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移动支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移动支付(又称移动付款数字付款电子付款感应支付扫码付款数字支付电子支付扫码支付)是指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付款的服务。在不需使用现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使用移动设备支付各项服务或数字及实体商品的费用。虽然使用非实体货币系统的概念已存在许久[1],但支持此系统的科技直到近期才开始普及。

移动支付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应用[2][3]

形式问题也会导致移动支付的比例提高。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共有五种类型:短信为基础的转账支付、移动设备网络支付(WAP)、应用程序支付(APP)、 条码支付Barcode, QR码)和感应支付(NFC)。此外,在海地等国家也开始出现移动服务营运商与银行合作的支付方式。 许多公司提供了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包括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4]、网络服务公司(例如Google[5]、移动通信服务营运商、主要的通信网络基础建设商(例如Orange的w-HA)以及生厂移动设备的跨国公司(例如Ericsson[6][7]BlackBerry苹果公司)。

短信为基础的转账支付

[编辑]

在以短信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方式中,消费者透过SMS短信或USSD发送支付请求至一个电话号码或简码,支付的款项由电信账单或电子钱包中扣除。支付的对象在收到支付成功的确认消息后提供商品或服务。由于在过程中通常不会提供消费者的实体地址,因此大多数接受短信支付的服务为数字商品,接受支付的商家透过彩信(MMS)服务发送消费者购买的音乐、手机铃声、壁纸图片等。此外,商家透过彩信也可发送条码,消费者可在商家处出示条码并在扫描后换取商品服务。以短信为基础的转账支付服务在亚洲及欧洲十分盛行。

移动网络支付(WAP)

[编辑]

消费者透过网页或额外下载并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进行支付。这种方式使用无线应用协议(WAP)作为技术基础。

应用程序支付(APP)

[编辑]

在2018年10月4日,Mastercard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数码港及教育应用程序开发商 GRWTH 主办的“香港教育界电子货币促进计划”[8]推出香港首个多元化 in-app 电子支付功能,为香港教育界带来无现金支付体验。

在2019年4月4日,GRWTH P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荣获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智能生活(生活时尚)金奖[9]

QR码支付

[编辑]
商家张贴的用于消费者付款的QR码

QR码是一种正方形的二维码。QR码能够简单地将信息输入移动电话中,能让输入网址或复制一段文字变得简单。

QR码最早在1994年诞生。最早的应用为对仓库内的货品进行追踪管理,QR码是为了取代传统的1D条码而设计。传统的条码仅能存储数字信息,必须与数据库对照后才能转换为有用的内容。QR码则可直接在条码中存储文字信息,在亚洲和欧洲有着广泛的使用。

2012年在台湾, 由蔡政儒、张互宾、王佑仁与王振芳发明的移动支付技术,可以透过影像图像(Barcode/QRCode)、声波等传输移动交易资料,与多重密码验证功能,获得台湾发明专利,并取名HyPocket于2012年11于Facebook上公开下载,本着开放式架构的精神, 教导大众使用。[10]

在德国,一间名为GO4Q的新创公司在2012年10月推出了一项结合橱窗和移动设备购物的系统。该系统在2012年12月加入了移动支付的功能。GO4Q利用标准的信用卡支付系统,因此不受区域的限制。这套系统需要一次性的注册程序才能使用。在消费者和商家方面,这套系统能在任何智能设备(iOS、Android)上使用。MasterCard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移动支付应用程序“QkR”,此系统在澳洲使用,并在纽约的洋基球场进行测试。消费者可使用应用程序扫描QR码,选购食物或其他商品。

中国大陆,因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移动付款技术为QR码支付技术。这也使得QR码支付在中国大陆社会极为普遍,有别于以NFC支付为主的一些发达国家。

在台湾,因为LINE Pay街口支付所使用的技术为QR码支付,故QR码支付也相当普遍。[11][12]

在香港,以QR码支付的普及率甚低。2021年上半年,多种公共交通工具的QR码使用率仅为0.5%。[13]

澳门,以QR码支付的普及率较高。自2014年由澳门通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首推QR码支付(Mpay)起。到2022年1月,澳门金融管理局推出其金融产品聚易用结算支付系统,将澳门本地各金融机构QR码支付功能聚合使用[14]。2023年8月推出聚易用+,使聚合支付场景更广,目前只限在公共巴士的QR码支付[15]

感应支付

[编辑]

近场通信(NFC)支付方式经常在实体商店或交通设施中使用。消费者须使用配备有智能卡的移动电话,并将移动电话置于感应器模块前。大多数的交易并不需要额外授权,但也有部分交易在完成前要求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授权。支付的款项可由预付账户或银行账户中扣除,或计入电信费用中收取。

最常见的是Visa PaywaveMasterCard ContactlessApple PayGoogle Pay,目前已经在欧洲、北美为主的发达国家有极高的普及率。

NFC移动支付的普及速度与范围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由于缺乏支持NFC支付的基础设施、复杂的生态系统、营运商架构和标准所致[16]。然而,部分移动电话制造商和银行对NFC移动支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为,例如易利信和Aconite公司推出了帮助银行建立让消费者透过NFC进行移动支付应用的服务[17]

日本的NFC支付营运商与大众运输系统有着紧密的链接,例如东日本旅客铁道(JR East)旗下路网所使用的Mobile Suica。由于包括Mobile Suica、Edynanaco的NFC支付服务皆使用“Osaifu-Keitai”(おサイフケータイ)系统架构,Osaifu-Keitai已成为日本的NFC支付标准系统。其核心技术“Mobile FeliCa IC”是由索尼NTT DoCoMo和东日本旅客铁道共同拥有。Mobile FeliCa技术是以索尼的FeliCa为基础,FeliCa是日本的非接触型智能卡的主要标准,香港的八达通公司也是用这个技术。

国际市场上有使用NFC支付的Token技术代码化信用卡,如:Apple的Apple PayGoogleGoogle Pay、Samsung的Samsung Pay。结账时使用虚拟卡号支付,减少实体卡号暴露盗用的危险,是一种高安全的支付技术。2017年起,日本Suica已集成在Apple Pay电子钱包里[18]

其他商家的移动支付方式同时使用了NFC和移动设备上的条码,例如Cimbal和DigiMo[19],这样的方式能让不支持NFC的移动电话也可使用同一套系统进行支付。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Pre-1900 Utopian Visions of the 'Cashless Society'. MPRA. 2012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2. ^ GSMA Mobile Money Deployment Trackerfrom wirelessintelligenc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Japanese Drive Mobile Payment Market. Ericsson.com. 2010-11-02 [201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8). 
  4. ^ Stamatis Karnouskos,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Vol. 6, No. 4, pp. 44–66, 2004. (PDF). 
  5. ^ Mobile payment apps – a fresh perspective on online finances. 2014-02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6. ^ Ericsson launches mobile phone banking services. Reuters.com.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7). 
  7. ^ Ericsson Money Services brings connected mobile money to Europe. Ericsson.com.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8. ^ Mastercard•GRWTH 合攻教育界 推無現金支付. e-zone. 2018-10-04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9. ^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生活獎項 (PDF). 香港信息和通信技术奖. 2019-04-04 [2019-04-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18). 
  10. ^ hypocket. 電子錢包.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11. ^ 数字时代. LINE生態圈大發威!LINE Pay用戶突破1,100萬,平均0.05秒就有一筆交易. 2022.11.16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12. ^ 補貼推廣奏效?QR Code支付使用率,大幅超越NFC感應. 数字时代. 2019.07.18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13. ^ 【電子支付】港鐵、巴士等引入二維碼支付 上半年使用量僅佔0.5%.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9-15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14. ^ “聚易用”聚合支付專題網頁今(21日)推出. 澳门金融管理局(AMCM).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1年1月21日 [202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6月26日). 
  15. ^ 聚易用周五起可搭巴士. 澳门日报. 2023-08-09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16. ^ VDC: NFC Adoption Will Be Slower Than Expected. RFID Journal. 2008-03-03 [201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17. ^ Ericsson and Aconite collaborate on mobile contactless payments. Mobile Payments Today. [201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18. ^ 存档副本.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4). 
  19. ^ Digimo Group NFC Dual two phase commit. Nearfieldcommunicationsworld.com. 2010-10-15 [201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