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直隶布政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直隶布政使
清代直隶省
末代直隶布政使凌福彭
官邸直隶省保定府
先前职位陕西右布政使
设立雍正二年 1725年
首任罗密
末任凌福彭
废止宣统三年 1911年

直隶布政使,全称为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又称直隶承宣布政使清朝从二品文官,是清代直隶省的民生赋税和教化行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治所在直隶的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受直隶巡抚直隶总督管辖。管理底下的十二府、三直隶厅、七直隶州、十七散州、一散厅、一百二十七县的官员。雍正二年十二月戊寅(1725年1月22日),雍正皇帝下令将直隶守道改为直隶布政使。直隶巡道改为直隶按察使。首任直隶布政使的就是原为理藩院郎中罗密[1][2]末代直隶布政使为凌福彭,民国建立后,其历任中华民国袁世凯大总统府政治咨议、约法会议议员、参政会参政等。其女儿即是珞珈三女杰之一的凌叔华

沿革

[编辑]

在清初的时候,其直隶省并没有设立布政使和按察使,而是在康熙八年六月丙子(1669年7月12日)时,增设“直隶分守道”和“直隶分巡道”两个道员的官职,两人各自分工管理直隶省的钱粮、刑名,但是到了雍正二年十二月戊寅(1725年1月22日),雍正帝认为,虽说过去因为直隶乃是朝廷中枢重地,因此不去设立布政和按察两使,但是直隶和其余各省并无区别,因此应该一视同仁,设立直隶布政使和直隶按察使职位以取代原来的守巡二道。[3]

收入

[编辑]

顺治十三年(1656年)议定,直隶布政使的年俸为正从二品的俸银155两,俸米155斛。而后到了雍正初年的养廉银制度中规定了直隶布政使的养廉银为每年白银9000[4]

属员

[编辑]

历任直隶布政使

[编辑]
清代直隶布政使
任职者 任期 出身 旗籍 接任前官职 卸任后官职 备注
罗密[5] 雍正2年-雍正3年 荫生[6] 满洲 理藩院郎中 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德明[7] 雍正3年-雍正4年 满洲镶黄旗 户部郎中 直隶布政使 署理,太子少保,谥号“端勤”
德明 雍正4年 满洲镶黄旗 署理直隶布政使 山西巡抚 太子少保,谥号“端勤”
张适[8] 雍正4年-雍正6年 甘肃按察使 革职
徐鼎[9] 雍正6年 江西布政使 湖北布政使
杨绍[10] 雍正6年-雍正7年 康熙四十八年 进士 山东按察使 修理镇江府城工
王謩[11] 雍正7年-雍正13年 康熙四十五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詹事府少詹事 山西布政使
张鸣钧[12] 雍正13年-乾隆4年 康熙五十四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河南按察使 右通政
范璨[13] 乾隆4年-乾隆5年 雍正二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河南布政使 湖北巡抚
刘于义[14] 乾隆5年-乾隆7年 康熙五十一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署甘肃巡抚 直隶布政使 署理,太子少保,谥号“文恪”
刘于义 乾隆7年 康熙五十一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署理直隶布政使 福建巡抚 太子少保,谥号“文恪”
沈起元[15] 乾隆7年-乾隆9年 康熙六十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河南按察使 光禄寺卿,稽查右翼宗学
方观承[16] 乾隆9年-乾隆13年 监生 直隶按察使 浙江巡抚 太子太保
辰垣[17] 乾隆13年 生员 直隶按察使 江苏布政使
朱一蜚[18] 乾隆13年-乾隆14年 贡生 江苏布政使 山西布政使
恒文[19] 乾隆14年-乾隆16年 生员 满洲正黄旗 贵州布政使 湖北巡抚
玉麟[20] 乾隆16年-乾隆21年 乾隆十年 翻译进士 满洲正蓝旗 直隶按察使
清馥[21] 乾隆21年-乾隆22年 监生 满洲正白旗 湖北按察使 陕西布政使
吴士功[22] 乾隆22年-乾隆23年 雍正十一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陕西布政使 陕西布政使
永宁[23] 乾隆23年-乾隆24年 直隶按察使 以原品前往哈密,办理粮饷事务
三宝[24] 乾隆24年-乾隆26年 乾隆四年 翻译进士 满洲正红旗 户部郎中 哈密办事大臣 世管佐领,谥号“文敬”
观音保[25] 乾隆26年-乾隆34年 生员 满洲正蓝旗 贵州按察使 贵州布政使
周元理[26] 乾隆34年-乾隆36年 乾隆三年 举人 直隶按察使 山东巡抚 太子少傅
杨景素[27] 乾隆36年-乾隆39年 监生 甘肃布政使 山东巡抚提督 太子太保
单功擢[28] 乾隆39年-乾隆44年 捐贡 直隶清河道道员 革职
黄检[29] 乾隆44年-乾隆46年 监生 汉军镶红旗 直隶按察使 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达尔吉善[30] 乾隆46年 翻译举人 满洲镶红旗 广东布政使 和阗领队大臣
明兴[31] 乾隆46年-乾隆47年 捐纳笔帖式 满洲镶黄旗 天津道道员 山东巡抚
祥鼐[32] 乾隆47年 乾隆三十一年 进士 满洲正蓝旗 陕西布政使 离任 觉罗
景禄[33] 乾隆48年-乾隆49年 满洲镶黄旗 湖南布政使 刑部右侍郎
伊桑阿[34] 乾隆49年-乾隆50年 举人 满洲镶黄旗 直隶按察使 山西巡抚
梁肯堂[35] 乾隆50年-乾隆54年 乾隆二十一年 举人 直隶按察使 河南巡抚
秦承恩[36] 乾隆54年 乾隆二十六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陕西布政使 陕西巡抚
冯光熊[37] 乾隆54年-乾隆55年 乾隆十二年 举人 湖南布政使 湖南巡抚
张诚基[38] 乾隆55年-乾隆57年 乾隆三十四年 进士 署理甘肃按察使 江苏布政使
陆有仁[39] 乾隆57年 乾隆三十四年 进士 山东按察使 甘肃按察使
郑制锦[40] 乾隆57年-嘉庆2年 乾隆二十五年 举人 甘肃按察使 署理仓场总督
吴熊光[41] 嘉庆2年-嘉庆4年 乾隆三十七年 会试落榜
选为内阁中书(中正榜)
通政使司参议 河南巡抚 太子少保
颜检[42] 嘉庆4年-嘉庆6年 乾隆五十四年 拔贡 河南布政使 河南巡抚 护理直隶总督
同兴[43] 嘉庆6年-嘉庆7年 监生 满洲镶黄旗 江宁布政使 署理湖北布政使 太子少保
瞻柱[44] 嘉庆7年-嘉庆9年 监生 满洲正红旗 直隶按察使 福建布政使
裘行简[45] 嘉庆9年-嘉庆10年 乾隆四十年 钦赐举人 福建布政使 过世 署理直隶总督,谥号“恭勤”
庆格[46] 嘉庆10年-嘉庆12年 监生 满洲正白旗 直隶按察使 江苏按察使
方受畴[47] 嘉庆12年-嘉庆18年 监生 直隶按察使 浙江巡抚 太子太保
素纳[48] 嘉庆18年-嘉庆19年 满洲镶黄旗 湖北布政使 候补四品京堂
钱臻[49] 嘉庆19年-嘉庆21年 监生 直隶按察使 江西巡抚
姚祖同[50] 嘉庆21年-嘉庆24年 乾隆四十九年 举人 山西布政使 安徽巡抚
祝庆承[51] 嘉庆24年-嘉庆25年 乾隆五十四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云南布政使 太仆寺卿
屠之申[52] 嘉庆25年-道光2年 云南布政使 清河道道员
郑裕国[53] 道光2年 举人 汉军正白旗 江宁布政使 过世
陆言[54] 道光2年-道光3年 嘉庆四年 进士
翰林院 庶吉士
山东布政使 四川布政使
福绵[55] 道光3年-道光4年 官学生 满洲镶红旗 直隶按察使 山西巡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雍正二年十二月九日,戊寅。谕吏部。直隶守道、职司通省钱谷。巡道、职司通省刑名。即如各省之有藩臬二司也。今若槩与诸道员一体。不加分别。似未允协。盖向以畿辅重地、不立布政按察名色。朕思畿辅与各省、有何区别。今应更改画一。著将守道改为布政司。巡道改为按察司。”
  2. ^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雍正二年十二月十日,以原任理藩院郎中罗密、为直隶布政使司布政使。擢直隶河间府知府浦文焯、为直隶按察使司按察使。”
  3. ^ 《清代政区沿革综表,2页》:“清初,直隶不设布政、按察二司。康熙八年六月丙子(1669.7.12)直隶增设守、巡二道,总理全省钱粮、刑名,均治保定府。雍正二年十二月己卯(1725.1.23)改守、巡二道为布政、按察二司。”
  4. ^ 黄惠贤,陈锋主编.《中国俸禄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5. ^ 羅密.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6. ^ 畿辅通志·卷六十》:“罗密,满洲人荫生,雍正二年任。”
  7. ^ (卦爾察)德明.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8. ^ 張适.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9. ^ 徐鼎.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0. ^ 楊紹.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1. ^ 王謩.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12. ^ 張鳴鈞.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3. ^ 范璨.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4. ^ 劉於義.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15. ^ 沈起元.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6. ^ 方觀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7. ^ 辰垣.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18. ^ 朱一蜚.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9. ^ (馬佳)恒文.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0. ^ 玉麟.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1. ^ 清馥.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2. ^ 吳士功.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3. ^ 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1841-1841页
  24. ^ (伊爾根覺羅)三寶.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5. ^ 觀音保.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6. ^ 周元理.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7. ^ 楊景素.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8. ^ 單功擢.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29. ^ 黃檢.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0. ^ 達爾吉善.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1. ^ (富察)明興.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2. ^ 祥鼐.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3. ^ (薩克達)景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4. ^ 伊桑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35. ^ 梁肯堂.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6. ^ 秦承恩.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37. ^ 馮光熊.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8. ^ 張誠基.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39. ^ 陸有仁.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0. ^ 鄭製錦.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1. ^ 吳熊光.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42. ^ 顏檢.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43. ^ (鈕祜錄)同興.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4. ^ 瞻柱.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5. ^ 裘行簡.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6. ^ 慶格.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7. ^ 方受疇.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48. ^ 素納.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49. ^ 錢臻.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0. ^ 姚祖同.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1. ^ 祝慶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2. ^ 屠之申.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3. ^ 鄭裕國.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4. ^ 陸言.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55. ^ (瓜爾佳)福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人名权威.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