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者当涂高
外观
代汉者当涂高,或代汉者,当涂高也,是中国汉魏时期广泛流传的谶言。
概述
[编辑]《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曾说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1]
《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曾致信公孙述,劝说公孙述放弃帝号:“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承赤者,黄也;姓当涂,其名高也。”可见刘秀认为“当涂高”是姓当涂名高的人。
《三国志》记载,汉末蜀中人士周舒和杜琼都将“代汉者当涂高”中的当涂高解释为“魏”。[2][3]袁术认为自己的字“公路”应此谶言,于是称帝。[4]许芝向曹丕进言说:“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5]
《晋书·王沈传》记载,王浚拥兵自重,因其父王沈字“处道”与“涂高”相近,再次使用“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企图称帝。[6]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的丁鼎认为,这则谶言应当是在西汉末年出现的,可能是用来为王莽代汉制造合法性,“当涂高”原意是指掌权者。[7]
参考文献
[编辑]- ^ 《太平御览》卷88引《汉武故事》: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顾谓群臣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此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 ^ 《三国志·蜀书·周群传》:“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
- ^ 《三国志·蜀书·杜琼传》: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征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琼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
- ^ 《三国志》卷6引《典略》: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
-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 ^ 《晋书·王沈传》:浚以父字处道,为“当涂高”应王者之谶,谋将僭号。胡矩谏浚,盛陈其不可。
- ^ 丁鼎. 试论“当涂高”之谶的作者与造作时代——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7 (1):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