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天公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公炉台湾话thiⁿ-kong-lô͘)指用于插置香火、象征祭拜玉皇上帝的专用香炉[1]。“天公”即民间对玉皇大帝之称呼,由于其为神明界地位最高者,故台湾民间天公信仰多不塑神像,而改以天公炉代表[2]

造型与材质

[编辑]

台湾,以造型而言,天公炉多见三足圆鼎,但亦有方形者。炉身则以双龙抢珠为大宗,左右辅以呼应之升龙或降龙炉耳纹。材质方面,早期多为石炉或铁炉。如今,日治时期前大型的金属炉是相当罕见,多已被融铸再利用。1970年后,才以铜炉最为常见,如彰化南瑶宫鹿港龙山寺的铜质天公炉[3]

种类

[编辑]
彰化南瑶宫的天公炉。
东势巧圣仙师祖庙的天公炉。

天公炉的形式,多会由于各地方与场所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通常即依照风俗来进行调整。

家庭

[编辑]

闽南裔台湾人,将天公炉悬挂于公厅的中间位置[2],并以四条链条悬挂着,喻其掌管天地四方四御四季气侯等[1]。此外,由于漳州移民认为,古时仅有君王授权或有敕额寺庙才允许祭天,故部分闽南裔台湾人便改以三条链条悬挂,象征请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大帝为代表,遥拜玉皇大帝,又称之为“三界炉”或“三界公炉”等[4]。学者指出,在传统的三合院中的正厅所悬吊的天公炉,通常祖籍为漳州府者,其天公炉为三个环耳;祖籍为泉州府者,其天公炉为四个环耳。[5]

客家裔台湾人的天公炉又称墙面佛、拜天空、天公塔等。采露天陈设,多将香炉设置于大门左边内侧或墙柱凹槽内等,并以红纸写上“玉皇大帝神位”或“天官赐福香位”的字样[4]。另说客家人亦称天公炉为“太阳公”或“太阳神”,并以此暗喻“反清复明”。“太阳公”是民间黑话,指崇祯皇帝,由于客家先民以中原士族自居,认为清朝满人为异族,故将天公炉置于室外,藉供奉太阳神之名,表态奉明朝汉族正统[1]

马祖人如果家中供奉神明、祖先,会在门前供上祭祀天公的香炉[6],位置系在走出门口的左手边,即是住宅大门的龙边(龙边为大)[7][8]。传统民宅的天公炉材质有石制或水泥制成吉祥的图案,有的造型也能反映出屋主的职业,如鱼型香炉代表渔民、书卷型代表公教人员等;一般常用的是将干净铁罐包上红纸钉在大门龙边,或是用剪纸花装饰[9]。祭拜神明(或祖先)之前,点香要先拜天公,再依序向神明(或祖先)上香。
此外,一般家庭以家神祭拜为主,故不在家中设置“四足的落地式天公炉”。民间传说,若在家中设置此天公炉,便是成立宫坛,恐招孤魂野鬼入内伸冤[1]

寺庙

[编辑]

庙宇内设置之天公炉可依建筑的不同而改变位置及规格大小,如设于天井、庙外的拜亭前等处,但其设置仍有几个共通点:

  • 设置的天公炉必须见天。
  • 炉有三足,象征的三合,即天地人之三合。
  • 三足的摆设方法大多为双脚朝内,另单脚向外[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臺灣大百科全書-天公爐.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2. ^ 2.0 2.1 臺灣月刊-玉皇大帝才是「天公」.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3. ^ 民俗亂彈-傳統寺廟香爐形制與功能分析.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4. ^ 4.0 4.1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天公炉
  5. ^ 林美容. 〈族群關係與文化分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 (台北市). 1996, (期69): 页95. 
  6. ^ 馬祖民俗文物館-宗教信仰.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7. ^ 馬祖日報-拜天公.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8. ^ 馬祖民居香插.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9. ^ 马祖资讯网-香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