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新奥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奥工法(英语: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NATM),全称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又称序列开挖法(SEM)或喷射混凝土衬砌法(SCL),是一种现代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1]。该方法利用精密监测,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岩石类型,优化支撑结构的加固方式。[2]

此技术于1960年代首次受到关注,源自Ladislaus von Rabcewicz英语Ladislaus von RabcewiczLeopold Müller英语Leopold MüllerFranz Pacher英语Franz Pacher于1957年至1965年间在奥地利萨尔兹堡的研究。名称的确立旨在区别于早期方法,强调其经济优势,即利用周围岩体的天然地质强度稳定隧道,而非全面加固整体结构。

新奥工法被广泛认为促进了现代隧道工程的革新,并已成为许多现代隧道的主要挖掘技术。新奥工法在喀斯特地形条件下亦具备高度成本效益。

原理

[编辑]

新奥工法运用岩体受载行为的基本原则,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技术。此方法常被形容为“边设计边施工”,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边监测边设计”。设计基于对衬砌变形及岩体状况的实时观察进行优化,而非一套固定的开挖与支撑技术。

新奥工法包含六项主要要素:

  • 利用岩体固有强度:依赖周围岩体的自然强度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初期支撑的作用是促使岩体自我支撑。
  • 喷射混凝土英语Shotcrete保护:最小化岩体松动与变形,在开挖后立即喷射薄层混凝土以稳定岩
  • 测量与监测:对潜在变形进行精确监测。要求安装嵌入衬砌、地层凿孔英语Borehole的精密仪器。如出现位移,仅在必要时增加支撑,以降低总体工程成本。
  • 灵活支撑:初期衬砌薄且根据当前地层状况调整。采用主动支撑方式,通过岩栓英语Rock bolt、钢丝网和钢肋的灵活组合加固隧道,而非加厚混凝土衬砌。
  • 迅速完成仰拱面英语Invert level封闭:在软弱地层中,迅速封闭仰拱面形成承载环,有效发挥周围岩体的结构强度。
  • 岩体分类英语Rock mass classification:根据岩体硬度与稳定性评估最小支撑需求,避免支撑过强导致的资源浪费。针对不同岩体类型的支撑设计可作为施工指导原则。

通过计算最佳隧道横截面,只需在开挖后立即喷射薄层混凝土,形成自然承载环,减少岩体变形。岩土工程仪器可测量开挖后的变形及岩体内的应力分布。

此监测方法灵活,即便遇到岩体结构变化(如裂缝英语Fracture (geology)矿井水英语Pit water),仍能迅速调整施工方案。加固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可结合钢肋或锚栓使用,而非依赖更厚的喷射混凝土。

根据测得的岩体特性,选择适当的加固工具。支撑需求通常依据RMR或Q系统进行评估[3]。21世纪以来,新奥工法广泛应用于软土层隧道及多孔沉积层。此方法允许即时调整施工细节,并需配合灵活的合同机制以支援变更。

学理与术语演变

[编辑]

新奥工法最初为阿尔卑斯山地区设计,适用于深层及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此方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的基础,针对特定地层条件进行设计。大部分城市隧道位于浅层,与原版新奥工法相比更重视减少沉降,采用的支撑方式因此有所不同,术语使用也出现混淆。

在美国,特别是浅层软土地层隧道,新奥工法的应用促使多种替代名称出现,如“序列开挖法”(SEM)或“喷射混凝土衬砌法”(SCL)。日本则使用“中央分隔墙法”(CDM)及“上半部垂直分隔法”(UHVS)等术语。[4]

奥地利工程师与建筑师协会将新奥工法定义为:“一种将隧道周围岩层或土层整合为整体环状支撑结构的方法,使支撑结构本身成为支撑系统的一部分。”部分工程师将新奥工法广义指代开挖隧道时的初期支撑喷射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新奥工法既是设计理念,也是施工方法[5]

核心特色

[编辑]

作为设计理念的新奥工法,其核心特征包括:

  • 最大程度利用隧道周围地层的固有强度。
  • 允许地层受控变形以调动其结构强度
  • 根据地层变形特性,安装适合的初期支撑,并调整施工时序。
  • 透过仪器英语Instrumentation监测支撑系统的变形,作为调整设计与施工顺序的依据。

作为施工方法的新奥工法,其核心特征包括:

  • 隧道逐段开挖并支撑,随地层状况调整施工顺序。
  • 初期支撑采用喷射混凝土,辅以纤维或钢筋网加固,搭配钢拱架(如格子梁)及地层加固技术(如土钉英语Soil nailing排钉英语Spiling)。
  • 最终支撑通常使用铸造混凝土衬砌,设于防水层之上。
  • 迅速完成仰拱面封闭,形成结构环,充分发挥隧道上部拱形结构的自然承载力。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lun Thomas. Sprayed Concrete Lined Tunnels – 2nd ed. Abingdon, UK: Taylor & Francis. 2019: 288. ISBN 9780367209759. 
  2. ^ Özdemir, Levent. North American Tunnelling 2006. Washington, DC: Taylor & Francis. 2006: 246. ISBN 0-415-40128-3. 
  3. ^ Arild Palmström. Combining the RMR, Q, and RMI Classification Systems. RockMass. 2009. 
  4. ^ Alan Muir Wood. Tunneling: Management by Design. Abingdon, UK: Taylor & Francis. 2002: 328. ISBN 978-0-419-23200-1. 
  5. ^ Victor Romero. NATM In Soft-ground: A Contradiction Of Terms?. Jacobs & Associates. 2002. 

延伸阅读

[编辑]
  • Johann Golser, 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NATM),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Practical Experiences. 2nd Shotcrete conference, Easton (USA), 4-8 Oct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