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埃内斯托·拉克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内斯托·拉克劳
Ernesto Laclau
出生1935月10月6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逝世2014年4月13日(2014岁—04—13)(78岁)
 西班牙塞维利亚
教育程度埃塞克斯大学PhD
时代20/21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后马克思主义
埃塞克斯话语分析学派英语Essex_School_of_discourse_analysis
主要领域
霸权主义身份政治
影响于

埃内斯托·拉克劳(西班牙语:Ernesto Laclau西班牙语发音:[laˈklaw];1935年10月6日—2014年4月13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艾塞克斯大学教授。曾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1966年阿根廷军事政变后前往英国,就读于牛津大学。1970年代毕业后在艾塞克斯大学政治系任教。[1]

他因与尚塔尔·墨菲合著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而受到普遍关注。[1]

生平

[编辑]

拉克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攻读历史[2]。1969年前,是国民左翼社会党(PSIN)的成员,直到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支持他进入牛津大学为止。[3] 他与霍尔赫·阿贝拉尔多·拉莫斯(Jorge Abelardo Ramos)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国民左翼社会党的创始人。然而,2005年,拉克劳表示Ramos已经朝他不认同的方向发展。[3] 同次访问中,他声称自己来自伊里戈延主义者家庭,而庇隆主义政治家阿图罗·豪雷切(Arturo Jauretche)是他父亲的密友,豪雷切是1930年代臭名昭著的十年西班牙语Década Infame期间胡斯托独裁政权的强烈反对者。[3]

晚年,拉克劳与阿根廷社会主义联盟(西班牙语:Confederación Socialista Argentina)有着密切的联系。[4] 阿根廷,他与庇隆主义有关联。[5]

2014年,在赛维亚,心脏病逝。[6][7]

学术成就

[编辑]

拉克劳的早期作品受到了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1970年代马克思主义圈子中争论的议题,例如国家的角色、资本主义的动力、建立群众运动的重要性以及革命的可能性。拉克劳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在1985年与尚塔尔·墨菲合著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该书的立场通常被认为后马克思主义,因为该作拒绝了

(a)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以及

(b)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对立。

2001年,第二版的导言中,拉克劳和·墨菲谈到了这个标签。他们表示,虽然他们是“后”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也是后“马克思主义者“[8] 他们的工作虽然是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脱离出来的,但保留了类似的关注和思想。在《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中,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左翼运动需要与各种不同的团体建立联盟,才能成功建立左翼的“领导权”。该书的最后一章中,提倡一种“激进和多元的民主”:是一种民主体制,其中主体接受自由和平等价值的重要性,但在这些术语的含义上继续战斗。

在《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中,拉克劳和墨菲还提供了“论述”的建构主义解释。通过借鉴晚期维特根斯坦,他们主张社会实体只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话语表达才能变得有意义。[9]因此,某物的意义从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来构建的。拉克劳声称,从索绪尔更广义的论述定义中得到支持。"通过论述……我指的不是仅仅限于言谈和写作领域的东西,而是一切元素的复杂组合,其中关系起著构成性的作用。这意味着元素不是在关系复合之前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关系复合而形成的。因此,'关系' 和 '客观性' 是同义词。索绪尔主张语言中没有积极的术语,只有差异——某物之所以是某物,只是因为某物与其他某物的差异关系。"[10]

此后,拉克劳使用这种对话语的解释来重新考虑身份认同的本质,主张所有政治身份都是论述建构的——即使个体将其体验为“自然本质”(甚至到身份未被识别为身份的程度)。

在《关于民粹主义的理性》(On Populist Reason)一书中,拉克劳考虑了政治话语中民粹主义的性质,如民粹霸权集团创建的“人民”,以及情感在政治中的重要性。拉克劳认为,民粹主义的基础在于创建“空洞能指”(empty signifiers):表达普遍正义观念的词语和思想,以及政治环境的象征结构。与将民粹主义视为对民主的威胁的人不同,拉克劳认为民粹主义是民主的一个基本组成。[11]

与齐泽克的关系

[编辑]

拉克劳因其与拉康式“无政府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长期对话闻名。两人的对话至少可以追溯到1989年。1989年,拉克劳为齐泽克的第一本英文书籍(《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写了导言。一般咸认,齐泽克影响拉克劳接受拉康思想。而齐泽克的〈超越论述分析〉,提供了对拉克劳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评。2000年,拉克劳、齐泽克和朱迪思·巴特勒出版了三人对话的书籍《偶然性、霸权、普遍性》(Contingency, Hegemony, Universality),其中每个人都以三篇文章进行回应。尽管齐泽克和拉克劳注意到两人间的异同和相互尊重,但所有三位对话者间出现了重要的政治和理论分歧。在2000年代初的几次争论性出版物之后,拉克劳在《关于民粹主义的理性》(2005年)中写道,齐泽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种“狂热的极左立场,包装在幼稚园的列宁主义中”,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12]

作品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0038].  [永久失效链接]
  2. ^ Cuáles eran las principales ideas de la obra de Ernesto Laclau [What were the main ideas of the work of Ernesto Laclau]. La Nacion. 2014-04-13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西班牙语). 
  3. ^ 3.0 3.1 3.2 Las manos en la masa - Ernesto Laclau contra Negri, Hardt y Zizek [Hands in the dough - Ernesto Laclau against Negri, Hardt and Zizek]. Pagina/12. 2005年6月5日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西班牙语). 
  4. ^ Una apuesta por la transformación [一个致力于变革的承诺]. La Vanguardia.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西班牙语). 
  5. ^ Ernesto Laclau, el ideólogo de la Argentina dividida. Perfil. 2014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9) (西班牙语). 
  6. ^ ÚLTIMO MOMENTO: Falleció en Sevilla, el téorico y politólogo argentino, Ernesto Laclau | Radio Rivadavia [LAST MOMENT: The Argentine theoretician and political scientist, Ernesto Laclau | Radio Rivadavia]. Rivadavia.com.ar.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4) (西班牙语). 
  7. ^ Blackburn, Robin. Ernesto Laclau, 1935-2014. Verso Books.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8. ^ Laclau & Mouffe 2001.
  9. ^ Laclau & Mouffe 2001,第108页.
  10. ^ Laclau 2005,第68页.
  11. ^ Laclau 2005.
  12. ^ Laclau 2014,第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