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 |||
---|---|---|---|
校训 | Knowledge is Power | ||
校训中译 | 知识就是力量 | ||
创办时间 | 1916 | ||
URN编码 | 133907 | ||
学校类型 | 公立大学 | ||
捐赠基金 | £ 4,700万(2018)[1] | ||
预算 | £ 9,220万(2018)[1] | ||
校监 | 安妮公主(伦敦大学所有学院) | ||
校长 | Zeinab Badawi | ||
主管 | Adam Habib | ||
学生人数 | 5,800(2018/19)[2] | ||
本科生人数 | 2,695(2018/19)[2] | ||
研究生人数 | 3,105(2018/19)[2] | ||
校址 | 英国伦敦 | ||
校区 | 都市 | ||
吉祥物 | 亚洲象和单峰驼 | ||
隶属 | 伦敦大学 大英国协大学协会 | ||
网站 | www.soas.ac.uk | ||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英语: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3] 简称:SOAS (/ˈsoʊ.æs/ SOH-as)),全称为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是一所位在英格兰伦敦布卢姆茨伯里的研究型大学,伦敦大学的学院之一。
亚非学院是英国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亚洲、非洲与中东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机构,于世界享负盛名,同时也是英国顶尖大学之一。亚非学院成立于1916年,培养了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长,大使,外交官,大法官,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及为数众多的各领域领袖。
历史
[编辑]创始
[编辑]亚非学院原称东方学院(The School of Oriental Studies),成立于1916年,最初位于前伦敦学院(London Institution)芬斯伯里圆环的旧址,1916年6月5日东方学院获得皇家特许状,并于次年1月18日招收第一位学生入学。1917年2月23日由英王乔治五世率前印度总督乔治·寇松侯爵与内阁阁员亲临,正式为东方学院揭幕。
亚非学院设立的目标原是为帮助英国在亚洲与非洲的学术与商业发展,并使伦敦大学足以和柏林、圣彼得堡与巴黎等著名的东方学院竞争。学院成立后,立即成为训练英国使节、派驻大英帝国殖民地官员及派外情报员的重要机构。1938年,东方学院加入非洲研究,改为今名:亚洲与非洲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亚非学院1930年代曾坐落于Vandon House,图书馆则位在克拉伦斯府。由于学院现址新建期间,1940年9月即遭遇德军轰炸,搬迁计画因而延迟。二战期间,伦敦大学各学院于1939年被疏散至各地,亚非学院在政府的建议下,迁至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1940年亚非学院迁回市区,暂租于Broadway数月。1942年,战时政府加入日语系以补日本语文人才的不足。在政府奖励下,选自文法学校与公学校的男学生在南伦敦的Dulwich学院训练为战时翻译人员与文职官员。但因训练速度不及所需,1942年2月英国政府密码与解码学校开设了自己专属的日语课程。
战后至今
[编辑]作为伦敦大学的学院之一,亚非学院研究领域包括亚洲、非洲与中东的法学、社会科学、人文学与语言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是英国乃至于欧洲最大的亚非资料中心。战后三十年之间学院显著地发展,从原来只有1000位学生,至1970年代迄今增至6000人,其中约有一半是研究生。
继伦敦大学政经学院、大学学院与国王学院之后,2011年,英国枢密院修改亚非学院的皇家特许状,亚非学院获准以学院名义颁发学位,自2013年秋季班入学的学生起适用。
2012年亚非学院启用新的视觉识别“亚非学院树”,现在广泛用在学院文件、数位媒体以及学院各处。亚非学院树包含十种植物的叶子,分别代表了英国、亚洲、非洲与中东。
争议
[编辑]2016年6月,英国周刊《旁观者》发表了一则相信是教师的读者投稿,对近年来亚非学院的校园气氛作出抨击[4]。作者以大学里的激进排犹主义作标题,以第一人称的述事法,带出近年来校园频频因以巴冲突带来的各种不良气氛,文章中提到由学校学生会所主持的以色列种族隔离制度周[5]以及由学生会主导的以色列制裁行动,都对学校内犹太裔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更激化本来已存在对立的阿拉伯裔及犹太裔学生[6]。作者亦指出,同样是独裁政权的叙利亚、中国以及沙乌地阿拉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指责,怀疑学生会此举是议题设定,让整个校园的讨论氛围由穆斯林裔学生主导,排斥于校里就读的犹太裔学生。文章放校内学生群组内引发巨大回响,更有学校主任刑事法的教授,在下一星期的《旁观者》撰文驳斥[7],抨击Adrian Hilton本身并非犹太裔亦非跟亚非院有直接关系,所说的只是一家之言,指责Adrian Hilton更是不明就里,著他不要以偏概全。
研究
[编辑]机构
[编辑]亚非学院共分为五个学院与五个独立学系: [8]
- 文学院(School of Arts)
- 艺术史与建筑学系
- 音乐学系
- 英文研究中心
- 金融与管理学院(School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
- 历史、宗教与哲学学院(School of History,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
- 历史学系
- 宗教与哲学学系
- 跨学科研究学院(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 发展、环境与政策中心
- 性别研究中心
- 全球媒体与传播中心
- 国际研究与外交中心
- 永续金融中心
- 语言、文化与语言学学院(School of Languages, Cultures and Linguistics)
- 非洲语言、文化与文学组
- 语言学系
- 近东与中东研究组
- 南亚组
- 东南亚组
- 法学院(School of Law)
- 人类学与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 发展研究学系(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 中国与内亚组
- 日本与韩国组
- 经济学系(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政治与国际研究学系(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跨学院、系之研究院与区域研究中心:
- 非洲研究中心
- 当代中亚与高加索研究中心
- 日本研究中心
- 韩国研究中心
- 伦敦中东研究院
- 伊朗研究中心
- 巴勒斯坦研究中心
- 中国研究院
- Shapoorji Pallonji琐罗亚斯德研究院
- 南亚研究院
-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 世界语言研究院
- 东南亚研究中心
院、系属研究中心:
- 亚洲法律研究中心
- 佛教研究中心
- 殖民主义、帝国与国际法中心
- 比较政治思想中心
- 冲突、权利与正义中心
- 文化、文学与后殖民研究中心
- 发展政策与研究中心
- 金融与管理研究中心
- 饮食研究中心
- 全球金融中心
- 人权法中心
- 伊斯兰与中东法律中心
- 伊斯兰研究中心
- 耆那教研究中心
- 日本宗教研究中心
- 犹太研究中心
- 法律、环境与发展中心
- 移民与离散研究中心
- 鄂图曼研究中心
- 基础建设与能源安全政治中心
- 台湾研究中心
- 翻译研究中心
- 信托研究中心
- 水资源与发展中心
- 世界基督宗教中心
- 瑜珈研究中心
校内、外人士语言进修学习:
- 国际学生基础课程与英语学习
- 语言中心
亚非学院是一所独特的学院,其开设了一系列的学士及研究生课程,并在2011年8月开始由英国枢密院赋予独立学位授予权,2013年9月开始注册的学生,转为获得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名义颁发的学位,在此之前,学位皆以伦敦大学的名义颁发。据统计,在国际学生比例最高的二十所英国大学中,亚非学院排名第八。
图书馆
[编辑]亚非学院图书馆馆内的藏书超过120万册,涉及4,000种语言,为全英国唯一专藏亚洲、非洲与中东书籍与资料的图书馆。亚非学院图书馆名列英国五大国家研究型图书馆(NRLS)之一。[9]
汶莱美术馆
[编辑]汶莱美术馆为亚非研究学院久负盛名的美术馆,由汶莱苏丹慷慨捐资而建,并由校监安妮长公主于1995年正式揭幕。馆中有一个展厅专门展出来自亚洲和非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均关于亚非两洲;美术馆顶楼还建有一处日式庭园。
原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曾附属于亚非学院。该基金会收藏了约1700件中国陶瓷,和一个专门收藏关于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书籍的图书馆。这些藏品为大维德爵士1950年捐给伦敦大学并附属于亚非学院,1952年一个小型的美术馆对外开幕。2007年由于基金会经营不善停止运作,陶瓷藏品已移交大英博物馆收藏,并于第95展厅永久展示。
亚非学院于1999年设立台湾研究中心从事台湾相关研究,该中心为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台湾研究机构之一,主要聚焦于台湾的社会、经济、政治、语言以及文化。此外,该中心亦开设硕士学位学程,授予台湾研究硕士学位(MA)。台湾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与台湾政府与民间艺文界互动密切,2013年台湾驻英国台北代表处亦与亚非学院签署“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台湾研究2012~2015合作了解备忘录”暨“台湾文化光点计画合作备忘录”,期能透过国际交流拓展台湾研究在欧洲的深度。[10]2016年12月再度签署“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台湾研究计画合作了解备忘录(2015~2018)”,延续与台湾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11]台湾研究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夏日学校,举办多项讲座与纪录片放映,邀请世界各地相关学者与艺文人士与会座谈。此外,台湾研究中心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电影播放、与艺文人士对谈,近期曾邀请生态作家刘克襄、漫画家小庄、原住民歌手阿洛.卡力亭.巴奇辣,从不同角度探讨台湾当代社会议题。
汉学研究
[编辑]亚非学院自20世纪上半叶创立以来,即开设中文课程,培养英国中文人才,加强英国对东亚事务的参与与认识。随著学校的发展与变迁,语言教育逐渐转变为学术性的汉学研究与学术人才培育,成为英国与欧洲汉学研究重镇,更是在英国研究中国的学者最为集中的学术机构。亚非学院为欧洲汉学研究重镇,其中一个因素在于拥有相当丰富的中国资料收藏:图书馆的三楼与四楼至少有17万册的中国图籍,近千种的中文期刊。特藏与档案馆中,藏有许多印刷珍品、手稿和重要的档案与地图。除了中文资料,还包括各种语言书写的中国研究书籍与资料。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英籍教师庄士敦返回英国后,1931年成为亚非学院首位被任命的汉学教授,他过世后所有书籍即捐给亚非学院图书馆收藏。第一位来华传教的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生前藏书与相关文献,也由亚非学院图书馆特藏,1996年由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整理编目。2017年与台湾国家图书馆合作成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台湾汉学资源中心”,[12]举办“台湾汉学讲座”。[13]
亚非学院设有中国研究院(China Institute)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代的当代中国研究所(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和 1992 年成立的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院原先的重点为当代中国议题,他们与英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出版“当代中国研究丛刊”,国际知名中国研究期刊《中国季刊》就是中国研究院的重要出版品。当前中国研究院,集合了全校不同学门的中国研究学者,研究领域涵盖历史、文学、语言、宗教、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与人权等。透过定期举办学术活动,中国研究院与世界各地相关研究者互动,促进全球中国研究交流。
排名
[编辑]全球名次 | |
---|---|
QS主排名[14] | 346 |
泰晤士主排名[15] | 501-600 |
美国新闻全球版[16] | 1321 |
国内名次 | |
QS主排名[14] | 34 |
泰晤士主排名[15] | 58 |
完全指南[17] | 37 |
卫报 [18] | 86 |
星期日泰晤士报[19] | 50 |
尽管有关于像亚非学院这样的专门性大学是否应该被列入大学排名中的争议,根据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人文艺术学科排名,亚非学院为世界第49,其中发展研究为世界第6、人类学第13、宗教研究第42、政治学第18、地理学39、历史学第45,其他如社会学、语言学、现代语言、传播学等学科皆于世界前百之列。[20]在2018-2019年的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CWUR)排名中,亚非学院名列世界第187、英国第18。[21]
根据完全大学指南,亚非学院的金融和管理研究部门是全英十大商学研究机构之一。根据2008年科研评估,该部门90%的研究都达到了国际认可以上的水平;同时该学院也是英国顶尖的亚洲研究机构之一。[22][23]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和卫报的排名,亚非学院的人类学在英国仅排在剑桥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之后。[24]
轶闻
[编辑]由于亚非学院聚集了诸多来自南亚的学者及学生,一个提倡素食的印度教克里希那神信众团体便会固定于校门口发放咖哩,并且已这么做超过20年,校方虽然禁止其进入校园并提醒教职员生其活动并未被校方允许,但每到中午仍然会有不少师生前往领取免费咖哩饭。[25]
著名校友
[编辑]- 翁山苏姬- Aung San Suu Kyi, 缅甸民主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92)
- 苏丹沙拉弗丁·阿布都拉·阿济兹·沙-Sultan Salahuddin,已故马来西亚国王
- 梅特·玛丽特王储妃- Mette-Marit,挪威王储妃
- 梅维恒 - 汉学家
- 玛丽亚·劳拉公主- Prince Maria Laura,比利时公主
- 苇吉丹·阿里 - Princess Wijdan Ali of Jordan, 约旦公主
- 比伦特·埃杰维特- Bülent Ecevit,土耳其前总理
- 约翰·阿塔·米尔斯- John Atta Mills,已故加纳总统
- 尤德爵士- Sir Edward Youde,第26任香港总督,前英国驻华大使
- 卫奕信- The Lord Wilson of Tillyorn,第27任香港总督
- 约翰尼·卡森- 美国助理国务卿,美国前驻肯亚、辛巴威、乌干达大使
- 杜希德- Denis Twitchett,已故知名英国汉学家
- 珍美玛·罕- Jemima Khan,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大使
- 何文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荣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创校校长,粤语正音推广协会创办人
- 鲁惟一- Michael Loewe,知名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
- 冯客- Frank Dikötter,荷兰籍中国历史学者,专研中国近代史,现任香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 陈智燊- 香港TVB男演员
- 郝毅博- Ben Hedges,英国籍新唐人电视台记者
- 谢哲青- 台湾旅游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
- 余宛如- 台湾立法委员(国会议员)
- 董存爵- 曾任香港美国新闻处编辑、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制作、《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明报月刊》与《明报》总编辑等职。2003年6月起任壹传媒董事,为《香港苹果日报》社长,2014年4月退休。
- 王赓武- Gungwu Wang, 知名历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名誉院士,前香港大学校长,
- 陈以信,政治人物。
- 陈文德- 台湾籍人类学家,以台湾原住民研究,主要从事阿美族及卑南族相关人类学研究(尤其后者)。曾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今已从民族所退休并担任兼任副研究员。
- 罗达菲,英国政治学者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Year to 31 July 2018 (PDF).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5. [2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03).
- ^ 2.0 2.1 2.2 Where do HE students study?.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March 2020].
- ^ About SOAS. [18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 ^ Adrian Hilton, "A School of Anti-Semit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pectator, 11 June 2017
- ^ Israeli Apartheid Week, "Israeli Apartheid Wee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on Ironmonger, "Concerns raised over students' unions' anti-Israel sta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BBC, 27 April 2017
- ^ Kevin Jon Heller, "SOAS not anti-Semitic but diverse and vibra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pectator, 23 June 2016
- ^ Academic Schools, Departments, Institutes, Centres. [15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 ^ National research libraries. [3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簽署臺灣研究合作備忘錄. [3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 ^ 中華民國駐英代表林永樂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簽署「台灣研究計畫」合作瞭解備忘錄. [3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日).
-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3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 ^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教授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演講. [3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 ^ 14.0 14.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 ^ 15.0 15.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 ^ 2024-20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3 [2024-06-27].
-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 ^ QS Top Universitie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17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 https://cwur.org/2018-19/Queen-Mary-University-of-London.php. [4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Academic News. [31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7).
- ^ About SOAS. [1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 ^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SOAS. [1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 ^ Paddy Baker. Exclusive: SOAS are evicting the Hare Krishna free food stall. thetab. 2015-10-07 [202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