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撞车 (电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撞车
Crash
基本资料
导演保罗·哈吉斯
编剧Paul Haggis
Robert Moresco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
唐·钱德尔
马特·狄龙
布兰登·弗雷泽
Terrence Howard
Chris 'Ludacris' Bridges
谭蒂·纽顿
迈克尔·潘纳
配乐Kathleen York (music/lyrics)
Michael Becker (music)
"In the Deep"
摄影J. Michael Muro
剪辑Hughes Winborne
片长112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2004年
发行商狮门电影(Lions Gate Films)
预算700万美圆
票房$98,410,061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撞车
香港撞车
台湾冲击效应

撞车》(英语:Crash,新加坡译《人生交叉点》,台湾译《冲击效应》)是一部于2004年9月首映、2005年5月公开上映的美国电影,由保罗·哈吉斯担任导演。故事的背景设定于美国洛杉矶,讲述黑人探员格拉汉与拉丁裔女朋友瑞雅遭遇一场汽车追撞事故,然而事件背后牵涉不同种族人士互动之间产生的冲突与连锁效应。

电影发行后以700万美元的预算取得9841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获得正面为主的评价,媒体与影评家称赞保罗·哈吉斯的执导与演员的表现,但同时批评剧里刻画种族主义歧视的议题方面过于浅薄。此片在第78届奥斯卡中打败《断背山》,获最佳影片,当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歧视同性恋[1][2]

详细剧情

[编辑]

故事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这个多种族群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开始,由于警察封锁凶案现场调查,车子排起长龙。黑人探员格拉汉·沃特斯(Graham Waters,唐·钱德尔饰)和他的拉丁裔女友瑞雅(Ria,珍妮弗·艾斯波西多饰)的汽车也堵在长龙当中,并且被一个亚裔妇女驾驶的车子从后追撞。瑞雅与亚裔妇女发生争吵,话中讥讽她的英语发音和驾车技术。在一片混乱当中,格拉汉信步走到凶案现场察看。随后镜头转移至这次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

波斯裔的小商店店主法赫德·巴巴扎里(Farhad,尚恩·图博饰)为了自卫,带着女儿多莉(Dorri,芭哈·素米克饰)到枪支商店购买枪弹。结账之际,白人店主对这对波斯父女频频以母语交谈颇为不耐,出言讽刺他们为恐怖分子,结果与法赫德陷入争吵,最后店主将英语不流畅的法赫德赶出店外。多莉自始并不赞同乃父拥枪自卫的想法,乃以流利的英语对店主表示希望能够退款,店主却偏要违背她的意思将弹药出售,并在言语中暗示对其仇恨之意。多莉出于无奈,只得向老板要一个红盒子包装的子弹。老板还再三向多莉确认是否要这盒子弹。

当晚,格拉汉胞弟彼得·沃特斯(Peter Waters,拉伦斯·泰特饰)与同是黑人的友人安东尼(Anthony,路达克里斯饰)带着手枪在街上闲晃,途中不断批评社会上对黑人的刻板印象。话犹未完,两人看见目标,便掏出枪来从一对路过的有钱白人伴侣手上,抢走了他们的高级黑色吉普车。讽刺的是,两人的行为正正实现了他们自己所谓“社会对于黑人的刻板印象”,但两人却明知故犯,从容逃逸。遭抢的白人伴侣,正是洛杉矶地区检察官历克·卡波(Rick Cabot,布兰登·弗雷泽饰)和他的妻子简(Jean Cabot,桑德拉·布洛克饰)。

大约与此同时,格拉汉探员正在调查一件枪击案,白人缉毒卧底探员康克林 (Conklin)在一次街头驳火中,击毙了另一名黑人卧底探员路易斯 (Lewis)——康克林有对黑人嫌犯用枪过当的不良纪录,但他声称是在路易斯先开枪之后才开枪还击的,现场没有目击证人。格拉汉虽未明言,心中却倾向于相信康克林因种族偏见,开枪误杀黑人同僚。然而,后来枪击案的侦办有了新发现,中枪身亡的黑人警探,事发当时所驾驶的乃是赃车,车上并藏有钜额现款,证据显示,死者当时正在从事毒品交易。

卡波夫妇遭劫之后,心中的恐惧仍未消退的简,见到上门为他们换锁的锁匠丹尼尔·瑞斯(Daniel Ruiz,迈克尔·潘纳饰)是拉丁裔,竟为此歇斯底里地对丈夫发火,并直指少数族裔都与黑帮有所勾结。丹尼尔闻言虽怒,却未出言反驳。此时的历克担心的却是他遭黑人抢劫的新闻一旦发布,恐将对他在黑人社区中的民望造成负面影响,乃要求助理设法用公关手段“平衡”抢车新闻的负面效应。历克的言谈,透露出他身为一个公众人物,所关注的只是“政治正确”和公关效果,对于少数族裔的情况并不真正在乎。

在某餐车里,两个亚裔男人似乎在做什么交易,其中一个给了另一个人一张支票。洛杉矶警察局的白人巡警约翰·莱恩(John Ryan,麦特·狄伦饰)在一旁打电话给医保管理处,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老莱恩("Pop" Ryan,布鲁斯·柯比饰)在医保系统中找到更好的医生,但是任凭他如何的请求,健保局主管莎妮卡就是不肯在程序上破格给予他父亲方便。约翰失望愤怒之余,从对方的名字得知她是黑人,乃以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出言讥讽,两人结下梁子。原来老莱恩为人慷慨,在黑人还遭受普遍歧视的年代里,便已在他管理的工厂内给予黑人劳工平等待遇;然而时移世易,这样一个乐于帮助少数族裔的善人,后来却在政府旨在补偿少数族裔的积极政策下,受到政策性的排挤而失去他自己的工作,陷入贫病交加的凄惨境地。看见老父凄凉的晚景,约翰逐渐对于受惠于新时代政策的少数族裔,衍生出一股不平的愤忾。

约翰接到来自总部关于抢车的报告,碰巧遇到驾驶同一款车子的黑人电视导演卡梅隆·泰耶(Cameron Thayer,泰伦斯·霍华德德饰)夫妇,于是他不顾同车执勤的白人新手警员汤姆·汉森(Tom Hansen,瑞恩·菲利普饰)的劝阻,将自己心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这对黑人夫妇的身上,强行实施酒测、搜身,并当着卡梅隆的面对他的妻子克莉丝汀(Christine Thayer,谭蒂·纽顿饰)进行性骚扰。卡姆隆惮于白人警察的权威,不敢挺身反抗,甚至道歉换取约翰放行,令克莉丝汀极为不满,讥讽他简直不算个黑人,夫妻为此失和。

锁匠丹尼尔回到家里,发现5岁的小女儿莱拉(Lara Ruiz,艾丝琳·桑切斯饰)躲在床底下,原来莱拉听到似乎是开枪的声音,她在旧区住的时候曾有一次被从窗户射进来的流弹吓到过。丹尼尔告诉女儿自己5岁的时候一位仙女给了他一件隐形的防护衣,并假装脱下给莱拉披上,让她不再害怕。

彼得与安东尼开着抢来的越野吉普风驰电掣,不意将一名正在路边开车门的亚裔男子撞倒。他们经过一番争执,终于决定把重伤昏迷的男子丢在医院急诊室门口,脱身而去。

汤姆对于约翰种族歧视的言行深感不满,向上级要求调动,不再跟莱恩同车执勤。其直属长官虽是黑人,却不愿让汤姆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影响到他本身在白人当权的洛城警界的升迁之途,于是在逼迫汤姆改口说是因为本身个性问题请调之后,才同意了他的要求。

法赫德店里的门锁坏了,于是找了锁匠丹尼尔来修理。当丹尼尔换锁之后发现门是坏的,告知法赫德需要换门。法赫德却坚称丹尼尔意在敲竹杠,不肯接受丹尼尔的说法。丹尼尔觉得法赫德无法理喻,连换锁费用也不要了,拂袖而去。

格拉汉与瑞雅正准备性爱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要他寻找著离家出走的弟弟,但格拉汉却不耐烦地敷衍母亲,甚至故意说女友是白人来使他母亲生气。瑞雅对格拉汉对待母亲的态度十分不满,更气愤他谎称自己是白人,甚至连她的出身族裔都搞不清楚,两人大吵,不欢而散。后来,格拉汉才在瑞雅的坚持下,回家探望孤身独居的老母,他发现冰箱里的牛奶早已过期腐坏,却只是把酸牛奶倒掉,就急着离家办案。显然母亲的状况,以及离家出走的胞弟,并不在他的心上。

第二天,法赫德发现商店被人闯入捣毁,墙上涂满了仇视阿拉伯人的字句。保险公司认为是法赫德拒绝换门而导致被盗,拒绝赔偿。那家商店是法赫德的所有家当,他满腔悲愤无处发泄,更加坚信是锁匠与黑帮有所勾结,昨天一阵争吵之后找人报复。于是他转而将全部的怨恨,归到锁匠的身上。

汤姆正式调迁后,约翰换了个新搭档继续执勤;分开前,约翰直告汤姆:“你的阅历尚浅,若在这个是非黑白不分明的世界里久了,日后终将发现自己并不那么肯定自己的理想”。约翰执勤时碰上一起车祸,一名驾驶困在翻倒的车里,汽车燃油泄漏,随时可能起火爆炸。当莱恩上前准备营救时,赫然发现受困者就是昨晚被他截查的克莉丝汀。此时克莉丝汀也认出他,并拒绝接受其营救。在约翰表达对其行为的后悔,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全力相救的诚意之下,克莉丝汀终于接受了他的救助,两人在千钧一发之际脱险。约翰安抚著受到极度惊吓的克莉丝汀,仿佛是以舍命相救来为他先前的无礼冒犯赎罪。

在历克主持关于枪击案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其助手杰克·弗莱纳根(Jack Flanagan,威廉·菲德内尔饰)劝说格拉汉认定纪录不良的康克林故意杀害路易斯,以免白人枪杀黑人的敏感案情引发不必要的种族争议。杰克掌握了格拉汉胞弟的不良纪录,以此相胁。于是,尽管证据显示死者路易斯极可能涉及贩毒,而康克林乃正当执法,格拉汉终于让步,以迎合检方公关需要的说法(陷康克林入罪),换取对他本身在检察界的前途。

彼得和安东尼前晚劫来的黑色吉普车因发生车祸,沾有血迹,遭到销赃的老板拒收,两人只得再上街物色目标。他们盯上了卡梅隆的同款车子,并加以抢劫,却因为发现如此高级车的车主竟是黑人同胞而大吃一惊。卡姆隆与妻子失和,情绪正坏,乃不要命似地对抢劫者反击;彼得安东尼和虽拥枪在手,毕竟只是两个小毛贼,面对卡梅隆的气势,竟不敢当真开枪。双方街头扭斗惊动了警察,彼得落荒而逃;安东尼来不及逃跑,只得缩头躲进副驾驶座,慌忙中连手枪都为卡梅隆所夺。

结果,卡梅隆再次被警察怀疑,并被要求搜身。经过昨晚的搜身和刚刚发生的抢劫,卡梅隆已经异常愤怒。他拒绝搜身,不知事情原委的警员则警告他不从就要开枪,双方僵持不下。碰巧汤姆属于这个天罗地网的一员,他认出了卡梅隆,为了补偿昨晚的亏欠,汤姆挺身作保,让在场同事直接放卡梅隆离去——因此,警员们并没有发现躲在车上的安东尼。

离开现场之后,卡梅隆把枪还给安东尼,只对他说:“你的行为,令我蒙羞,也令你蒙羞。”这令一直认为“黑人反正是会受到歧视”而索性为所欲为的安东尼,心里受到相当大的震动。

法赫德因为商店被盗又不能获得赔偿而迁怒于丹尼尔,拿上新买的手枪找丹尼尔算账。正当他用枪指著丹尼尔准备开枪时,丹尼尔的小女儿以为自己真的穿着隐形的防护衣,而扑向父亲保护他。枪响之际,丹尼尔和妻子都以为女孩中弹,痛哭失声,法赫德也被这一幕惊得呆了。此时小女孩却对父亲说:“爸爸,我没事,我可以保护你。”原来女孩真的安然无恙,仿佛真的有神迹出现。

晚上,汤姆独自开车回家,路上遇到逃跑了大半天的彼得在路旁等顺风车,便让他上车载他一程。两人谈天,一言不合,汤姆便要赶人下车。争执之际,彼得伸手入袋欲取某样物事,汤姆却在他内心底里对黑人男子的警戒之心的驱使下,本能地立刻拔枪自卫,一枪将彼得击毙。开枪之后,汤姆才发现彼得要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并不是他意料之中的武器。汤姆意识到自己误杀了人,不敢声张,弃尸而去。(详细地说,彼得看见汤姆车上的一件饰物和他在利克车上拿走的另一件雷同,除了颜色是一黑一白外。这令他不断大笑,也令汤姆以为彼得在笑自己。两人争吵起来,汤姆叫彼得下车。彼得愤怒下想展示汤姆那个雕刻,却令汤姆以为他要拔枪,情急之下射杀彼得。)

彼得的尸体被发现后,警察封锁现场,公路上的车子排起长龙。格拉汉和瑞雅正好经过,而且被后面的一个亚裔妇女人的车子撞上,随后瑞雅和亚裔妇女展开争吵。混乱中,格拉汉走到凶案现场察看,却发现死在血泊中的,正是他逃家的胞弟。

其母得知彼得死讯后,哀恸逾恒,直指错在格拉汉,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事业;是他对家人的轻忽,造成了彼得的死于非命。伤心的老母还告诉她,彼得离家之后曾回去过,给她留下了一些日用杂物,格拉汉惭愧不已,但再多的自责,也唤不回彼得逝去的生命。(事实上日用品是由格拉汉买的。)

此时陪同他们认尸的医师多莉接到父亲法赫德的电话,回到店里,看见父亲手持手枪呆坐在地上,跟她说他开枪射了一个小女孩,但小女孩没事,小女孩是来保护他的天使。经过枪击事件的冲击,法赫德心中的仇恨愤怒已经消失无踪。其实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多莉当初刻意跟老板买到的子弹是空包弹。

同时,在医院里,那名先前驾车与瑞雅发生冲撞的亚裔妇女,焦急地寻找她那重伤被送入医院的丈夫。原来她的丈夫,就是被彼得和安东尼撞倒,丢到急诊室门口的那个男子。男子见妻到来,立刻指示她去兑现一张支票,原来那是他经营非法偷渡的收入。安东尼途经昨夜驾车撞倒亚裔男子的地方,把他遗留在现场的厢型车开走,到了销赃老板的车场后,竟发现车内藏了一大班偷渡入境的东南亚人。销赃老板出价要向安东尼买下这些偷渡客,安东尼却动了善心,把一班偷渡客送到了唐人街,将他们一个个都放了,并且给了他们吃饭的钱。

简独自在家,正在电话上给她的朋友们诉苦,结果下楼梯时失足跌倒。简跌伤无法动弹,打电话向朋友求助,却落个相应不理,幸得拉丁裔女佣玛丽亚及时救助,才得就医。因为此事,简意识到自己平常一起风花雪月的白人朋友竟无一真心,反而她那素不信任的拉丁裔女佣,在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她那原本对少数族裔充满疑惧的心,因而大为软化。

枪杀彼得弃尸之后,汤姆为了毁灭迹证,将车开到荒野的路边,一把火烧了。这天洛杉矶罕见地飘起细雪,焚车的火焰,却在寒天中散发出一股暖意。烦闷的卡梅隆一整天开车闲逛,天色早已变黑,看到路边焚烧中的车子,他停了下来,随手拿起路边的木材一块一块地往里扔,心情渐渐放松。卡梅隆的电话响起,是妻子打来的,历劫之后,两人重归于好。

正当剧中人物的故事一一告一段落,城里却又发生了一车祸事故,又一场争吵从此展开。

拍摄过程

[编辑]

由于资金不足,电影中相当多场景都是在导演的私人建物内进行。就连电影内的汽车也是导演的私人交通工具。由于剧本题材的缘故,许多参演的演员都不考虑片酬而加入电影的拍摄。

轶事

[编辑]

据说导演在拍摄本片的压力下,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康复后立刻又赶去拍重要镜头。

演员

[编辑]

获奖记录

[编辑]

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三个奖项。

参注

[编辑]
  1. ^ Turan, Kenneth. Breaking no ground: Why 'Crash' won, why 'Brokeback' lost and how the Academy chose to play it safe. The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5, 2006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26). 
  2. ^ Maybe Crash's upset at the Oscars shouldn't have been such a surprise?. The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16, 2009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