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左翼旗
喀喇沁左翼旗(蒙古语:Харчин зүүн гарын хошуу),中国旧旗名。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以喀喇沁部置。清代和民国初年属卓索图盟。
历史
[编辑]1635年,后金开始对一些蒙古部落划定地界,清查人口,原喀喇沁部和东土默特部的残余壮丁共16953名,按照满洲八旗的形式组织形式立规建旗。喀喇沁部领主固鲁思奇布(苏布地子)、万丹伟征、色棱等人所领5286人被编为喀喇沁旗。1636年(崇德元年)固鲁思奇布受封固山贝子,标志着喀喇沁扎萨克旗建立。固鲁思奇布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右翼旗,后被赐多罗杜棱郡王。1648年色棱被封为镇国公,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左翼旗。万丹伟征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传至1705年到其曾孙格哷尔时,因人众繁衍,所编佐领已积至38个,因而又立一旗,为喀喇沁中旗。
喀喇沁部是与清朝皇室联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落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清朝皇家与喀喇沁通婚共114次,其中下嫁到该部的皇家女有93人,娶喀喇沁之女的21人(民间数据更多,无法统计)。这一情况表明,喀喇沁部三个旗的扎萨克王公(塔布囊)之家世代与清朝皇室结亲。在这里尤以清康熙皇帝将其第五女端静公主下嫁到喀喇沁右旗扎萨克郡王扎什之子噶尔藏为之最。扎什为儿子迎娶公主特意修建了端静公主府,现在这座端静公主府又称公爷府,至今犹存。在清廷中引人注目的喀喇沁额驸是喀喇沁左旗的僧衰扎布祖孙三代。僧衰扎布是色棱曾孙,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迎娶康熙皇帝的孙女,乾隆二年升为理藩院外侍郎。僧衰扎布的两个儿子瑚图灵阿、扎拉丰阿也都成为皇家额驸。嘉庆以后至清末,喀喇沁右旗固鲁思齐布的后裔成为喀喇沁部较有影响的皇家额附,其六世孙曼朱巴咱尔于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娶定郡王绵恩长女,官至御前行走。他的后人色伯克多尔济、旺都特那木济勒等都娶皇家女,而且他们在清廷中都是很高品级的官员。尤其贡桑诺尔布,无论对于清廷还是蒙古各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起过重要的作用。
区划沿革
[编辑]治所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大凌河西岸。喀喇沁左翼旗是喀喇沁三旗中,行政区域变化最大的旗。
置喀喇沁左翼旗时,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塔子沟厅改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汉族归县管辖,蒙古族归旗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建昌县改为凌源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分设凌南县。1937年凌源、凌南二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年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撤县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1940年移治公营子。1946年,凌源县,建昌县,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成立,原喀喇沁左翼旗从此彻底分为三个部分。
1949年喀左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这是一篇关于辽宁行政区划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