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似形古尖颚扁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似形古尖颚扁虫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尖颚扁虫科 Prostomidae
属: 古尖颚扁虫属 Vetuprostomis
种:
似形古尖颚扁虫 V. consimilis
双名法
Vetuprostomis consimilis
Engel & Grimaldi, 2008

似形古尖颚扁虫Vetuprostomis consimilis)为尖颚扁虫科中一个已灭绝的物种。本种发现于产自白垩纪晚期的缅甸琥珀,为该科最古老的化石纪录[1]

发现历史

[编辑]

本种发现自缅甸琥珀,历史可追溯至9970万至943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2008年,Engel和Grimaldi根据产自白垩纪晚期的缅甸琥珀的标本,正式发表本物种。在此之前,该科已知有3件波罗的海琥珀(卢苔特期中期,私人琥珀收藏)的尖颚扁虫科标本,但都没有正式发表。因此本物种为该科第一件正式描述的化石物种,亦为已知最古老的尖颚扁虫[1]

分类学

[编辑]

本种属于尖颚扁虫科古尖颚扁虫属,为该属的模式物种[1]

辞源

[编辑]

本种的属名“Vetuprostomis”源自拉丁文的“古老”(vetus)及尖颚扁虫属Prostomis);种加词“consimilis”为拉丁文“类似”之意,代表其形态上与现生物种类似,呈现高度的形态学稳定性[1]

形态描述

[编辑]

根据Engel和Grimaldi所发表的标本。本种体长约 4.85 mm;头部宽度约 0.96 mm。前胸背板最大宽度约 0.96 mm,长度约1.11 mm。翅鞘长度约 2.45 mm,宽度约 0.98 mm[1]

外表光滑,多呈现深褐色或黑色。头部体积大,近似横向的长方形。 额楯区成梯形,上宽下窄;两复眼后外侧长有后角突(posrerior corner),其末端呈现圆滑直角。后角突的后方形成明显的领状构造。头部背面观宽大扁平,额楯区周围有不明显的的弓形棱线突起围绕。额楯区后方下陷。头部的表面粗糙有着珠被的特征,如同被连续穿刺一般。大颚向前方突出,表面无刻点也无鳞状排列,边缘平直;其腹齿较背齿短,一般而言第二、三结合在一起且与第一分开[1]

上唇(Labrum)裸露,其宽边长度大于长边,两侧末端角落形成圆角,其末端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坚硬的刚毛( long setae),不明显的浅层点刻(puncture)。  复眼中等大小,位于两侧,与头部前端间隔约莫一个复眼直径的距离。  触角(Antennae)共11节,外观呈现念珠状,裸露在外,各节皆生有末端螺旋卷曲的长刚毛(setae);末三节膨大,且排列松散;柄节(scape)体积稍大于梗节(pedicel)和鞭节(flagellar),而鞭节略小于梗节;鞭节的基节与鞭节中的其他节体积相近(末三节除外)[1]。 

前胸背板(Pronotum)长边大于宽边,表面粗糙且生有使其凹凸不平的连续点刻。翅鞘上生有浅层的纵向沟槽以及使其表面粗糙的点刻,且没有缘折隆线(epipleural fold narrow)。 各腹板(Abdominal ventrites)如瓦片班层层堆叠,且皆生有零星分布的点刻[1]

古生物学

[编辑]

本种已具有咽喉侧突的特征。其咽喉侧突的长度并没有超过大颚基部,较现生物种的咽喉侧突为短[1]

属级特征

[编辑]
  • 外观

身形多变,大致修长、身体两侧趋于平行、扁平;体壁(integument  )呈现的颜色从深咖啡色到黑色。口器呈现前口式的大颚(mandibles),并且明显地向前突出,大颚外缘没有向外突出的倾向。 额楯区( Fronto clypeal area)向前突出的距离比上唇( labral)的中线长多出1.5倍的长度。颊部(Gena)两侧也明显地向前突出,形成尖锐的突起,突起略通过大颚基部(mandibular base),基部较宽越接近末端越尖细(这只古老昆虫的咽喉侧突(jugular process)较现存的物种来的更尖细、修长、突出大颚基部更长的距离)。

  • 头部

触角( Antenna)共11节外型呈念珠状,裸露在外,相较其他节而言末3节体积更为粗大(越靠近触角末端越膨大),排列也更松散。复眼(Compound eyes)体积适中,为全缘的球面,两复眼(Compound eyes)各分散在离头部前端约莫一个复眼(Compound eye)直径距离的地方。头部(head)两侧边缘的线条约略平行,而非朝复眼的方向隘缩,头部前方的角落有明显的弯曲且将近直角,在这个角落的后方长有明显的领状构造(多为构造边缘的延伸,但也不一定,通常会逐渐抑缩在复眼后方。本科现存的物种普遍无此构造)。

  • 胸部:

前胸背板(Pronotum)大约与头部( head)、鞘翅(elytra)同宽(本科的现存物种的前胸背板略窄于头部),其长边稍长于短边;前缘截短并因为前胸背板(Pronotum)前外侧的结构而略窄于头部(本科现存物种缺少此结构)。此外,其两侧边缘以及后缘都稍微地向外弯曲,侧板边缘无锯齿,没有侧边隆起。小盾板(Scutellum)体积小且略微裸露。

  • 足部:

基节(Coxae)小而细长,一对步足相隔的距离大约跟与基节的直径等长,(根本科的现存物种相比更为宽阔);前跗节( protibia )末端宽而凸起,并批复著许多长刚毛(long setae);跗节(tarsomere)形式可简记为4-4-4,前三节长度相等,末节较长;钩爪(pretarsal claws)外形简易。

  • 鞘翅及腹部:

鞘翅(Elytra)上布满圆锥状的颗粒、浅层沟槽构成的条纹以及缘折隆线(epipleural fold narrow)完全覆盖腹部(Abdomen ),腹部能看到五片明显的腹板(ventrites)。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S.Engel, Michael; Grimaldi, David. A jugular-horned beetle in Cretaceous amber from Myanmar (Coleoptera: Prostomidae). Alavesia. 2008-01-01, 2 [2018-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