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杜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弢[1](3世纪—315年)[2]景文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祖父杜祯是有名土的人,因而杜弢在蜀地亦有名望。杜弢起初任地方官员,在西晋末年在湘州被当地流民推举为变民首领叛乱。后来王敦陶侃周访领兵讨伐,颇见成效,令杜弢曾一度投降,但不久则因仍受晋军进攻而再次起兵叛乱,但以失败告终。

生平

[编辑]

杜弢以才学著称,获州府举为秀才建始元年(301年),益州流民李特叛乱,杜弢于是逃到南平(湖北省公安县)避乱,及后得南平太守应詹器重,委以醴陵县令一职。

起兵叛乱

[编辑]

因李特子李雄在其父死后仍一直在益州反抗朝廷,战乱不息,当地居民大量流亡至荆、湘地区,饱受当地人民迫害,心怀怨恨。永嘉五年(311年),蜀民李骧杀害县令,屯据乐乡,应詹与杜弢即出兵讨平。不久蜀民杜畴蹇抚又在湘州叛乱,湘州刺史荀眺欲尽杀巴蜀流民,令没参与叛乱的益州流民汝班等十分恐惧,反而投靠杜弢等。当时杜弢在湘州,又在益州有高名望,荆、湘流民于是拥杜弢为主,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领湘州刺史。杜弢及后攻湘州治所长沙郡,荀眺弃城逃奔广州,被擒获;杜弢又派人攻破零陵桂阳等郡,攻侵掠武昌,大杀官吏。杜弢又先后击败始兴太守严佐和荆州刺史王澄所派的王机,于是纵容兵众肆意破坏,又伪降于征南将军山简,并获山简任命为广汉太守。

归降朝廷

[编辑]

琅琊王司马睿不久派遣左将军王敦武昌太守陶侃出兵镇压。建兴元年(313年)八月,杜弢兵围新任荆州刺史周𫖮浔水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陶侃派遣明威将军朱伺救援,杜弢退保泠口(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杜弢及后领兵进攻武昌,陶侃亦预测杜弢会进军武昌,于是快速赶回武昌,并在杜弢到来时派朱伺迎击,杜弢大败并撤至长沙建兴三年(315年),陶侃协同甘卓进击杜弢,前后数十战,杜弢屡败,伤亡甚大,不得已请降于丞相司马睿。司马睿最初不答应,杜弢写信给昔日器重自己的南平太守应詹,自言昔日与应詹“共讨乐乡,本同休戚。后在湘中,惧死求生,遂相结聚。倘以旧交之情,为明枉直,使得输诚盟府,厕列义徒,或北清中原,或西取李雄,以赎前愆,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于是应詹把杜弢的信,转呈给司马睿,并为杜弢和流民请愿说情,请求安抚接纳他们,安定江、湘两州人民。司马睿遂派前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太守王运,前往接受杜弢投降,并赦免所有人谋反之罪,更以杜弢为巴东(重庆市奉节县东)监军

再叛与覆亡

[编辑]

杜弢受降后,晋军仍然对杜弢进行猛烈的攻击,杜弢不胜愤怒,于建兴三年二月杀死王运,再起兵叛变。杜弢派杜弘张彦袭杀临川江西省临川市)内史谢摛,并陷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又派王真率精兵三千,攻向武陵江,截断晋军运输要道,并诱当地五谿夷叛变,又进攻武昌。但一个月后杜弘和张彦就被周访击破,张彦被斩杀,杜弘奔临贺(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而王真则被陶侃部将郑攀陶延巴陵突袭,王真损失惨重,退守湘城。杜弢见所派部队都被晋军击败,怀疑先前背叛陶侃来降的张奕[3],并将他杀死,但此举更令群众害怕,很多人都投降晋军。败于晋军后退守湘城的王真[4]向陶侃军挑战,陶侃劝王真投降,王真原本态度傲慢,但经陶侃劝说,有所动容;陶侃于是再劝说,并割发为信,最终令王真投降,王真投降后杜弢部众亦见溃散。同时陶侃又与应詹进攻长沙,杜弢不能抵御,只好逃走,死于道上[2]

注释

[编辑]
  1. ^ 弢音同“涛”
  2. ^ 2.0 2.1 有关杜弢的下场,《晋书·杜弢传》写杜弢不知所终;《晋春秋》写杜弢投水而死;《晋书·愍帝纪》写杜弢死在道上,得《资治通鉴》采用
  3. ^ 按《晋书·陶侃传》,张奕原是陶侃部将,建兴元年(313年)陶侃参军王贡因假以陶侃命令任命杜曾为前锋大都督,见杜曾不应陶侃召害怕获罪,因而与杜曾叛变,陶侃进围杜曾所据石城但被杜曾击败,此时张奕叛乱并劝陶侃停驻,令陶侃于次年被杜弢军袭击,张奕亦于此时投奔杜弢。
  4. ^ 从《晋书》的《愍帝纪》和《杜弢传》所载,这是王真,但《陶侃传》则写这是王贡;《资治通鉴》则取陶侃传,写这是王贡而非王真。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100》,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书目

[编辑]
  • 《晋书》(杜弢传及陶侃传)
  • 资治通鉴》卷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