国等说法,以仍然使用中华民国宪法繁体中文,拥有故宫文物等为证据。但这个意识型态,在台湾本土化运动及台湾主体意识等文化运动兴起后受到挑战。在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对台湾的介绍,引起旧有中国国民党支持者的反弹,称之为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在马英九政府执政时期,推动的措施,如微调课纲等,被批评为去台湾化。这些争论仍然在台湾内部发展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受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影响,曾经推行过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企图完全抛弃传统中国的所有特征。在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后,1960年代开始,苏联撤销对中国的援助,与中国关系变差,中国共产党改为推行“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新强调中国化,以凝聚内部的支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中国化除了代表具备传统中国的特色外,也包括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出现大国崛起中国和平崛起现象,中国以孔子学院等为管道,对外输出自身文化与政治经济体制,输出中国模式。但也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因素中国式病毒等说法,这些反中的立场,认为由中国共产党推动的“中国化”,隐含了反民主、反自由等思想。1997年港澳回归之后,有香港人民对于中国化产生反感,而有雨伞革命的产生。

各地区的中国化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推动苏维埃化,仿效苏联的政治体制及意识型态。传统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封建文化,应该加以改造及废除。由欧洲引进的马列主义,取代了儒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这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对于旧中国的改造,形成新中国,因此,所谓的中国化,是指“新中国”化,也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官方意识型态为主体的新文化。

在新疆,西藏,蒙古等地区,中国政府也使用再教育或鼓励人口迁入的方式达成中国化的目的。

习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出任总书记掌政后,推动宗教中国化政策,特别是针对于西方的基督教与天主教,希望达到基督教中国化。在2015年5月18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揭示了宗教中国化的工作目标[1]

2018年,习近平推行的新《宗教事务条例》生效后,“宗教中国化”政策愈演愈烈。[2]

香港及澳门

[编辑]

1997年,香港及澳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成为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一国两制,但为了消除英国及葡萄牙等欧洲政府在此地的影响力,透过移民与教育等各种管道对香港及澳门施加影响力,中国化这两个地区[3],惟香港的大学学者指出在英属香港时代的“港英政府没有强势地要求香港人归顺英国,香港人亦不用对英女皇显示绝对的忠诚”,反而1997年主权移交后中国政府却无孔不入地宣传“爱国爱港”,一面倒要将香港中国化,强行同化,这样如同将香港“再殖民化”[4]。而在国安法实施之后,因为人口流动以及政策,香港也认为被中国化。[5]

因为不认同上述政策,认为大陆政策实为以夷变夏,即反华,出现中港矛盾香港本土运动等。

中华民国

[编辑]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在中华民国治理初期,为消除日本在台湾的影响,推行一系列措施,希望透过教育及文化手段,使台湾人认同中国,这些措施被当局称为去奴化、祖国化、去日本化或再中国化。

在1980年代,台湾的社会学与心理学研究圈中,产生现代化与中国化之间的文化论战,主要的人物为杨国枢等人。杨国枢等人在之后不再举出心理学中国化,而改称本土化。1983年发生台湾意识论战

注释

[编辑]
  1. ^ 習近平出席中央統戰會議,對宗教工作提出「中國化」. 天亚社. 2015-05-22 [201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1). 
  2. ^ 新《宗教事務條例》於2018年生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3. ^ 沒有兩制,只剩一國!回歸 19 年香港政經崩壞中,加速中國化. 财讯. 2016-07-09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4. ^ 英皇冠被消失 學者稱港面對「再殖民化」. 新报人. 2015-12-18 [202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5. ^ 联合新闻网. 經濟學人:香港不再是國際城市 「中國化」已成定局. 联合新闻网.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中文(台湾)). 

参考书目

[编辑]
  • 杨国枢、李亦园、文崇一主编,《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1985年,台北桂冠出版。
  • 杨国枢、文崇一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1992年,中央研究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