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梵体剧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体剧场(原称极体剧团)于1994年成立,成员由受过第一代优剧场表演训练的表演者所组成。梵体剧场承袭优剧场之训练理念。在身体训练及创作风格上企图找到人类心灵中最原始的、纯粹及最深遂的表现元素,如诗般的韵律,自然呈现,加上平时自觉性的身体操练,尝试不同状态的身体极限之开发,使每一场创作及表达都呈现如心与心的对话般,深刻且精准。 梵体剧场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4年9月──成立 (Chi-Body Theatre Troupe)

1995年10月──《灾难》《Catastrophe》 罗曲妃导演/台北、台中、台南三地巡回演出

1996年2月──《灾难‧幸福版》《Catastrophe—Lucky Version》 罗曲妃导演/台北B-SIDE 女节之四

1997年1月──《蕃茄倾向》《Tomato Tendency》(莲之Ⅰ) 吴文翠、Pisui Ciyo共同创作/台北皇冠小剧场

1998年4月──《虚拟羊逃》《Escape/goat:Carambola》(莲之Ⅱ) 吴文翠导演/台北耕莘小剧场

1999年10月──《不带连》《Non-Connection-Lotus》(莲之Ⅲ) 李为仁导演构成。吴文翠、吴忠良、简昭宜创作演出/台北华山艺文特区行政大楼二楼

2000年1月1 – 2日──《状态‧Ⅱ》《SituationⅡ》 黄俊华导演/朱铭美术馆戏水区/“海芒果迷雾季‧看戏月”朱铭美术馆主办

2000年5月──《鬼地方》 德国Heike Gaessler导演/皇冠小剧场/第二届女节之一

2000年8月–9月──《鞭ㄐㄧ效应》《SituationⅢ》 黄俊华导演/华山艺文特区首演/全台巡回12场

2001年5月──《白鬼》《White Ghost》 吴文翠编导演/“剧烈十城2001”极体印尼巡回演出系列、5/26梭罗、5/30巴厘岛Negara

2001年5月──《超渡》《Tsao-Do》 吴文翠编导演/“剧烈十城2001”印尼巡回演出系列 5/12日惹、5/23三宝泷、5/26梭罗、5/28 Panjang岛、5/31巴厘岛Negara

2001年12月──《白鬼》《White Ghost》 吴文翠独角戏/福尔摩莎国际小剧场艺术节2001秋季选秀 12/7, 8, 9台北皇冠小剧场

2002年8月–11月──《重生》《Reborn》 吴文翠导演/演者:吴文翠、江政桦、叶素伶、欧阳梦芝/影像纪录:蔡咏晴 /合作艺术家:印尼苏拉维西舞蹈家Andi Ummu Tunru、音乐家Basri B. Sila

“剧烈十城2002”印尼、台湾巡回演出系列 8/21,22雅加达、8/27,28万隆、9/3日惹、9/5三宝泷、9/8,9卡里曼丹岛马辰、 9/12,13苏拉维西岛Makassar、9/15苏拉维西岛Maros、9/18巴厘岛、9/21,22泗水、 9/23,24梭罗、9/27,28苏门答腊Padang、10/25,26,27台北牯岭街小剧场、11/1,2,3台中象工厂剧场


2002年12月──《迷谜迷》 德国音乐家Klaus Bru、吴文翠共同导演/台东剧场/第一届后山艺术节

2003年6月──《花非花》《It is but not only flower》 吴文翠导演/陶亚伦与台北艺术大学科艺所影像制作/北区客家文化会馆 2004年9月──《蛇,我寂寞》《Serpent,I Am Lonely》 吴文翠独角戏/第五届华文艺术节‧云南2004

2004年10月──《剪剪花》《Cutting flower》 吴文翠导演/北区客家文化会馆

2004年12月──《雾非雾》《Yes, but Not Only》 吴文翠导演/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梵体剧场时期(2005~)剧场作品

2005年12月──《极体疯狂在路上》《On The Road》 独脚戏联演吴文翠、傅子豪编导演/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2007年2月──《独舞红尘》《Red Dust》 吴文翠编导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艺廊剧院/M1 FRINGE 新加坡艺穗节

2007年9月──《花非花》《Flower,and Beyond》 吴文翠编导/台北牯岭街小剧场,台南诚品书店

2007年11月──《The Double》 傅子豪编导/新加坡必要剧场The Necessary Stage's Blackbox/新加坡Initiation International 2007艺术节

2010年8月—《花非花》《Flowers,and Beyond》 编导演:吴文翠/制作人:傅子豪演员:吴文翠、庄子民等/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0年8月—《2010鸡笼中元祭艺文华会‧记者会开幕表演》 编导:吴文翠/基隆文化中心

2010年10月-《蛇,我寂寞。那么就唱歌跳舞吧!》 编导演:吴文翠/圣约翰科技大学

2011年11月—《在不断剥除的路上》 编导演:吴文翠/ACT上海国际当代艺术节/上海话剧中心

2013年9月、10月—《我心追忆:聊斋志异之世界》 总导演:和栗由纪夫/演者:吴文翠等/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2014年5月—《花非花.南海版》 导演:吴文翠/演者:陈友馨、张匀甄、江元宏、李纪辰/台北南海剧场

2016年4月、5月—《我歌我城》 编导演:吴文翠/牛棚双周—穿越身体的城堡/香港牛棚艺术村

2017年10月—《我歌我城.河布茶》 导演:吴文翠/制作人:庄雅雯/艺术顾问暨灯光设计:何应丰 演者:姚喻文、梁馨文、周承慧、张采轩、王昊天 茶道顾问:吕礼臻/现场茶人:婉婉/影像设计:雪克 主办单位:梵体剧场/制作协力:大稻埕国际艺术节 /协办单位暨演出地点:新芳春行 补助单位:文化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艺术总监

[编辑]

吴文翠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表演艺术硕士,自1986年起即师事太极导引大师熊卫与气功大师来静

太极导引相关授课经验迄今(2022)-EX-THEATRE ASIA/EX-亚洲剧团 太极导引教练(2012),郑子太极64式、陈氏太极拳(小架)

吴文翠从太极导引与气功建立了身体训练的基础,从优剧场接受了理念来自波兰剧场大师Grotowski的“贫穷剧场”训练法,扎实的表演训练,之后接受的日本舞踏谱创作法启发,以及现代舞、瑜珈、体操、默剧等训练,并于北艺大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就读期间接受现代戏剧表演技巧的进阶训练。

1998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表演组

1988~1992年参加优剧场的训练与演出,身为优剧场剧团资深团员时期,吴参与了三个作品的演出:

《重审魏京生》(1989)、《锺馗之死》(1989)、《七彩溪水落地扫》(1990)

1995年创立“极体剧团”,

1998年获亚洲文化协会(ACC)“台湾奖助计划”赴美国纽约研习当代表演艺术。[1]

1998年,吴获“亚洲文化协会(ACC)-台湾奖助计划”赴美研习当代表演艺术。

吴与各国艺术家合作的作品:

《鬼地方》(2000,德国)、《重生》(2002,印尼)、《童画世界》(2003,印尼)、《独舞红尘》(2007,新加坡)、《花非花》(2008,意大利) 、《UN-NAT》(2010,丹麦)、《Halmipuri》(2011,韩国)、《我心追忆‧聊斋志异之世界》(2013,日本)、《吾乡‧种籽》(2014,香港)。

2000年5月第二届女节,台北皇冠小剧场与来自德国的导演Heike Gaessler共同创作了《鬼地方》

2000年12月新加坡“剧艺工作坊”王景生举办“第三届飞行杂技计划(The Flying Circus Project 2000)”

2001年4月韩国自然环境艺术协会举办“第六届九龙头文化环境艺术节”(9 Dragon Heads)演出《鱼人》

2001年5月美国波士顿“第一届台湾实验剧场艺术节”演出《白鬼》

《The Boston Globe》艺评:“WU presents several powerful images of body in motion.


2001年5~6月“剧烈十城2001( Intensity in Ten Cities 2001)与印尼Theatre of Pain(痛剧团)”印尼十大城市巡回演出

并与当地音乐家、画家和装置艺术家交流,演出《超度》等新作

2002年8~9月“剧烈十城2002”跨台湾印尼、十个城市的巡回

与印尼音乐家Basri Baharudo Sila、舞蹈家Andi Ummu Tunru合作演出《重生》

2002年10月参加日本大阪“Asia Contemporary Dance Festival 2002” 演出《白鬼》

2003年7月与印尼皮影戏大师Slamet Gundono合作演出《童画世界》

2003年8月于老挝旧都Luang Prabang参与新加坡王景生主持的“湄公河日记计划”

2004年3月受邀参加台湾同党剧团举办的“有志一同独角戏联演”发表个人编导演的独角戏作品《蛇,我寂寞》

2004年9月此剧应邀代表台湾参加“第五届华文戏剧节(云南‧2004)”

2005年推展“极体剧团”进入第二阶段创作期,改团名为“梵体剧场”,担任艺术总监。

2006年获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流浪者计划”奖助,赴日本关西进行“古寺与舞踏之旅”。[2]

2006年获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流浪者计划”奖助,赴日本关西进行“古道慢行——古寺之旅”。

2006年7月《在不断剥除的路上》于新加坡“Magdalena国际当代女性剧场艺术节”

2007年1月受邀于新加坡“M1艺穗节”与新加坡国家文艺奖得主庄心珍(视觉艺术家)合作,演出《独舞红尘》

2007年获“日本交流协会”奖助,赴日本东京进行“舞踏的身体性”研究

2007~2010年于丹麦的OM剧团(Teatret OM)担任驻团艺术家,负责东方身体训练工作,并参与演出。[3]

主要编导演作品:《风沙木麻黄》、《蕃茄倾向》、《虚拟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雾非雾》、《在不断剥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

2011年9~10月与韩国“木鸡肢体实验室(Namoodak Movement Laboratory)”安东国际假面舞蹈艺术节(Andong International Mask Dance Festival)演出《Halmipuri》

2011年11月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季,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 《在不断剥除的路上》

2012年8月《剥除》于“舞动传奇:国际环境剧场计划2012”,韩国“木鸡肢体实验室”主办

2013年9~10月筹办[身体之道‧舞踏志异]“亚洲文化协会(ACC)-台湾奖助计划”。台日合作计划

      举办舞踏国际研讨会––《从肉体的叛乱到形塑:2013台日身体美学论坛》

      邀请日本舞踏名家和栗由纪夫编导共同演出《我心追忆‧聊斋志异之世界》

      邀请日本庆应大学土方巽资料馆馆长森下隆推出“肉体的叛乱‧土方巽文件展”舞踏国际研讨会《从肉体的叛乱到形塑:2013台日身体美学论坛》

2014年5月发表[身体之道‧舞踏志异]计划作品第2号《花非花‧南海版》

2015年7~8月担任《回到里山》日本‘大地艺术祭’表演4场、台湾美浓表演1场、卫武营表演2场。

2015年带领“行动舞谱-身体溯源”工作坊,在云林虎尾厝、上海 McaM明当代美术馆、高雄桥头白屋艺术村、香港牛棚艺术村、香港“流白之间”

2016年4月以《我歌我城》应邀至香港牛棚艺术村[穿越身体的城堡]演出。

2016年6月,以《蛇,我寂寞》应邀至上海 McaM明当代美术馆[单人表演艺术季]以及香港“流白之间”[身体步道上的文化展演]演出。

2016年9月《寻·里山》

2017年《我歌我城‧河布茶》。

2017年3月《湄公河·里山》

2018年《我歌我茶》与香港何应丰共同导演发表

身体之道 • 舞踏志异

[编辑]

历年作品

[编辑]
极体剧团时期 (1995~2000)

2000年5月第二届女节,台北皇冠小剧场与来自德国的导演Heike Gaessler共同创作了《鬼地方》:一出探讨新旧环境空间与人的内在心理空间的作品在这个作品里,吴又进一步地将自己的表演能力推到另一个境界,借由身体内在的专注暴发力去建立一种呈现的张力,让观众被触动而感同身受。

2000年12月参加新加坡“剧艺工作坊”王景生所举办的“第三届飞行杂技计划(The Flying Circus Project 2000)”两年一届的活动,数年来邀请数百位来自全亚洲各领域的艺术工作者交流展演。

2001年5~6月“剧烈十城2001( Intensity in Ten Cities 2001)与印尼Theatre of Pain(痛剧团)”印尼十大城市巡回演出

并与当地音乐家、画家和装置艺术家交流,演出《超度》等新作

2001年5月美国波士顿“第一届台湾实验剧场艺术节”演出《白鬼》

《The Boston Globe》艺评:

WU presents several powerful images of body in motion.

2002年8~9月前后45天,率团进行“剧烈十城2002”跨台湾印尼、十个城市的巡回,与印尼音乐家Basri Baharudo Sila、舞蹈家Andi Ummu Tunru合作演出《重生》

梵体剧场时期 (2005-)

2007年2月—《独舞红尘》《Red Dust》
主办单位:新加坡艺穗节 M1 Singapore Fringe Festival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艺廊剧院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2007年9月—《花非花》《Flower,and Beyond》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台北牯岭街小剧场,台南诚品书店

2007年11月—《The Double》
主办单位:新加坡Initiation International 2007艺术节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新加坡必要剧场The Necessary Stage's Blackbox

2008年5月—《花非花》《Flower,and Beyond》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新竹交通大学,淡水演艺厅

2008年7月—《The Double》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2008年9月—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教于乐Ⅱ—透过艺术学习》专案
计划主持人:傅子豪/梵体剧场承办.雄狮铅笔厂赞助
地点:台北县三芝国小、兴华国小、横山国小

2009年8月—《2009己丑鸡笼中元祭艺文华会-记者会开幕表演》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基隆文化中心

2009年10月—《记忆.漂流》《Memory.Float》(河流2:洄‧溯‧艺波荡漾—国际城市视觉艺术交流展览暨艺术创作观摩计划)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新店碧潭桥下浮板步道

2009年12月—《Just one,pick it up!》(打铁铺一号.梵体剧场vs舞次方舞蹈工坊)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新竹铁屋顶剧场

2009年12月—《我捡到一块钱》(梵体剧场—竹围工作室2009驻地社区互动及创作展演计划)
编导:傅子豪
演出地点:竹围工作室十二柱,台北县三芝国小

2010年3月—《温度》(打铁铺一号.梵体剧场vs舞次方舞蹈工坊)
编导:许向豪、夏工杰、傅子豪
演出地点: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2010年8月—《花非花》《Flowers,and Beyond》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0年8月—《2010鸡笼中元祭艺文华会‧记者会开幕表演》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基隆文化中心

2010年10月-《蛇,我寂寞。那么就唱歌跳舞吧!》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圣约翰科技大学邀演

2010年11月—《鱼歌河舞》(河流3:艺起趣碧潭—2010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公共艺术策展计划)演出活动规划及开幕演出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新店碧潭桥河岸广场

2011年11月-《在不断剥除的路上》
编导:吴文翠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中心邀演/2011ACT上海国际当代艺术节

2013年9月、10月-《我心追忆:聊斋志异之世界》
总导演:和栗由纪夫
导演:吴文翠
演出地点: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北牯岭街小剧场∕自由剧场合办 2014年以“行动舞谱 (Action Spectrum)”创作方法发表了【身体之道】计划作品第二号《花非花‧南海版》。

2014年以“行动舞谱 (Action Spectrum)”创作方法发表了【身体之道】计划作品第二号《花非花‧南海版》。

导演:吴文翠

演员:张匀甄、陈友馨、江元宏、李纪辰、吴文翠


2015年7~8月担任《回到里山》制作的艺术总监与主要表演者,总导演锺乔带领差事剧团与美浓爱乡协会团队,远征日本‘大地艺术祭’表演4场、美浓表演1场、卫武营表演2场,获得极大的回响。(在排练过程中吴亟力发挥表演锻炼经验,训练素人演员们能够在短期之内,带着技巧地由心而发表演呈现,同时也透过这演练过程贴近个人生命,将表演训练和呈现,与环境剧场、仪式剧场、个人种族剧训练,巧妙融合。)

2015年起在云林虎尾厝、上海 McaM明当代美术馆、高雄桥头白屋艺术村、香港牛棚艺术村、香港“流白之间”,带领“行动舞谱-身体溯源”工作坊,计划以此工作坊来环台湾岛,将透过受Grotowski神秘剧(个人种族剧)与土方巽舞踏谱影响的表演锻炼法“行动舞谱 (Action Spectrum)”来打开台湾人当代的身心观,进而酿造台湾的当代身体美学暨史观。

2015年7月以及2016年六月,以《蛇,我寂寞》应邀至上海 McaM明当代美术馆[单人表演艺术季]以及香港“流白之间”[身体步道上的文化展演]演出。


2016年4月以《我歌我城》应邀至香港牛棚艺术村[穿越身体的城堡]演出。

2016年9月《寻·里山》、2017年3月《湄公河·里山》吴担任艺术总监与主要表演者,与差事剧团继续朝向台湾里山、世界里山的呼吁与探索前进!


2018年与香港何应丰共同导演,发表了《我歌我茶》。

共同导演|何应丰 (香港)、吴文翠

戏剧顾问:锺乔

茶道顾问:吕礼臻

历史顾问:黄惠君、蔡易达

制作顾问:徐芳筠、温明仪

灯光/舞台设计:何应丰 (香港)

服装设计制作:何应丰、张绮育

平面设计:何应丰、陈柔欣

执行制作:张育嘉

表演者:吴文翠、王郁慈、何彦廷、张采轩

现场音乐:曾伯豪

影像纪录/剪辑:许钰盛

演出单位:梵体剧场

演出时间:2018/10/26(五) 19:30

地点:台北市客家文化中心1-2楼展演空间

《花非花‧南海版》(2014)、《我歌我城》(2016) 、《我歌我城‧河布茶》(2017)

参考资料

[编辑]
  1. 志之追寻,身之记忆《我心追忆:聊斋志异之世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舞踏中,万种叛乱皆可融:访日本好善社和栗由纪夫、梵体剧场吴文翠
  1. ^ 历届受奖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6.
  2. ^ 2006流浪者的故事 - 吴文翠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7.
  3. ^ UR-NA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1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