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鸡貂号炮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02年鸡貂号版画
历史
德意志帝国
船名 鸡貂号
舰名出处 德语的“鸡貂”
建造方 但泽希肖造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
铺设龙骨 1897年
下水日期 1898年8月4日
入役日期 1898年12月1日
结局 1914年9月28日被凿沉
技术数据
船级 鸡貂级炮舰
排水量 1,048公吨(1,031长吨;1,155短吨)
船长 65.2米(214英尺)
型宽 9.1米(30英尺)
吃水 3.59米(11.8英尺)
动力来源 2 × 三缸三涨式蒸汽机
船速 14.8(27.4千米每小时;17.0英里每小时)
续航力 以9节(17千米每小时;10英里每小时)航速可行驶3,080海里(5,700千米;3,540英里)
乘员
  • 9名军官
  • 121名水兵
武器装备

鸡貂号[注 1](德语:SMS Iltis[注 2])是1890年代末至1900年代初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鸡貂级炮舰首舰。其他同级舰有“猞猁”号[注 3]虎号[注 4]“埃贝尔”号[注 5]美洲虎号英语SMS Jaguar[注 6]豹号[注 7]

设计

[编辑]

鸡貂号总长65.2米(214英尺),舷宽9.1米(30英尺),舰首吃水3.59米(11.8英尺)。满载排水1,048公吨(1,031长吨;1,155短吨)。她的推进系统由一对平卧三胀式蒸汽机组成,每台蒸汽机驱动一具螺旋桨,蒸汽由四台燃煤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式英语Schulz-Thornycroft[注 8]锅炉提供。鸡貂号最高航速可达14.8(27.4千米每小时;17.0英里每小时),指示马力为1,378匹指示马力(1,028千瓦特)。这艘船可以在9节(17千米每小时;10英里每小时)的航速下达到约3,080海里(5,700千米;3,540英里)的巡航半径[10]。舰上有9名军官和121名水兵[11]。火力方面,鸡貂号装备4门88毫米(3.5英寸)SK L/30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主炮英语Main battery,以及1,124发弹药。此外,她还配备六挺机枪[12]

服役历史

[编辑]
义和团运动期间鸡貂号开火的插画

1897年,鸡貂号在但泽硕效造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安放龙骨。于1898年8月4日下水,并于当年12月1日被编入德国舰队。入役后,鸡貂号被派往国外,服役于德国在亚洲的主要海军部队——东亚分舰队[13]。此后不久,义和团运动中国爆发。当时,东亚分舰队还包括防护巡洋舰奥古斯塔皇后号汉萨号赫塔号伊伦娜号无防护巡洋舰吉菲昂号[注 9]和炮舰美洲虎号英语SMS Jaguar[15]德皇威廉二世决定派遣一支远征军,以增援为击败义和团而建立的八国联军。远征部队由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6艘巡洋舰、10艘货船、3艘鱼雷艇和6个团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由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元帅指挥[16]

1914年8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轻巡洋舰埃姆登号[注 10]捕获俄罗斯的蒸汽船梁赞号(Ryazan)[注 11],并将其带回青岛[19]。来自鸡貂号、无防护巡洋舰鸬鹚号[注 12]祖国号浅水炮舰[注 13]的部分船员被派往已易名为鸬鹚号德语SMS Cormoran (1909)伪装巡洋舰的梁赞号服役[21]。1914年9月28日,鸡貂号在青岛战役期间被凿沉。她的三艘姊妹舰也在围攻中被击沉[11]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译名参考自搜狐网[1],另有来源译为“伊尔底斯”号[2]或“黑鼬”号[3]
  2.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即“陛下之舰”。
  3.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3],另有来源译作“卢克斯”号[4]
  4.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3],另有来源译作“老虎”号[5]
  5. ^ 译名参考自《舰船百科全书》[6],另有来源译作“公猪”号[7]或者“野猪”号[8]
  6.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3]
  7. ^ 译名参考自《德国通史  第4卷  民族国家时代  1815-1918》[7]
  8. ^ 译名参考自《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9]
  9. ^ 译名参考自《德国巡洋舰史》。[14]
  10. ^ 译名参考自《德国巡洋舰史》。[17]
  11.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18]
  12. ^ 译名参考自《德国巡洋舰史》。[20]
  13.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3]

引文

[编辑]
  1. ^ 【话说上海】秘境寻踪|宝隆医生、凤阳路、陕西南路,同济和上海理工的渊源都在这里. www.sohu.com. 2018-10-16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7) (中文(中国大陆)). 
  2. ^ 读图|1900年德国公使镜头中的上海. 澎湃新闻. 2016-06-22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3.2 3.3 3.4 章骞(2013年),第91页
  4. ^ 中宣部宣传教育局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7,第52页.
  5.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2,第435页.
  6. ^ 顾慧丽 1998,第104页.
  7. ^ 7.0 7.1 邢来顺 2019,第500页.
  8. ^ 章骞(2013年),第148页
  9. ^ 布鲁斯·泰勒 2021,第236页
  10. ^ Gröner,第142页.
  11. ^ 11.0 11.1 Gröner,第143页.
  12. ^ Gardiner,第260页.
  13. ^ Gröner,第142–153页.
  14. ^ 日本海人社 & 德国巡洋舰史,第26页
  15. ^ Perry,第28页.
  16. ^ Herwig,第106页.
  17. ^ 日本海人社 & 德国巡洋舰史,第96页
  18. ^ 章骞(2013年),第122页
  19. ^ 章骞(2013年),第123页
  20. ^ 日本海人社 & 德国巡洋舰史,第24页
  21.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p. 196

参考资料

[编辑]
  • (英)布鲁斯·泰勒 (编).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邢天宁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国大陆)). 
  • 章骞. 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中文). 
  • 日本海人社 (编). 德国巡洋舰史. 世界舰船.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0-06 [2020-01-25]. ISBN 9787543664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5) (中文(中国大陆)). 
  • (英)克里斯·马歇尔. 舰船百科全书. 顾慧丽(译).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6. ISBN 7-114-02882-2 (中文(中国大陆)). 
  • 邢来顺 (编). 德国通史 第4卷 民族国家时代 1815-1918. 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大国通史丛书.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01. ISBN 978-7-214-21488-1. 
  • 中宣部宣传教育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编). 国耻国难专题教育读本 中学生版.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06. ISBN 978-7-5041-3739-5 (中文(中国大陆)).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武汉市志 军事志.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06. ISBN 7-307-01278-2 (中文(中国大陆)).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英语).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英语).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2.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8364-9743-5 (英语). 
  • Perry, Michael. Peking 1900: the Boxer rebellion.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76-18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