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自强隧道 (台北市)

坐标25°05′13.0″N 121°32′58.6″E / 25.086944°N 121.549611°E / 25.086944; 121.54961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强隧道
概览
地点台湾地区台北市
坐标25°05′13.0″N 121°32′58.6″E / 25.086944°N 121.549611°E / 25.086944; 121.549611
状况使用中
道路故宫路
起点台北市中山区
终点台北市士林区
运营数据
动工于1968年
启用于1972年6月5日(西洞)
1972年8月31日(东洞)
施工单位荣民工程处
技术数据
长度东洞:821米
西洞:819米
车道双向4线道
运营速度50公里/小时
限界宽度9米

自强隧道,又名北一号隧道、简称北一隧道,位于台湾台北市故宫路段上[1],是一座连接士林区中山区间的公路隧道。该工程列入台北市第一期四年工务建设计划,由当时的台北市内湖特定区开发处规划、设计[2],主要由荣民工程处负责施工[3]。民国57年(1968)动工,至民国61年(1972)竣工。由于东洞工程较为艰钜,西洞工程先行竣工,故于6月5日前行通车[4]。东洞工程8月底竣工,8月31日正式通车[5][6]。全长分别为东洞821米(北安路至故宫路)、西洞819米(故宫路至北安路)[7][注 1],宽9米。在当时是全台湾最长的一座公路隧道[3][2],目前是台北市最长的一座公路隧道[注 2]

命名缘由

[编辑]

自强隧道是由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严家淦所命名的,典故源自于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所发表的〈告全国军民同胞书〉一文中的“庄敬自强,处变不惊”,当时还尚未通车。

周边交通

[编辑]
自强隧道,从北安路到自强桥。2017年10月31日。
  • 隧道北向出口为士林区,可连接自强桥,经故宫路、至善路,通往国立故宫博物院东吴大学等。
  • 隧道南向出口为中山区,可连接北安路,往东通往内湖,往南通往大直

基本资料

[编辑]
  • 隧道设计:双孔双向(双孔隧道,各为相反方向的单行道),分东洞(南往北,往士林方向)、西洞(北往南,往大直方向)。东西两洞为不平行,南端相距50米,至北端出口渐缩为40米。[8]
  • 横坑数量:5座(宽4米,高3米[9]
  • 最高速限:50Km/h
  • 行人专用道:设立于隧道外侧,但东洞人行道由于行人流量偏低,故于2004年敲除。目前仅保留西洞人行道,宽1.5米[10]
  • 汽机车分流:2004年将东洞人行道敲除挪出空间后,增设机慢车专用道,宽2米。快车道有两线,分别为3米及3.4米,内侧快车道加绘“禁行机车”标[10][11]
  • 引道设计:分为北端引道与南端引道,北端最宽达20米,南端最宽达18米,由台北市养护工程处负责施工[9]
  • 自强桥:位于自强隧道北端出入口,跨越外双溪,为平行的两座桥梁,桥梁北侧各接上北端引道。长66米,宽10.2米。由荣民工程处负责施工[8]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又参考第六届第三十八次临时大会的一份文件议员书面质询与答复二,显示东西两洞的资料与前一份文件相反。
  2. ^ 若不包含位于台北市信义快速道路的象山隧道与文山隧道。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黄淑清编:《台北市路街史》(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85年),页436。
  2. ^ 2.0 2.1 〈内湖特定区开发处 将提出报告书〉《联合报》(1973年1月22日,第7版)
  3. ^ 3.0 3.1 〈北一隧道昨日打通〉《联合报》(1971年12月31日,第8版)
  4. ^ 台北市新建自强隧道西洞工程完成[永久失效链接]〉《中央通讯社》(1972年5月29日),国家文化数据库典藏。
  5. ^ 〈自强隧道 定卅一日 正式通车〉《联合报》(1972年8月25日,第7版)
  6. ^ 〈本市道路排水设施 张丰绪表重视〉《联合报》(1972年9月1日,第7版)
  7. ^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万维网,历年隧道新建工程[永久失效链接],于2010年11月11日查阅。
  8. ^ 8.0 8.1 〈北一号隧道引道〉《联合报》(1971年5月4日,第8版)
  9. ^ 9.0 9.1 〈台北都市建设 将向东区发展〉《经济日报》(1971年5月16日,第2版)
  10. ^ 10.0 10.1 〈自强隧道往士林 增设机车道〉《联合报》(2004年06月26日,B1版)
  11. ^ 〈自强隧道 往士林方向 增辟机车道〉《联合报》(2004年9月29日,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