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
比赛日程手册封面,上图人物是卫冕冠军史蒂夫·戴维斯 | |
比赛信息 | |
---|---|
日期 | 1985年4月12至28日 |
场馆 | 克鲁西布剧院 |
城市 | 谢菲尔德 |
国家/地区 | 英格兰 |
组织 | 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 |
比赛形式 | 排名赛 |
总奖金 | 25万英镑 |
冠军奖金 | 6万英镑 |
单杆最高分 | 比尔·温本纽克(加拿大)(143) |
决赛 | |
冠军 | 丹尼斯·泰勒(北爱尔兰) |
亚军 | 史蒂夫·戴维斯(英格兰) |
比分 | 18–17 |
← 1984年 1986年 → |
198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英语:1985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又称1985年使馆世界斯诺克锦标赛(1985 Embassy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是1985年4月12至28日在英格兰谢菲尔德克鲁西布剧院举办的职业斯诺克排名赛。比赛由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主办,是克鲁西布剧院1977年开始连续举办的第九届世界斯诺克锦标赛。3月27至31日,87名选手在普雷斯顿公会堂经过五轮资格赛后剩下16人打入主赛,与16名获邀种子选手同台竞技。比赛由英国广播公司直播,使馆香烟公司赞助,六万英镑的冠军奖金创下斯诺克赛事新纪录。
世界排名第一的英格兰选手史蒂夫·戴维斯此前已三次赢得世锦赛冠军,他在35局18胜制决赛迎战北爱尔兰选手丹尼斯·泰勒。戴维斯先以8比0领先,但泰勒奋起直追,两人打成17平进入决胜局。第35届以台面上最后的黑球决胜负,两人均两次击球未进,最后泰勒抓住机会赢得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世锦赛冠军。这场比赛又称“黑球决赛”,被普遍视为斯诺克历史上最有名的比赛,也是斯诺克在20世纪80到90年代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选手比尔·温本纽克在首轮以143分拿下本届比赛单杆最高分。正式比赛期间共有14次单杆分数过百,资格赛还有十次。1985年世锦赛是职业斯诺业锦标赛首次加入禁药测试,进入正式比赛的选手都需测试。戴维斯与泰勒的决赛创下英国午夜电视节目收视纪录并保持至今,最后一局观众人数达1850万,打破英国体育节目收视纪录和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纪录。
概述
[编辑]世界斯诺克锦标赛是斯诺克职业赛事和官方世界锦标赛[1],斯诺克源自19世纪驻印英国军人[2],传入欧洲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前就在英国流行,如今已是风靡世界的台球运动,在中国大陆、香港、泰国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特别受欢迎[3]。
本次世锦赛由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主办,32名职业选手按单败淘汰制一对一竞争,每轮比赛至少有十余局定胜负。参赛选手除正式比赛前的资格赛选拔外,还邀请世界斯诺克排名位居前列的选手。[4][5]首届世锦赛于1927年举办,乔·戴维斯在英格兰伯明翰坎金大厅的决赛上胜出[6][7]。谢菲尔德克鲁西布剧院从1977年开始举办斯诺克世锦赛[8]。1984年,英格兰选手史蒂夫·戴维斯在决赛以18比16战胜同胞吉米·怀特,拿下1981和1983年后第三次世锦赛冠军[9][10]。1985年世锦赛的奖金总额为25万英镑,冠军六万,创下斯诺克赛事新纪录[11][12]。
经巴里·赫恩委员提议[13][14],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1985年4月9日规定职业斯诺克比赛选手需接受药检,并在本届世锦赛首次落实[15]。赛程由英国广播公司直播,报导时间超过90小时[16]。持续两周的直播估计耗资三百万英镑[16],比赛由使馆香烟公司赞助[16]。
赛制
[编辑]1985年4月12至18日,198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在英格兰谢菲尔德克鲁西布剧院举行,是克鲁西布剧院连续第九年举办斯诺克世锦赛[17][18]。本次比赛是1984至1985年斯诺克赛季最后一场排名赛[19],共有世界斯诺克巡回赛的103名选手参加,其中32人进入正式比赛[12]。3月27至31日,87名球手在普雷斯顿公会堂经过五轮淘汰资格赛后决出16人,与16名种子选手参加正式比赛。1985年1月16日,比赛抽签在伦敦萨伏伊酒店举行[20]。
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作为种子选手自动晋级正式赛[注 1]。卫冕冠军史蒂夫·戴维斯是头号种子,剩下15个种子名额根据1984至1985赛季世界排名分配。第一轮正式比赛采取19局10胜制,第二轮到八强赛为25局13胜制,半决赛31局16胜制,决赛35局18胜制。[4][21][22]
共有六名前世锦赛冠军参加本届正式比赛:雷·里尔顿(1970、1973、1974、1975、1976和1978年)、史蒂夫·戴维斯(1981、1983和1984年、约翰·斯潘塞(1969、1971和1977年)、亚历克克斯·希金斯(1972和1982年)、克里夫·桑本(1980年)和泰瑞·格里菲斯(1979年)[4]。四名从资格赛晋级的选手还是首次参加世锦赛:丹尼·奥凯恩(Dene O'Kane)、尤金·休斯(Eugene Hughes)、托尼·琼斯(Tony Jones)和韦恩·琼斯(Wayne Jones)[23][24]。
奖金
[编辑]本届世锦赛奖金总额25万英镑,比上一年高5万;冠军奖金6万英镑,比上年多1.6万[11],创下斯诺克比赛新纪录[12]。奖金分配如下[11][25]:
- 冠军:6万英镑
- 亚军:3.5万英镑
- 半决赛:2万英镑
- 八强赛:1万英镑
- 十六强:5250英镑
- 三十二强:2500英镑
- 资格赛亚军:1500英镑
- 资格赛季军:750英镑
- 单杆最高分:6000英镑
- 满杆:6万英镑
赛程概况
[编辑]资格赛
[编辑]资格赛于3月27至31日在普雷斯顿公会堂举办,分五轮淘汰赛,共87人参加。第一轮八场比赛淘汰七人,另外四轮各16场比赛,每轮胜者进入下一轮。第五轮的16名胜者与16名种子选子在正式比赛第一轮交手。[12]
资格赛均为19局10胜制[26]。约翰·邓宁(John Dunning)进入第三轮资格赛,这是他在1984年世界公开赛上心脏病发后首次职业比赛,以六比十不敌韦恩·琼斯[27]。丹尼·福勒(Danny Fowler)在第四轮以十比零战胜吉姆·唐纳利(Jim Donnelly)并打出资格赛单杆最高分137,但在第五轮以二比十不敌约翰·帕洛特[26][28]。1948至1956年共八次获世锦赛冠军的佛雷德·戴维斯此时已71岁高龄,在第四轮资格赛以十比九击败鲍勃·查珀隆(Bob Chaperon),但在第五轮以六比十输给雷克斯·威廉斯[12]。
第一轮
[编辑]正式比赛第一轮在4月12至17日举行,32名选手分成两批交手,采用19局10胜制,种子选手迎战资格赛晋级选手。第一场比赛是二号种子托尼·诺尔斯(Tony Knowles)对战资格赛选手托尼·琼斯。诺尔斯先下四局,琼斯奋起直追[29],接下来九局拿下八局以八比五反超,但诺尔斯顶住压力,以十比八胜出[29]。为打击服用禁药行径,本次世锦赛首度对运动员强制药检[15],诺尔斯是第一位参加药检的选手[29]。
《每日星报》根据西尔维诺·弗朗西斯科(Silvino Francisco)的声明指控柯克·史蒂文斯(Kirk Stevens)服用禁药[30]。弗朗西斯科在首轮第一场比赛遇到11号种子丹尼斯·泰勒[30],最后以二比十落败[31]。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主席雷克斯·威廉斯在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比赛选手使用禁药,弗朗西斯科向史蒂文斯道歉,声称新闻报导中的说法“纯属谎言”[31][30]。
一号种子兼卫冕冠军史蒂夫·戴维斯以十比八打败尼尔·富尔兹(Neal Foulds)晋级第二轮[25][32][33]。两名种子选子在第一轮落败:12号种子威利·索恩(Willie Thorne)以六比十不敌帕齐·法根(Patsy Fagan),13号种子约翰·斯潘塞以三比十败给约翰·帕洛特[34]。斯潘塞赛后不久确诊患有重症肌无力,视力受影响,全季仅赢得两场比赛[35][36][37]。六次世锦赛冠军、五号种子雷·里尔顿本赛季曾两度败给尤金·休斯,本届世锦赛第一轮终于在打满19局后雪耻[38][31]。
九号种子亚历克克斯·希金斯与迪恩·雷诺兹(Dean Reynolds)的比赛单杆得分很低,前三局单杆最高分也没超过30[39]。雷诺兹首阶段只拿下第五局,希金斯以八比一领先,最后以十比四获胜[39]。约翰·维尔戈(John Virgo)首阶段以五比四领先十号种子托尼·米奥(Tony Meo),但第二阶段只赢一局,以六比十败北。维尔戈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托尼应该还不如我,只是球的走位对我不利,过去六年都是如此。我也说不清,我努力练习,打得也好,但就是没有好成绩。这种比赛很看运气,我实在不走运。”[40]
四号种子柯克·史蒂文斯以十比八战胜雷·埃德蒙兹(Ray Edmonds),但斯诺克评论员克里夫·艾佛顿声称史蒂文斯没有达到世界四强的水准,是埃德蒙兹表现不佳才成就史蒂文斯[41]。雷克斯·威廉斯与八号种子泰瑞·格里菲斯的比赛进展缓慢,首阶段只打七局(原定九局),格里菲斯经过3小时38分钟鏖战以六比一领先[39],最后以十比三拿下第一轮[42]。14号种子比尔·温本纽克(Bill Werbeniuk)本季还没赢过排行赛,终于在本届世锦赛第一轮以十比八打败乔·约翰逊,并在第十局以143分拿下整场比赛单杆最高分,在当时的世锦赛历史上排第三[37]。
三号种子克里夫·桑本以十比八小胜迈克·哈雷特(Mike Hallett);15号种子道格·芒特乔伊(Doug Mountjoy)以十比五击败默多·麦克劳德(Murdo MacLeod);16号种子大卫·泰勒(David Taylor)十比四战胜丹尼·奥凯恩;六号种子埃迪·查尔顿(Eddie Charlton)十比三打败约翰·坎贝尔(John Campbell),两人都是澳大利亚选手[42]。
第二轮
[编辑]第二轮正式比赛在4月18至22日举行,采用25局13胜制。史蒂夫·戴维斯先后以三比零和六比三领先大卫·泰勒,接着在第二阶段前八局拿下七局,以13比4轻取对手,其中第8(100分)和第11局(105分)单杆得分破百[33][43]。亚历克克斯·希金斯和泰瑞·格里菲斯交手十局后打成五平,格里菲斯在第二阶段发力以十比六领先,最后一阶段前四局又拿下三局,以13比7取胜[44]。约翰·帕洛特在首阶段以六比二领先柯克·史蒂文斯,最后以13比6晋级八强[45]。
雷·里尔顿与帕齐·法根在首阶段结束时打成四平[44],第二阶段前五局过后里尔顿以八比五领先[45],随后打成12比9拿到赛点,但第22局却在得分遥遥领先时球杆皮头脱落。里尔顿需在15分钟内更换皮头,法根表示对手可以用他的皮头,里尔顿同意并获胜[46]。克里夫·桑本和比尔·温本纽克都是加拿大选手,桑本只用两阶段就以13比3结束战斗[47]。丹尼斯·泰勒与埃迪·查尔顿过去都曾打入世锦赛决赛,两人在第二轮的交手以13比6泰勒胜出告终。七号种子吉米·怀特在和托尼·米奥打成十平后以13比11晋级八强。[48]托尼·诺尔斯以13比6打败道格·芒特乔伊[4][12]。
八强
[编辑]八强赛4月23和24日举行,采用25局13胜制。泰瑞·格里菲斯对阵史蒂夫·戴维斯时先下四局,但首阶段结束被追到四平[48]。第二阶段八局戴维斯拿下六局,以十比六领先。格里菲斯在第三阶段第一局因西服背心意外触球犯规,戴维斯一杆打出80分拿下,接下来又连下两局以13比6淘汰对手,第四次打入世锦赛四强。[49][50]约翰·帕洛特迎战雷·里尔顿时同样先赢四局,首阶段结束时以五比三领先[48]。帕洛特在第二阶段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九比五,但接下来两局都在绿球失手,第二阶段结束时以九比七领先。里尔顿在第三阶段连赢五局以12比9反超,帕洛特又追回三局,双方进入决胜局。[36][49][51]第25局台上只剩一颗红球时帕洛特领先七分,里尔顿做斯诺克,最后以自由球一杆清完31分胜出[52]。
丹尼斯·泰勒和克里夫·桑本的比赛进展缓慢,首阶段原定八局只打完六局,泰勒以四比二领先。《卫报》的克莱夫·埃弗顿(Clive Everton)认为比赛节奏虽慢,但战术高超,打得非常精彩。[48]第二阶段同样持续很久,经过9小时45分比赛在第二天凌晨1点21分暂停,泰勒以十比五领先[50]。比赛恢复后泰勒连赢三局,以13比5晋级,这是他第五次打入四强[49]。桑本声称两人都是一心求稳,导致比赛进展缓慢:“如果我打得好一点,这肯定就是史上最漫长的比赛”[52]。这场八强赛只有泰勒在最后一局单杆超过50分[52]。
二号种子托尼·诺尔斯首阶段结束时以五比三领先吉米·怀特,在此期间诺尔斯一度打出单杆137分,可惜最后的黑球失手,与本届世锦赛单杆最高分失之交臂[48]。第二阶段他一直保持领先,结束时比分九比七[50]。第三阶段开始后诺尔斯先下两局,怀特在第19局凭重摆黑球扳回,诺尔斯顶住压力以13比10晋级[49][52]。
四强
[编辑]四强赛在4月25至26日举行,采用31局16胜制,分成四阶段。卫冕冠军史蒂夫·戴维斯只用三阶段就以16比5轻取雷·里尔顿。里尔顿此时已创下世锦赛最年长的四强选手纪录,但未能发挥八强赛与帕洛特交手时的水平。[25][53][54]里尔顿此前几轮都凭稳扎稳打取胜,但戴维斯全程都在利用长台直球定杆创造机会[55]。珍妮丝·黑尔(Janice Hale)在《斯诺克现场》(Snooker Scene)杂志发文,称本场比赛戴维斯保持全面压制,威势“无可抗拒”[55]。戴维斯在第13局打出单杆106分,成就克鲁西布剧院职业比赛史上第100个单杆上百分[56]。这是他连续第三年打入世锦赛决赛[25]。
托尼·诺尔斯和丹尼斯·泰勒在另一场四强赛切磋。诺尔斯先下两局,但接下来的比赛一共只拿下三局,第二阶段结束时泰勒以十比五领先,然后在第三阶段连下六局晋升决赛[53]。诺尔斯的种子排名比泰勒高,胜算更大,但未能保持前期水准,淘汰比分和里尔顿相同[53]。赛后他也想不通为何会输给排名不及的对手[57]。泰勒表示看到诺尔斯在比赛期间“发火”,自称还曾“提示”对手[57]。诺尔斯一年后又在四强赛败给最后拿下冠军的乔·约翰逊[54]。
决赛
[编辑]198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于4月27至29日凌晨举行,史蒂夫·戴维斯迎战丹尼斯·泰勒,比赛采取35局18胜制[58]。戴维斯此前曾获1981、1983和1984年世锦赛冠军,这是他第四次打进决赛;泰勒之前只有1979年进入决赛,但以16比24不敌泰瑞·格里菲斯[59]。戴维斯和泰勒过去曾两次在世锦赛交手,泰勒在1979年第一轮胜出,戴维斯在1984年四强赛还以颜色[60]。
泰勒先单杆拿到50分,但戴维斯很快反超,在首阶段七局比赛大获全胜。第二阶段戴维斯拿下第一局,但第二局分数领先时薄绿球失手,赛后分析认为这是决赛的转折点,泰勒扳回一局[32][61],而且此后七局拿下六局,并以单杆98分创下决赛纪录,虽然还是落后,但比分已追到七比九[58][61]。第二天泰勒虽然一直没能领先,但咬紧比分成11平和15平[62]。戴维斯再下两局,以17比15拿到赛点[61],但泰勒又在第33局以微弱优势取胜,第34局单杆打出57分追成17平,双方需在第35局一决雌雄[58][63]。
决赛局持续超过一小时,结束时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已过午夜[61]。戴维斯以62比44领先,台面上只剩下共22分的四个彩色球,但他在棕球失手。泰勒将棕球、蓝球和粉球入袋,台面只剩决定胜负的黑球。[64]黑球停在安全位置,泰勒先拿到机会,尝试主球走长距离送黑球入角袋未进[65],吉姆·梅多克罗夫特(Jim Meadowcroft)评价这是泰勒“一生最重要的击球”[33]。戴维斯此时在左上角袋有很小的进球角度,但他也没有打进,黑球停在球袋附近,与主球相隔中等距离,特德·洛(Ted Lowe)感叹“真不可思议”[65],泰勒上前打进赢得比赛[34][58]。决赛期间泰勒一直没有领先对手,直到最后一击改变赛果[38]。泰勒胜出后节目在0点23分结束,1850万观众从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收看决赛[34][58],创下该台节目纪录和英国午夜后时间段节目纪录[38]。比赛此后得名“黑球决赛”[66]。
泰勒把黑球灌入角袋后将球杆举过头并晃动手指庆祝并亲吻奖杯[38],他在2009年接受采访时称,当时举动是向鼓励他肯定能赢的“好伙伴”特雷弗·伊斯特(Trevor East)致敬[38]。他还在赛后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比赛[65],并用此次获胜告慰一年前去世的母亲在天之灵[67]。此前泰勒曾因不想再打斯诺克退出1984年斯诺克苏格兰公开赛[67][68]。亲朋好友说服他参加斯诺克世界公开赛,他在决赛中战胜克里夫·桑本,拿下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67]。
正式赛图表
[编辑]下表列出本届世锦赛正式赛结果,球员姓名旁边括弧中的数字代表种子选手排名,比赛包括16名种子选手和16名资格赛晋级选手[4][12][25][42]。
第一轮 | 第二轮 | 四分之一决赛 | 半决赛 | |||||||||||
---|---|---|---|---|---|---|---|---|---|---|---|---|---|---|
19局10胜 | 25局13胜 | 25局13胜 | 31局16胜制 | |||||||||||
4月12日 | ||||||||||||||
史蒂夫·戴维斯(英格兰)(1) | 10 | |||||||||||||
4月17至18日 | ||||||||||||||
尼尔·富尔兹(英格兰) | 8 | |||||||||||||
史蒂夫·戴维斯(1) | 13 | |||||||||||||
4月12至13日 | ||||||||||||||
大卫·泰勒(16) | 4 | |||||||||||||
大卫·泰勒(英格兰)(16) | 10 | |||||||||||||
4月22至23日 |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4 | |||||||||||||
史蒂夫·戴维斯(1) | 13 | |||||||||||||
4月13至14日 | ||||||||||||||
泰瑞·格里菲斯(8) | 6 | |||||||||||||
亚历克克斯·希金斯(北爱尔兰)(9) | 10 | |||||||||||||
4月18至19日 | ||||||||||||||
迪恩·雷诺兹(英格兰) | 4 | |||||||||||||
亚历克克斯·希金斯(9) | 7 | |||||||||||||
4月13至14日 | ||||||||||||||
泰瑞·格里菲斯(8) | 13 | |||||||||||||
泰瑞·格里菲斯(威尔士)(8) | 10 | |||||||||||||
4月24至25日 | ||||||||||||||
雷克斯·威廉斯(英格兰) | 3 | |||||||||||||
史蒂夫·戴维斯(1) | 16 | |||||||||||||
4月14至15日 | ||||||||||||||
雷·里尔顿(5) | 5 | |||||||||||||
雷·里尔顿(威尔士)(5) | 10 | |||||||||||||
4月19至20日 | ||||||||||||||
尤金·休斯(爱尔兰) | 9 | |||||||||||||
雷·里尔顿(5) | 13 | |||||||||||||
4月15至16日 | ||||||||||||||
帕齐·法根 | 9 | |||||||||||||
威利·索恩(英格兰)(12) | 6 | |||||||||||||
4月22至23日 | ||||||||||||||
帕齐·法根(爱尔兰) | 10 | |||||||||||||
雷·里尔顿(5) | 13 | |||||||||||||
4月15至16日 | ||||||||||||||
约翰·帕洛特 | 12 | |||||||||||||
约翰·斯潘塞(英格兰)(13) | 3 | |||||||||||||
4月20至21日 | ||||||||||||||
约翰·帕洛特(英格兰) | 10 | |||||||||||||
约翰·帕洛特 | 13 | |||||||||||||
4月16至17日 | ||||||||||||||
柯克·史蒂文斯(4) | 6 | |||||||||||||
柯克·史蒂文斯(加拿大)(4) | 10 | |||||||||||||
雷·埃德蒙兹(英格兰) | 8 | |||||||||||||
4月16至17日 | ||||||||||||||
克里夫·桑本(加拿大)(3) | 10 | |||||||||||||
4月20至21日 | ||||||||||||||
迈克·哈雷特(英格兰) | 8 | |||||||||||||
克里夫·桑本(3) | 13 | |||||||||||||
4月16日 | ||||||||||||||
比尔·温本纽克(14) | 3 | |||||||||||||
比尔·温本纽克(加拿大)(14) | 10 | |||||||||||||
4月22至23日 | ||||||||||||||
乔·约翰逊(英格兰) | 8 | |||||||||||||
克里夫·桑本(3) | 5 | |||||||||||||
4月15日 | ||||||||||||||
丹尼斯·泰勒(11) | 13 | |||||||||||||
丹尼斯·泰勒(北爱尔兰)(11) | 10 | |||||||||||||
4月19至20日 | ||||||||||||||
西尔维诺·弗朗西斯科(南非) | 2 | |||||||||||||
丹尼斯·泰勒 (11) | 13 | |||||||||||||
4月14至15日 | ||||||||||||||
埃迪·查尔顿(6) | 6 | |||||||||||||
埃迪·查尔顿(澳大利亚)(6) | 10 | |||||||||||||
4月24至26日 | ||||||||||||||
约翰·坎贝尔(澳大利亚) | 3 | |||||||||||||
丹尼斯·泰勒(11) | 16 | |||||||||||||
4月13至14日 | ||||||||||||||
托尼·诺尔斯(2) | 5 | |||||||||||||
吉米·怀特(英格兰) (7) | 10 | |||||||||||||
4月18至19日 | ||||||||||||||
韦恩·琼斯(威尔士) | 4 | |||||||||||||
吉米·怀特(7) | 13 | |||||||||||||
4月13至14日 | ||||||||||||||
托尼·米奥(10) | 11 | |||||||||||||
托尼·米奥(英格兰) (10) | 10 | |||||||||||||
4月22至23日 | ||||||||||||||
约翰·维尔戈(英格兰) | 6 | |||||||||||||
吉米·怀特(7) | 10 | |||||||||||||
4月12至13日 | ||||||||||||||
托尼·诺尔斯(2) | 13 | |||||||||||||
道格·芒特乔伊(威尔士) (15) | 10 | |||||||||||||
4月17至19日 | ||||||||||||||
默多·麦克劳德(苏格兰) | 5 | |||||||||||||
道格·芒特乔伊(15) | 6 | |||||||||||||
4月12日 | ||||||||||||||
托尼·诺尔斯(2) | 13 | |||||||||||||
托尼·诺尔斯(英格兰) (2) | 10 | |||||||||||||
托尼·琼斯(英格兰) | 8 | |||||||||||||
决赛:35局18胜制,4月27至29日谢菲尔德克鲁西布剧院,裁判约翰·威廉斯[69] | |||||||||||
史蒂夫·戴维斯(1) 英格兰 |
17–18 | 丹尼斯·泰勒(11) 北爱尔兰 | |||||||||
选手 | 第一场:7–0 | ||||||||||
---|---|---|---|---|---|---|---|---|---|---|---|
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戴维斯 | 88† | 93†(87) | 49† | 65† | 95†(55) | 85†(66) | 83†(58) | N/A | N/A | N/A | N/A |
泰勒 | 50 (50) | 0 | 2 | 38 | 1 | 6 | 20 | N/A | N/A | N/A | N/A |
选手 | 第二场:2–7(9–7) | ||||||||||
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戴维斯 | 121†(64, 57) | 49 | 76†(57) | 48 | 27 | 19 | 1 | 0 | 48 | N/A | N/A |
泰勒 | 0 | 59† | 27 | 63† | 75† (61) | 99† (98) | 71† (70) | 100† (56) | 77† | N/A | N/A |
选手 | 第三场:4–4(13–11) | ||||||||||
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戴维斯 | 25 | 72† | 66† | 45 | 2 | 1 | 64† | 58† | N/A | N/A | N/A |
泰勒 | 68† (53) | 43 | 58 | 80† | 73† (57) | 80† (55) | 56 | 46 | N/A | N/A | N/A |
选手 | 第四场:4–7(17–18) | ||||||||||
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戴维斯 | 86†(86) | 43 | 78†(66) | 29 | 4 | 29 | 66† | 81† | 47 | 24 | 62 |
泰勒 | 13 | 82† (61) | 17 | 84† (70) | 72† (57) | 83† (79) | 6 | 0 | 75† | 71† (57) | 66† |
87 | 全场最高分 | 98 | |||||||||
0 | 分数破百 | 0 | |||||||||
12 | 超50分 | 10 | |||||||||
北爱尔兰选手丹尼斯·泰勒获198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冠军
†=该局胜出 |
资格赛图表
[编辑]资格赛共分五轮,3月27至31日在普雷斯顿公会堂举行[12][21]。
第一轮
选手 | 得分 | 选手 |
---|---|---|
吉诺·里吉塔诺(加拿大) | 10–9 | 德西·肖恩(爱尔兰)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自动胜出–退出 | 杰克·麦克劳克林(北爱尔兰) |
史蒂夫·朗沃思(英格兰) | 10–1 | 詹姆斯·吉安纳罗斯(加拿大) |
鲍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7 | 罗杰·巴尔斯(英格兰) |
丹尼斯·休斯(英格兰) | 10–5 | 道格·法兰奇(英格兰) |
麦克·海因斯(南非) | 10–8 | 托尼·查珀尔(威尔士) |
丹尼·福勒(英格兰) | 10–0 | 约翰·哈格里夫斯(英格兰) |
第二轮 19局10胜 |
第三轮 19局10胜 |
第四轮 19局10胜 |
第五轮 19局10胜 | ||||||||
鲍勃·哈里斯(英格兰) | 4 | 比利·凯利(爱尔兰) | 6 | 米克·费舍尔(英格兰) | 2 | 尼尔·富尔兹(英格兰) | 10 | ||||
吉诺·里吉塔诺(加拿大) | 10 | 吉诺·里吉塔诺(加拿大) | 10 | 吉诺·里吉塔诺(加拿大) | 10 | 吉诺·里吉塔诺(加拿大) | 8 | ||||
维克·哈里斯(英格兰) | 5 | 弗兰克·乔尼克(加拿大) | 5 | 莱斯·多德(英格兰) | 7 | 戴夫·马丁(英格兰) | 8 |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10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10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10 | 丹尼·奥凯恩(新西兰) | 10 | ||||
格雷厄姆·克里普西(英格兰) | 8 | 吉米·范·雷斯堡(南非) | 10 | 马塞尔·高维罗(加拿大) | 10 | 迪恩·雷诺兹(英格兰) | 10 | ||||
史蒂夫·朗沃思(英格兰) | 10 | 史蒂夫·朗沃思(英格兰) | 7 | 吉米·范·雷斯堡(南非) | 9 | 马塞尔·高维罗(加拿大) | 1 | ||||
莱昂·海伍德(澳大利亚) | 1 | 帕迪·摩根(澳大利亚) | 3 | 佛雷德·戴维斯(英格兰) | 10 | 雷克斯·威廉斯(英格兰) | 10 | ||||
鲍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 | 鲍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 | 鲍勃·查珀隆(加拿大) | 9 | 佛雷德·戴维斯(英格兰) | 6 | ||||
史蒂夫·纽伯里(威尔士) | 10 | 帕斯卡尔·伯克(爱尔兰) | 3 | 乔治·斯科特(英格兰) | 2 | 尤金·休斯(爱尔兰) | 10 | ||||
丹尼斯·休斯(英格兰) | 9 | 史蒂夫·纽伯里(威尔士) | 10 | 史蒂夫·纽伯里(威尔士) | 10 | 史蒂夫·纽伯里(威尔士) | 6 | ||||
保罗·沃瑟恩(爱尔兰) | 4 | 马特·吉布森(苏格兰) | 10 | 帕齐·法根(爱尔兰) | 10 | 克里夫·威尔逊(威尔士) | 9 | ||||
麦克·海因斯(南非) | 10 | 麦克·海因斯(南非) | 7 | 马特·吉布森(苏格兰) | 8 | 帕齐·法根(爱尔兰) | 10 | ||||
格里·沃森(加拿大) | 退出 | 乔·卡吉亚内洛(加拿大) | 退出 | 吉姆·唐纳利(苏格兰) | 0 | 约翰·帕洛特(英格兰) | 10 | ||||
丹尼·福勒(英格兰) | 自动胜出 | 丹尼·福勒(英格兰) | 自动胜出 | 丹尼·福勒(英格兰) | 10 | 丹尼·福勒(英格兰) | 2 | ||||
罗比·福尔德瓦里(澳大利亚) | 10 | 比尔·奥利弗(英格兰) | 3 | 雷·埃德蒙兹(英格兰) | 10 | 马克·怀尔德曼(英格兰) | 7 | ||||
比尔·奥利弗(英格兰) | 3 | 罗比·福尔德瓦里(澳大利亚) | 10 | 罗比·福尔德瓦里(澳大利亚) | 3 | 雷·埃德蒙兹(英格兰) | 10 | ||||
戴夫·查默斯(英格兰) | 10 | 埃迪·麦克劳克林(苏格兰) | 9 | 伊恩·布莱克(苏格兰) | 4 | 迈克·哈雷特(英格兰) | 10 | ||||
大卫·格里夫斯(英格兰) | 3 | 戴夫·查默斯(英格兰) | 10 | 戴夫·查默斯(英格兰) | 10 | 戴夫·查默斯(英格兰) | 1 | ||||
杰夫·福尔德(英格兰) | 10 | 克里夫·艾佛顿(威尔士) | 2 | 科林·罗斯科(威尔士) | 7 | 乔·约翰逊(英格兰) | 10 | ||||
莫里斯·帕金(英格兰) | 6 | 杰夫·福尔德(英格兰) | 10 | 杰夫·福尔德(英格兰) | 10 | 杰夫·福尔德(英格兰) | 6 | ||||
保罗·梅达蒂(英格兰) | 10 | 伊恩·威廉姆森(英格兰) | 8 | 沃伦·金(澳大利亚) | 9 | 西尔维诺·弗朗西斯科(南非) | 10 | ||||
伯纳德·贝内特(英格兰) | 4 | 保罗·梅达蒂(英格兰) | 10 | 保罗·梅达蒂(英格兰) | 10 | 保罗·梅达蒂(英格兰) | 7 | ||||
伊恩·安德森(澳大利亚) | 10 | 帕迪·布朗(爱尔兰) | 10 | 马里奥·莫拉(加拿大) | 10 | 约翰·坎贝尔(澳大利亚) | 10 | ||||
托尼·科尔尼(爱尔兰) | 8 | 伊恩·安德森(澳大利亚) | 5 | 帕迪·布朗(爱尔兰) | 6 | 马里奥·莫拉(加拿大) | 9 | ||||
韦恩·琼斯(威尔士) | 10 | 约翰·邓宁(英格兰) | 6 | 迈克·沃特森(英格兰) | 5 | 格雷厄姆·迈尔斯(英格兰) | 8 | ||||
约翰·里(苏格兰) | 3 | 韦恩·琼斯(威尔士) | 10 | 韦恩·琼斯(威尔士) | 10 | 韦恩·琼斯(威尔士) | 10 | ||||
马尔科姆·布拉德利(英格兰) | 10 | 伯尼·米克森(加拿大) | 9 | 吉姆·维奇(加拿大) | 10 | 约翰·维尔戈(英格兰) | 10 | ||||
德里克·尼(南非) | 4 | 马尔科姆·布拉德利(英格兰) | 10 | 马尔科姆·布拉德利(英格兰) | 7 | 吉姆·维奇(加拿大) | 4 | ||||
彼得·弗朗西斯科(南非) | 10 | 汤米·墨菲(加拿大) | 4 | 吉姆·梅多克罗夫特(英格兰) | 5 | 默多·麦克劳德(苏格兰) | 10 | ||||
伯特·德马科(苏格兰) | 4 | 彼得·弗朗西斯科(南非) | 10 | 彼得·弗朗西斯科(南非) | 10 | 彼得·弗朗西斯科(南非) | 7 | ||||
托尼·琼斯(英格兰) | 10 | 史蒂夫·杜根(英格兰) | 8 | 杰克·菲茨莫里斯(英格兰) | 4 | 埃迪·辛克莱(苏格兰) | 2 | ||||
迈克·达灵顿(英格兰) | 2 | 托尼·琼斯(英格兰) | 10 | 托尼·琼斯(英格兰) | 10 | 托尼·琼斯(英格兰) | 10 |
影响
[编辑]泰勒返回北爱尔兰并在一万人的胜利游行中乘路虎返回故乡考利斯兰(Coalisland)[70]。他在游行当时借穿市长长袍,夫人和三个孩子陪在身边[70]。此后他和巴里·赫恩签署五年合同,请赫恩当他的经纪人[71]。戴维斯在赛后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大卫·维恩(David Vine)提问只回复一个字:“呸”,随后就不再说话,媒体称他“输不起”[32][55]。英国讽刺剧《仿制人》(Spitting Image)后将戴维斯改编成剧中常设角色[32]。时至今日,黑球决赛仍是英国电视史上收视人数最多的体育节目,也是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55]。
黑球决赛25周年之际,泰勒与戴维斯在2010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期间“重现”1985年决胜局,约翰·维尔戈解说[72]。两人意在戏仿,还意图再现局末打黑球入袋失手[73]。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纪录片《当斯诺克统治世界》(When Snooker Ruled the World),着重介绍黑球决赛[62]。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在结束2010年世锦赛报道后播出一小时纪录片《戴维斯对战泰勒:85年黑球决赛》(Davis v Taylor: The '85 Black Ball Final),科林·默里(Colin Murray)主持,其中包含泰勒在北爱尔兰亲朋好友的访谈[74]。
2015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期间,戴维斯在英国广播公司主持《名流黑球决赛》(Celebrity Black Ball Final)节目,请丽贝卡·阿德林顿、乔伊·埃塞克斯(Joey Essex)、罗素·华生(Russell Watson)、理查德·奥斯曼(Richard Osman)和乔什·维迪科姆(Josh Widdicombe)等名流上台击打当年比赛的最后两球[75]。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的民调结果表明黑球决赛是克鲁西布剧院史上最难忘的时刻,得票数过半,罗尼·奥沙利文1997年的满杆排第二[76]。戴维斯1986年再度打入决赛,但又不敌乔·约翰逊,此后从1987到1989年连获三座冠军奖杯[77]。泰勒再也没有打入世锦赛决赛,1986年便身陷“克鲁西布诅咒”,第一轮败给迈克·哈雷特[78]。
单杆分数破百
[编辑]本届世锦赛共有14次单杆分数破百。比尔·温本纽克在第一轮对战乔·约翰逊时打出单杆143分,是本届世锦赛单杆最高分,与1982年威利·索恩的成绩持平,在当时的世锦赛历史上排第三,仅次于克里夫·桑本1983年的满杆和道格·芒特乔伊1981年的145分[37][79][17]。托尼·诺尔斯在八强赛对战吉米·怀特时打出单杆137分,可惜最后的黑球失手,否则就能以144分超过温本纽克[48]。
资格赛阶段
[编辑]本届世锦赛资格赛阶段共有十次单杆得分破百,其中丹尼·福勒在第四轮以十比零横扫吉姆·唐纳利时打出137的单杆最高分[26][28]。
- 137分,丹尼·福勒
- 134分,史蒂夫·纽伯里
- 132分,伯尼·米克森
- 119分,约翰·维尔戈
- 110分、101分,鲍勃·查珀隆
- 109分,尼尔·富尔兹
- 107分,戴夫·查默斯
- 104分,托尼·琼斯
- 100分,史蒂夫·朗沃思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Snooker championship. Yorkshire Post and Leeds Intelligencer. 1927-05-11 [201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通过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Hayton, Eric; Dee, John. The CueSport Book of Professional Snooker: The Complete Record & History. Rose Villa Publications. 2004: 1. ISBN 978-0954854904.
- ^ The Rise Of China. World Snooker. 2018-02-26 [202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 4.0 4.1 4.2 4.3 4.4 4.5 Embassy World Championship. Snooker Scene. Birmingham: Everton's News Agency. [201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4).
- ^ Everton, Clive. Benson and Hedges Snooker Year Third. Aylesbury: Pelham Books. 1986: 9. ISBN 0863691668.
- ^ Turner, Chris. Worl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 Chris Turner's Snooker Archive. Chris Turner.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6).
- ^ 1927 Worl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 Global Snooker Centre. [200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10).
- ^ The Crucible Theatre. 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 [2021-02-20]. 1392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 ^ World Championship – Roll of Honour. global-snooker.com. [201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 ^ 1984: Davis outshines White. BBC Sport. 2003-04-18 [202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 11.0 11.1 11.2 Downer, Chris. Crucible Almanac. 2012: 130.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Everton, Clive. Guinness Snooker – The Records. Guinness Superlatives Ltd. 1985: 86–87. ISBN 0851124488.
- ^ Foster, Jonathan; Hale, Janice. Drug snooker tests can't detect. The Observer. 1985-04-14: 3.
- ^ Nicholson-Lord, David. Top snooker players face tests for drugs. The Times (London). 1985-04-10: 1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15.0 15.1 Everton, Clive. Drug tests imposed: Snooker.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0: 25.
- ^ 16.0 16.1 16.2 Davenport, Peter. Letter from Sheffield. The Times (London). 1985-04-19: 34 [2021-02-20]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17.0 17.1 Morrison, Ian. The Hamlyn Encyclopedia of Snooker. Twickenham: Hamlyn Publishing Group. 1987: 164. ISBN 978-0-60055604-6.
- ^ Where it's at. Snooker Scene (Birmingham: Everton's News Agency). 1985-04: 4–5.
- ^ Everton, Clive. Guinness Snooker – The Records. Guinness Superlatives Ltd. 1985: 14. ISBN 0851124488.
- ^ Everton, Clive. Crucible of gold: Snooker.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1-17: 24.
- ^ 21.0 21.1 Hale, Janice. Rothmans Snooker Yearbook 1987–88. Aylesbury: Queen Anne Press. 1988: 260–261. ISBN 0-356-14690-1.
- ^ Hale, Janice. Rothmans Snooker Yearbook 1987–88. Aylesbury: Queen Anne Press. 1988: 6–8. ISBN 0-356-14690-1.
- ^ Embassy World Championship. Snooker Scene (Birmingham: Everton's News Agency). 1985-06: 5–9.
- ^ Kobylecky, John. The Complete 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Snooker Players – 1927 to 2018. Kobyhadrian Books. 2019: 11. ISBN 978-0993143311.
- ^ 25.0 25.1 25.2 25.3 25.4 World Championship 1985. global-snooker.com.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26.0 26.1 26.2 Sports in Brief. The Times (London). 1985-04-06: 31 [2021-02-21]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Sport in brief.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01: 27. ProQuest 186550100.
- ^ 28.0 28.1 Parrott looking for career boost. Aberdeen Evening Express. 1985-04-05: 16 –通过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29.0 29.1 29.2 Top two forced to struggle.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3: 24.
- ^ 30.0 30.1 30.2 Pithers, Malcolm. Cue for a throng.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6: 21.
- ^ 31.0 31.1 31.2 Everton, Clive. Francisco now the fallen star.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6: 26.
- ^ 32.0 32.1 32.2 32.3 Davis, Steve. Interesting: My Autobiography. 2015-04-09 [2021-02-21]. ISBN 97814735024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 ^ 33.0 33.1 33.2 The Black Ball Final – Thirty Years On. Culture Northern Ireland. 2015-04-3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34.0 34.1 34.2 1985 Snooker Rewind. BBC Sport. 2015-04-3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 John Spencer.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myasthenia gravis
- ^ 36.0 36.1 Spencer, John. Out of the Blue, Into the Black. 2005 [2021-02-21]. ISBN 9781903158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 ^ 37.0 37.1 37.2 Everton, Clive. Fagan's rest cure.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7: 26.
- ^ 38.0 38.1 38.2 38.3 38.4 Great Sporting Moments: Dennis Taylor defeats Steve Davis 18–17 at the Crucibl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9-07-12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 ^ 39.0 39.1 39.2 Hale, Janice. A soft blow for the Hurricane. The Observer. 1985-04-14: 39.
- ^ Snooker. The Times (London). 1985-04-15: 26 [2021-02-21]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Everton, Clive. Edmonds makes Stevens work.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8: 26.
- ^ 42.0 42.1 42.2 Downer, Chris. Crucible Almanac. 2012: 20–21.
- ^ Everton, Clive. Davis smoothly into last eight.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19: 24.
- ^ 44.0 44.1 Everton, Clive. Griffiths blows out the Hurricane.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0: 15.
- ^ 45.0 45.1 Hale, Janice. Griffiths is back taking pot luck with the past. The Observer. 1985-04-21: 39.
- ^ Everton, Clive. Timely tip for Reardon.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2: 22.
- ^ Embassy World Championship. Snooker Scene (Birmingham: Everton's News Agency). 1985-06: 9–13.
- ^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Everton, Clive. Parrott fashions overnight lead.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3: 26.
- ^ 49.0 49.1 49.2 49.3 Embassy World Championship. Snooker Scene (Birmingham: Everton's News Agency). 1985-06: 15–17.
- ^ 50.0 50.1 50.2 Everton, Clive. Davis in mood to break prize barrier.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4: 26.
- ^ Everton, Clive. Reardon recaptures his touch.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5: 26.
- ^ 52.0 52.1 52.2 52.3 Hale, Janice. Crucible Diary. Snooker Scene. 1985-06-20: 15–16.
- ^ 53.0 53.1 53.2 Everton, Clive. Victory Taylor-ed for Davis.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27: 14.
- ^ 54.0 54.1 Nunns, Hector. The Crucible's Greatest Matches: Forty Years of Snooker's World Championship in Sheffield. Pitch Publishing. 2017. ISBN 978-1-78531-284-7.
- ^ 55.0 55.1 55.2 55.3 Hale, Janice. Crucible Diary. Snooker Scene. 1985-06-20.
- ^ Downer, Chris. Crucible Almanac. 2012: 161.
- ^ 57.0 57.1 Crucible Diary. Snooker Scene. 1985-06-20: 19.
- ^ 58.0 58.1 58.2 58.3 58.4 1985: The black ball final. BBC Sport.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 Then and Now: Terry Griffiths. Eurosport UK. [201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 ^ Hannon, Shane. The Dennis Taylor Interview: That '85 black ball final, the impact of his mother's death, and snooker's heyday. Off The Ball.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 61.0 61.1 61.2 61.3 April 29 down the years: The greatest Crucible final. ESPN.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 62.0 62.1 BBC When Snooker Ruled the World. BBC. [5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 ^ Taylor, Dennis. Frame by Frame: My Autobiography. Queen Anne Press; 1st Edition edition. 1985-10-24. ISBN 978-0356121796.
- ^ Phillips-Knight, Rob. Taylor snatches the 'black-ball final'. ESPN.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65.0 65.1 65.2 1985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 – Steve Davis v Dennis Taylor Black Ball Final. BBC Two.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通过YouTube.
- ^ Press Association. Snooker classics: Dennis Taylor beats Steve Davis in black-ball final. Sporting life. Hestview.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 ^ 67.0 67.1 67.2 Beacon, Stephen. I've not done bad from a wee lad from Coalisland. The Belfast Telegraph. 2017-02-07.
- ^ Keating, Frank. Cloth of gold – Dennis Taylor wins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 The Guardian (London). 1985-04-30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1).
- ^ Downer, Chris. Crucible Almanac. 2012: 143.
- ^ 70.0 70.1 Snooker ace's triumph. The Times (London). 1985-05-07: 1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Friskin, Sydney. Snooker. The Times (London). 1985-05-07: 26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通过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 ^ Taylor And Davis Set For Crucible Rematch. World Professional Billiards and Snooker Association. [201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4).
- ^ Steve Davis & Dennis Taylor stage rematch of 1985 final. BBC Sport. 2010-04-29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 ^ BBC Davis v Taylor: The '85 Black Ball Final. BBC. [5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Davis v Taylor: The '85 Black Ball Final
- ^ BBC Celebrity Black Ball Final with Steve Davis. BBC.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Rebecca Adlington, Joey Essex, Russell Watson, Richard Osman and Josh Widdicombe
- ^ World Championship: 1985 black-ball final voted most memorable Crucible moment. BBC Sport. 2017-05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9).
- ^ 1986: Johnson stuns snooker world. BBC Sport. 2003-04-18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 Baxter, Trevor. Dott falls to the 'Crucible curse'.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7-04-21 [202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 ^ Downer, Chris. Crucible Almanac. 2012: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