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西域图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域图记》裴矩隋朝编写,是一本以记录西域各国地理资料为主的地方志。原书共有三卷,合四十四国,今已散佚,只有《隋书·裴矩传》收录了它的序言[1]隋朝统一南北后,准备经营西域裴矩眼见朝廷对西域诸国了解不足,于是编写《西域图记》[2]。裴矩最迟在大业二年(606年) 正月撰写《西域图记》,成书时间大约在同年七月前。其后裴矩将《西域图记》献给隋炀帝,隋炀帝非常欣赏它。大业五年(609 年),炀帝亲征吐谷浑与裴矩献书有密切的关系[2]

《西域图记·序》曰:“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西域图记》应该载有由敦煌至西海(地中海)的三条路线[2]。因为《西域图记》所载的“三道”诸国多为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所至者,和皆“利尽西海, 多产珍异”, 即因通“西海”而得贸易之利者,与及“皆余千户”者,“山居之属”多有不载,所以《西域图记》所列的“三道”诸国比较疏略[2]

一般相信《西域图记》是《隋书·西域传》的主要资料来源,可是《隋书》的作者似乎只是依照政府档案去编写,无意复述《西域图记》的内容[3]。不过,由于裴矩曾经奉诏赴武威张掖间向诸国招安,他获得的西域诸国情报必定被隋朝政府记录在案,因此《隋书》有机会间接地吸引了当时《西域图记》尚未佚失的内容。北宋册府元龟·外臣部·土风三》部分内容相信是《西域图记》吐火罗国的佚文[4]。虽然无法知道《西域图记》确实的散佚时间,但是北宋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及《太平御览》都引用《西域图记》,本书内容宋代尚能见到[5]

《西域图记》序言

[编辑]
《西域图记·序》

臣闻禹定九州,导河不逾积石,秦兼六国,设防止及临洮。故知西胡杂种,僻居遐裔,礼教之所不及,书典之所罕传。自汉氏兴基,开拓河右,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护,以存招抚。然叛服不恒,屡经征战。后汉之世,频废此官。虽大宛以来,略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风土,服章物产,全无纂录,世所弗闻。复以春秋递谢,年代久远,兼赠诛讨,互有兴亡。或地是故邦,改从今号,或人非旧类,因袭昔名。兼复部民交错,封疆移改,戎秋音殊,事难穷验。于阗之北,冈岭以东,考于前史,三十余国。其后更相屠灭,仅有十存。自余沦没,扫地俱尽,空有丘墟,不可记识。 皇上膺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详红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异,将二万里。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璤知。复有幽荒远地,卒访难晓,不可凭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踵,西域为传,户民数十,即称国王,徒有名号,乃乖其实。今者所编,皆余千户,利尽西海,多产珍异。其山居之属,非有国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载。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冈岭,又经䥽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冈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诺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汎濛汜而扬旌,越塄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不有所记,无以表威化之远也。

注释

[编辑]
  1. ^ 杨宪光, 裴矩与《西域图记》, 山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2002年3-4期, 77-78页.
  2. ^ 2.0 2.1 2.2 2.3 余太山, 裴矩《西域图记》所见敦煌至西海的“三道”,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16-24页.
  3. ^ 余太山, 《隋书· 西域传》的若干问题,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3期, 50-54页.
  4. ^ 李锦绣, 《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与《西域图记》,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26-34页. “吐火罗国,在葱岭西,与悒怛杂居,胜兵共五万。其国土[著] ,多男子,少妇人,故兄弟通室。妇人五夫,则角饰戴五角;十夫,则戴十角。男子无兄弟者,则与他人结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者,终身无妇矣。被服、文字与于阗略同。城北有屋数颇梨山,南崖穴中有神马,国人每牧牝马于其侧,时产名驹,皆汗血多善马。有屋宇,杂以穹庐,著小袖袍,小口袴,大头长裙帽。女子被发为辫。其地与益州邻,尝通同商贾,民慕其利,多往从之,教其书记,为之辞译,稍桀黠矣。”
  5. ^ 李锦绣, 《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与《西域图记》,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26-34页.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