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铁公爵级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铁公爵级
Iron Duke class
铁公爵号
概观
舰种战列舰
舰名出处议会命名
拥有国 英国
前型乔治五世级(1911年)
次型伊丽莎白女王级
同型铁公爵号(Iron Duke
马尔博罗号(Marlborough
本鲍号(Benbow
印度皇帝号(Emperor of India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25,000公吨
满载排水量30,380公吨
全长189.8米
全宽27米
吃水8.7米
锅炉18座煤炭锅炉
动力四轴推进,四座蒸气轮机
功率29,000匹马力(22,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21.25节(39.36千米每小时;24.45英里每小时)
续航距离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7,780海里(14,410千米;8,950英里)
乘员995-1267人
武器装备5门双联装13.5英寸45倍径主炮
12座单装6英寸副炮
两门3英寸防空炮
4门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
装甲舷侧装甲带:305毫米(12英寸)
舰桥:279毫米(11英寸)
炮塔(正面):279毫米(11英寸)
炮座:254毫米(10英寸)
船舱隔墙:203毫米(8英寸)
甲板:64毫米(2.5英寸)

铁公爵级(英文:Iron Duke)是英国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同级舰4艘。

  • 铁公爵号(HMS Iron Duke)
  • 马尔堡号(HMS Marlborough)
  • 本鲍号(HMS Benbow)
  • 印度皇帝号(HMS Emperor of India)

战舰概貌

[编辑]

铁公爵级战列舰是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改进型,1912年开工,于1914年间竣工。排量比乔治五世国王级稍大,铁公爵级加强了副炮火力,为了以对抗吨位日益增大的驱逐舰的威胁,加大副炮口径,采用6英寸口径副炮。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海军上将(John Arbuthnot Fisher)曾反对增加副炮口径,但他于1910年退休。因此,铁公爵级于1911年修改设计,获得6英寸口径副炮。副炮全部安装在艏楼中,这是外观上与俄里翁级、乔治五世级最明显的区别。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该级舰放弃了以往英国战列舰上安装的水密隔舱纵向隔板,水下防护成为隐患。


这四艘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皇家海军中最先进的战舰,尽管很快便被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五艘船所超越。它们活跃于大舰队的各场战争中,铁公爵号在其中担任舰队司令约翰·杰里科上将的旗舰。铁公爵号,本鲍号和马尔博罗号中的三艘曾出现在日德兰海战役中。印度皇帝号因在码头进行定期改装而错过了战斗。四舰在战争结束后,由于一流的战列舰现役数量有所限制;根据1930年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它们全部被移除第一线。铁公爵号沦为训练船和仓库船,并一直担任该职务,直到1946年她被报废。本鲍号在1931年被废弃,马尔堡号在1932 年被废弃。印度皇帝号在1931年为成为靶舰被击沉,但后来又被重新浮动以便在1932年被废弃。

铁公爵号于1914年在艉部的上层建筑安装两门3英寸口径高射炮,是英国首个安装防空武器的战舰,主要是为反德国飞艇。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后,进行增强水平装甲、炮塔及弹药舱壁等要害部位装甲的改装。

设计

[编辑]
铁公爵级舰船的平面图和左视图,始于 1919年的简氏战斗舰

一般特征

[编辑]

铁公爵级有622英尺9英寸(189.9米)长的舰体,横梁最宽处的宽度为 90英尺(27.4米)和吃水 29英尺(8.8米)。 [1] 与先前的乔治五世国王级的舰船相比,长度增加了25英尺(7.7 m),宽度增加了1 ft(.3 m)。[2] 铁公爵级排水量 25000  长吨(25400  吨)。[1] 这比之前的乔治五世国王级重2,000吨(2,032吨),这主要是由于副炮的口径增加所致。 [2]

这些船由四轴帕森斯涡轮机提供动力。蒸汽由18个Babcock&Wilcox或Yarrow锅炉提供给涡轮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29,000  轴马力,最高时速为21.5 节(39.8  公里/小时; 24.7  英里/小时)。铁公爵和她的姐妹们的燃料储存能力为3,200长吨(3,300吨)煤炭和1,030长吨(1,050吨)石油。这使得巡航速度为10 kn(19 km / h; 12 mph)时,最大航程为7,780 海里(14,410  km ; 8,950  mi)。[3]

主炮

[编辑]
Two large gun turrets seen from the deck of a battleship; each turret has two long guns
HMS  印度皇帝号的后部炮塔(X和Y)炮塔

铁公爵级一般安装的主炮为10门13.5英寸(34.3厘米)的Mk V火炮。以双联装的方式分布在五个安装在中心线上的炮塔上. 两个炮塔向前放置在超发射对中(“ A”和“ B”炮塔),一个炮塔中部(即“ Q”炮塔)紧接在两个漏斗之后,将两个炮塔放置在后上部结构后部的超发射对中(“ X”和“ Y”炮塔)。所使用的炮塔是Mk II,其重量为600吨,可以下降至-5°,俯仰至20° [4] 尽管如此在建造时,瞄准镜上的射程刻度盘已刻度至15度;日德兰战役后的某个时间安装了超高凸轮和棱镜,使炮塔能够完全俯仰升起。前后炮塔可以从中心线向任一方向转向150°,而“ Q”的射程要小得多。它可以转向使目标与船上火炮成30°至150°之间的角度。[5]

炮管以每分钟1.5至2发炮弹的速度射击。Mk V“重型”火炮能发射多种炮弹,包括高爆弹和穿甲弹;它们都重达1,400磅(635公斤)。炮管装有重达297磅(135千克)的MD45 推进剂装药。这些都放在丝绸袋里。为发特时提供了2,491 ft / s(每秒759米)的炮口速度。在最大仰角为20°时,火炮的射程为23,740码(21,710 m),尽管在最大有效仰角为15°时,射程稍短约为20,000码(18,290 m)。在10,000码(9,144 m)的射程下,火炮最多可穿透12.5英寸(318 mm)的克虏伯胶合水泥铠甲,足以击穿当代的德国无畏舰。[5]

Mark V 34.3cm(45口径)主炮结构图

装甲

[编辑]

铁公爵级战舰是带有一个厚装甲带即305毫米(12.0英寸)的船,其中该弹药库,机房,以及船舶的其他重要部分分别位于中心区。装甲带朝船首和船尾逐渐减小至102毫米(4.0英寸)。炮座装甲分别在侧面为254毫米(10.0英寸),在后部不太可能的命中的部位为75毫米(3.0英寸)。炮塔本身的侧面厚度为280毫米(11英寸)。舰船的甲板厚装甲度为25-65毫米(1-2.5英寸)。在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之后,舰上增加了约820吨装甲,主要是为了加厚主炮塔周围的甲板,并增加了弹药库中的舱壁。[6]

姊妹舰

[编辑]
建造者 开工 下水 交付 拆解
铁公爵号 HM造船厂,朴茨茅斯 1912年1月12日 1912年10月12日 1914年3月10日 1949年在格拉斯哥
马尔堡号 HM造船厂,德文波特 1912年1月25日 1912年10月24日 1914年6月2日 1932年 在罗斯赛 Rosyth
本鲍号 威廉比尔德莫尔,格拉斯哥 1912年5月30日 1913年11月12日 1914年10月7日 1931年 在罗斯赛 Rosyth
印度皇帝号 维克斯(Fickers) 1912年5月31日 1913年11月27日 1914年11月10日 1932年 在罗斯赛 Rosyth

铁公爵号 (HMS Iron Duke)

[编辑]

经调试,铁公爵号被分配到本土舰队乔治·卡拉汉海军上将的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皇家海军进行了重组;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合并组成大舰队 ;铁公爵号继续担任约翰·杰利科的舰队旗舰。该船参加了所有主要舰队行动,尽管其中只有一场真正的战斗并直至结束——那就是于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 [2] 日德兰海战时,铁公爵号被分配到第3师第四战斗中队,并驻扎在英国战线的中心。[7]

战争结束后,铁公爵号被转移到地中海舰队。1919-20其间于黑海在俄国内战期间支持白俄罗斯。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要求从现役名册中删除铁公爵号。但是,她在舰队中仍待了一段很短的时间,于1926年被调到大西洋舰队服役。这项任务持续了3年之后她被除役。[6] 除役后它被用作训练舰。它的两个炮塔和大量的装甲被拆除,并且拆除了一些锅炉使它的速度降低到18节(33公里/21英里)。[8] 它后来于1939年开始在斯卡帕湾担任补给舰。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剩余的炮管被拆除用于海岸防御。德军轰炸机于1939年10月17日袭击了它;尽管他们没有直接命中,但几起未击中仍造成了重大损失。进行修理后,战舰恢复了它作为仓库船的职责,直到战争结束。[6]她最终于1946年除役并出售。[1]

马尔堡号 (HMS Marlborough)

[编辑]

日德兰海战中,马尔堡是同级别中参与度最高的战舰;载弹292枚她总共发射了162枚大口径炮弹。她被分配到第 1战斗中队的第6师,朝英国防线后方前进。她曾担任塞西尔·伯尼海军上将的旗舰。 [1] 战斗中,她被鱼雷中队击中;鱼雷在船身撕破一个21 m x 6 m(70 ft x 20 ft)的孔。尽管受到了损坏速度降低至17 kn(31 km / h; 20 mph),她仍能保持在作战位置。马尔堡继续开火,直到无法有效使用她的火炮射击敌人的地步。船最终撤退至亨伯(Humber),在那里进行了3个月的维修。[1]

战后,马尔堡号(Marlborough)和铁公爵(Iron Duke)加入了地中海舰队一直持续到1929年 。该船在1932年被除役并出售。[1]

本鲍号 (HMS Benbow)

[编辑]
A large gray battleship steams in choppy seas; thick black smoke billows from its funnels. Two battleships are directly behind
战斗中的本鲍号

像她的姐妹们一样,本鲍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往大舰队。她于1914年12月10日被分配到第四战斗中队。[6] 日德兰海战期间,本鲍号是第四战斗中队第四师司令多芬·斯特德海军上将的旗舰。第四部是正前方的第3师,其中有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铁公爵号。[7] 在整个战斗中战舰均未受损。像铁公爵号和马尔堡号,本鲍号于1919年被转移到地中海,她为黑海的白俄军队提供了炮兵支援。她于1926年跟随马尔堡号(Marlborough)到达大西洋舰队(Atlantic Fleet);她在1929年除役并出售。[6]

印度皇帝号(HMS Emperor of India)

[编辑]

1914年12月,印度皇帝号也被任命为第4战斗中队的成员。但她错过了日德兰海战,因为她当时在码头进行定期改装。战争结束后,她与同级别的其他三艘船一起被转移到地中海舰队。印度皇帝号于1922年返回英国进行改装,此后她恢复了在地中海的职务。她同样于1926年与姐妹们一起加入大西洋舰队,并于1929年遭受除役。然而,她并没有被废弃而是被用作靶舰,并于1931年沉没。此后不久,她被打捞并于6月出售。[6]


  1. ^ 1.0 1.1 1.2 1.3 1.4 1.5 Hore, p. 45
  2. ^ 2.0 2.1 2.2 Hore, p. 44
  3. ^ Gardiner and Gray, p. 31
  4. ^ ADM 186/216 The Sight Manual, 1916, p. 23
  5. ^ 5.0 5.1 DiGiulian, Tony. British 13.5"/45 (34.3 cm) Mark V(L) 13.5"/45 (34.3 cm) Mark V(H). Navweaps.com. 1 May 2009 [25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6. ^ 6.0 6.1 6.2 6.3 6.4 6.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onways3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7.0 7.1 Tarrant, p. 289
  8. ^ Hore, p.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