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华莱士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莱士线

华莱士线(英语:Wallace's Line)是生物地理学中,区分东洋区(又名极东区[1]:60)和澳大拉西亚区的分界线。1854年到1862年英国动物地理学者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在马来群岛研究岛屿上的动物时,注意到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巴厘岛龙目岛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生物分开;界线以西接近东南亚的生物相,界线以东则接近新几内亚的生物相。华莱士注意到:巴厘岛的鸟类与爪哇岛几乎相同,但在距巴厘岛仅约30公里的龙目岛,却只有50%的鸟类相同。为纪念他的发现,科学界将划分这两区的界线称为华莱士线。

延伸与修正

[编辑]
冰河时期海平面与各种生物地理分界线

“华莱士线”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托马斯·赫胥黎在1868年致伦敦动物学会的一封信件中提出,但是他延伸该线至菲律宾西侧。此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生物地理学者一直尝试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以区分亚洲澳洲的生物相;许多学者在华莱士线的基础上提出延伸或修正,如韦伯线Weber's Line英语Max Carl Wilhelm Weber)、里德克线Lydekker's Line)和赫胥黎线Huxley's Line)等。

  • 韦伯线:在华莱士线以东,通过摩鹿加群岛和苏拉威西岛,帝汶澳大利亚之间。界线以西,东洋区动物成分超过50%;界线以东,澳洲区动物成分超过50%。
  • 里德克线:从澳大利亚大陆北岸划到新几内亚岛的西方边缘,基本上是莎湖陆棚(Sahul Shelf)的范围。华莱士线与里德克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华莱士区。
  • 赫胥黎线:由华莱士线向北延伸,通过巴拉望岛菲律宾群岛西部之间,并绕到吕宋岛北侧(也就是将除了巴拉望岛以外的菲律宾群岛划入澳大拉西亚区)。近年许多研究及发现,若再往北延伸,此线或者可能绕过台湾岛的东侧,将兰屿绿岛划入与菲律宾群岛同区,但此两地的生物相同时一半是菲律宾相与一半是东亚相的,所以尚有保留。又被称为新华莱士线。

华莱士线与冰河时期

[编辑]

20世纪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声纳的发明,人类开始对海洋进行海底探测,逐渐对海底地形有更多了解,其中发现华莱士线与海平面下降约120 ~ 150米的陆地海岸线一致。推测在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因此婆罗洲巴厘岛等岛屿曾经与亚洲大陆相连,新几内亚和邻近岛屿则曾与澳大利亚相连;而华莱士线划过的地方仍然有海洋的阻隔,如婆罗洲苏拉威西巴厘岛龙目岛之间。由于动植物多以陆行方式散布迁移,因此即使距离较近,多数动植物也无法跨过海洋的阻隔。

其他应用

[编辑]

马六甲海峡最浅处仅深25米,巽他海峡更浅,仅深20米,巨大船舶的搁浅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水深均远深于马六甲海峡,因此华莱士线经过之处也可供超过24万吨级马六甲型(Malacca-Max)以上的超级油轮通行。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朝棨. 蘭嶼之貝類及其動物地理. 中国贝志 (中华民国贝类学会). 1974, 1: 60 [2018-10-10] (中文(繁体)). 

婆罗洲

[编辑]
  • Abdullah, M. T. (2003). Biogeography and variation of Cynopterus brachyotis in Southeast Asia.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St Lucia, Australia.
  • Hall, L. S., Gordon G. Grigg, Craig Moritz, Besar Ketol, Isa Sait, Wahab Marni and M. T. Abdullah (2004). "Biogeography of fruit bats in Southeast Asia". Sarawak Museum Journal LX(81):191-284.
  • Wilson D. E., D. M. Reeder (2005).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