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轰炸机
次世代轰炸机 Next-Generation Bomber | |
---|---|
波音公司所提出的美国新型轰炸机概念图 | |
类型 | 隐形战略轰炸机 |
原产国 | 美国 |
制造商 |
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竞标)/ 诺斯洛普·格鲁门(竞标) |
状态 | 已中止 |
主要用户 | 美国空军 |
次世代轰炸机[1](英文:Next-Generation Bomber,NGB)是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计划,其目标是在2018年便能列装于空军中,因此也有业内人士称呼其为“2018轰炸机”。
NGB项目在2009年曾因美国国防预算紧张而被中止,但直至2011年有报导指出项目已经恢复[2],并与因为当初停止而衍生出的远程打击轰炸机项目(LRS-B)同时进行[1]。不过,NGB可能会作为填补美国空军在2037轰炸机出现前的过渡机型。与LRS-B项目相比,NGB项目的计划成本和能力都会较之为高。
历史
[编辑]2004年6月,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开始研究新型轰炸机计划,用以取代当时老旧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目标在2018年便开始服役,是为“2018轰炸机”的名称来源,随后正式命名为“次世代轰炸机”(NGB)。[3]当时一些猜测认为,次世代轰炸机将会是具超音速速度和无人驾驶飞行能力[1],然而后来美国空军少将马克·马修斯(Mark T. Matthews)表示载人亚音速轰炸机将会在2018年提供满足于要求的作战范围和有效载荷性能[4],这或许表明了次世代轰炸机依旧是载人飞行和只有亚音速速度。
2006年,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在其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中说,新型轰炸机将被指定为“B-3”。[5][6]
2008年1月25日,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宣布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为美国空军开发新型的战略轰炸机,以增加争夺空军生产订单的筹码。[7]这一合作将由波音作为主要承包商,占约60%的份额,而洛克希德·马丁就占约40%的市占率。[8]其后美国另一大的国防承包商诺斯洛普·格鲁门也宣布将角逐美国空军的订单。
2009年5月19日,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Norton A. Schwartz)表示,美国空军在2010年的预算中的重点将在“远程打击轰炸机”而非“次世代轰炸机”项目。[9]在此一表示不久,两个竞争团队就在6月被告知NGB项目将被中止。[10]基于项目的停止,五角大楼也宣布将延长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B-1和B-2幽灵战略轰炸机的服役期限,并停止NGB项目的拨款。[11]
可是关于NGB项目的新闻或资料至今依然不断出现,有报导也指出NGB项目已于2011年恢复[2],因此NGB项目可能一直和LRS-B项目同时进行,用以作为将取代B-2幽灵战略轰炸机的“2037轰炸机”的过渡机型。
参见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合作開發美空軍次世代遠程轟炸機. 2013-10-29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 ^ 2.0 2.1 美國將耗資500億美元研制轟炸機. 2011-05-20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 ^ Grant, Dr. Rebecca (February 2007), Return of the Bomber, The Future of Long-Range Strike (PDF), Air Force Association.
- ^ Warwick, Graham. "Speed bump: USAF sets modest goals for new bomb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ght International, 12 June 2007.
- ^ "Why the US Wants a New Bomb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iplomat, 6 May 2012.
- ^ Ehrhard, Tom. "An Air Force Strategy for the Long Hau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17 September 2009.
- ^ Boeing, Lockheed to work on new bomber, UPI, 2008-01-25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5).
- ^ Boeing, Lockheed team up on bomber project, The Star,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3).
- ^ Schwartz: Service needs long-range capability, Air Force Times, May 2009
- ^ RL34406, "Air Force Next-Generation Bomber: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8 September 2009
- ^ 俄稱殲20逼美軍降低新轟指標盡快裝備應對威脅. 2011-02-18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