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分析心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析心理学(英语:Analytical psychology;或称心理分析学)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带头发展出来的一支深度心理学,又称荣格心理学原型心理学。它是是荣格自1913年10月脱离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后,开始形成的学派。

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包含有意识的自我无意识(unconscious,宋文里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佛洛伊德的subunconscious-“潜意识”必须和荣格的unconscious-“无意识”做出区隔。[1])两大部分。有意识的自我是有记忆而有连续性的。但荣格认为自我只是整体心灵的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更具影响力,而自我无意识内,有著最高的精神自性是无意识对自我所开的窗子。整合自己无意识的的特性会自然的发生而发展个人的个性,这种程序叫做个体化,而个体化是没有终点的,所以有些人倾向说“个体化历程”。

如果一个人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相互矛盾无法整合,则会产生精神官能症、身心症,如:恐惧症、恋物癖、或忧郁症。须经由分析去了解与认识未知的无意识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梦或是对艺术品或诗的反应。

荣格认为无意识又分为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包括个人的种种情结,而集体无意识则包括人类整体经千百年累积在无意识中的宝贝。其证据是荣格在世界各地所收集的人类共同的象征。他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寓言得到所有人类共有的原型。所以在个体化可能发现超出个人经验的象征。其中的内容可视为人基本问题,如生命、死亡、意义、快乐、与恐惧,也可能有灵性方面的观念。[2]

分析的方法与完整的程序是很繁琐的,也因人(分析者)而异。

人格类型

[编辑]

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可分为外向/外倾与内向/内倾的性格类型/态度类型(Einstellgstypen)。并再具有四个心理功能/功能类型(Funktionstypen):思考(德文:Denken;英文:Thinking)与情感(德文:Fühlen;英文:Feeling)为理性功能(德文:Urteilsfunktionen;英文:Rational)并彼此为对立面;、感觉(德文:Empfinden,英文:Sensation)与直觉(德文:Intuieren,英文:Intuition)为非理性功能(德文:Wahrnehmungsfunktionen;英文:Irrational)并彼此为对立面,最终形成八个人格类型。[3][4][5]

力比多(Libido)被荣格扩充为是一种心灵的能量或内在的生命力(或可说是),内向的人,他的这种能量是向内的而且是主观的。外向的人,他的这种能量流向属于外在的他与别人的关系。

荣格认为心理功能有优势和劣势之分,例如当思考功能站居高位时,情感就相对弱势。荣格对于在人格类型里面提到,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不是代表哪个好或坏,而是心理功能在自我站居的高与低,荣格认为,八个人格类型每个人虽然都倾向只表现一种,但其实八种人格类型每个人都有一些些,所以潜力去体验和发展,优势功能如果主导自我太久时,可能会导致无意识的反扑乃至于在现实生活出现关系问题。荣格学派之所以被认定为深度心理学的一门,就是荣格以及后荣格发展都一致认为,人有其必要,去认识不同的内在人格,避免某些人格得到自我的排斥或潜抑,导致其中之一成为自己的阴暗面-心理阴影,进而导致身心症、精神官能症的爆发。[6]

治疗方法

[编辑]

荣格自1904年与佛洛伊德分道扬镳后,开始发展以“象征的”角度做积极想像英语Immaginazione,主要以梦境分析英语Dream interpretation沙游(日本称箱庭疗法)、艺术治疗三项为大宗。

荣格与佛洛伊德的异同

[编辑]

当代心理学界仍认为,荣格心理学为心理动力取向深度心理学的一项分支,许多观念承袭了佛洛伊德的观念,譬如心理防卫机制(或者翻译为:自我防卫机转)在荣格心理学内仍然是适用的。荣格对于移情与反移情则较于佛洛伊德,有较开放的想法,当分析师与被分析者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发生投射时,就产生了圣耦(syzygy),这可以视为重大突破,可借由此找出被分析者背后的原型,找出原型意涵。然而对于积极投射的治疗方法,是弊大于利的,因此荣格坚持分析师受训学员在执业前,必须经历全面详尽的个人分析[7],分析师本人极易在不同身分种产生不当的感情或非理智反应。相较于佛洛伊德,荣格认为分析师与被分析者是彼此合作关系,不少荣格学派的分析师会用“一起工作”来形容与被分析者的关系。荣格的人性观是持正向态度的[8],认为人拥有追求完整的潜力,而这个过程可以被简称为“个体化”,个体化的起始契机乃是于人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时,或者是遇到重大变故时,开始逐渐内省而追求自我完整,个体化是人追求完整不断内省与塑造的过程。

原型是分析心理学的重要根基,荣格认为,人的内心拥有无数的原型,只是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原型本身是中立性质的,原型在某些契机下投射出去,投射当下基本上是无意识的,因此分析师就必须观察到这个现象,并且细微的察觉除这个原型之外,存在的异同和该个体别于原型的独特性。而最理想的情况下,借由不断的分析和讨论,被分析者能够自身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无意识内容,而荣格将无意识的内容视为有智慧、有意识、有灵性的表现,认为无意识的讯息不单单只是病因,更能带来更深层的思考和反省,这点与佛洛伊德只注重潜意识的是精神官能症的肇因态度非常不同。

荣格持一元中立论,许多发展基础与炼金术的哲学意涵相关,因此往往被误批评为神秘主义者。荣格在晚年对于佛、道……等东方思想有著极高的兴趣和正向的评价,特别以道家的思想尤为兴趣,在许多荣格本人乃至于后世追随者的书籍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荣格与佛洛伊德的最大差异是荣格认为意识是由无意识中萌生的,意识是很脆弱的,我们能掌握的自我只有一小部分。[9]但佛洛伊德认为,梦境只是潜意识的垃圾桶,并且不认同潜意识不能被掌控。

梦境分析:与精神分析学派的差异

[编辑]

荣格式的梦境分析/释梦的与佛洛伊德的态度并不一样,荣格式的分析方法高度仰赖分析师与被分析者的信任,如果两人为不同人格类型,释梦角度会非常不一样,但正因此能够产生炼金的效应,荣格认为当在谈话的时候,彼此的无意识也在交流。分析师必须在心里知道与被分析者是平等的,这跟古典精神分析不同,沙发躺椅的形式,荣格觉得这扩大了分析者在高、被分析者在下的情况,亦同时展现佛洛伊德权威性的风格,荣格在分析当事人时,非常坚持必须坐椅子并与对方有眼神交流,并且真诚的与被分析者相谈。精神分析学派在20世纪初期以病因化当事人为人诟病,将潜意识内容解读为病因来源,而分析心理学派的梦境分析是想要理解无意识中最真实的样貌,强调向无意识保持开放的态度(最好是被分析者能够自己意识到),并能面对不同面向的无意识崭露的原型,分析心理学派希望被分析者能保有自我的情况下了解自己的无意识,而非极度认同某个无意识,或者说被无意识诱拐走了,分析师也必须了解被分析者的生活样貌,他们认为才能做出有意义的联想。

分析心理学派和后精神分析学派都受影响于人本主义的影响,当今精神分析也注重与被分析者的对等状态,两者皆同意梦境分析是连续的,而且梦境越接近越好,更能呈现当前被分析者内在的样貌,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两者也都认同,探索梦境是对无意识/潜意识的绝佳途径。

后续发展

[编辑]

分析心理学有三个流派:

罗伯特·L·摩尔英语Robert L. Moore (psychologist)写了一系列的五本书,成为男性主义运动(men's movement)重要的理念。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陈心冕; 宋文里. 103年科技部經典譯注系列秋季講座. 国立台湾大学学生社团.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2.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庄仲黎 , 编. 榮格論自我與無意識. 台湾: 商周出版. 2019-10-09. ISBN 9789864777259. 
  3. ^ Diese Ausgabe. Psychologische Typen. getabstract. Patmos.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 ^ 锺颖. 【榮格經典:《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01. 爱智者书窝.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5.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庄仲黎 , 编. 榮格論心理類型. 台湾: 商周出版. 2017-11-11. ISBN 9789864773503. 
  6.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玛丽-路易丝·弗兰丝; 阿妮拉·贾菲; 约瑟夫.韩得生; 尤兰得.雅柯比; 余德慧校订. 龚卓军 , 编. 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台湾: 立绪文化. 2013-08-09. ISBN 9789866513817. 
  7. ^ Daryl Sharp. 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堂:我的大象生活. 由李佳怡翻译. 台湾: 城邦印书馆. 2016-01-05. ISBN 9789869267014. 
  8. ^ Gerald Core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USA: Cengage Learning. 2016-01-01. ISBN 978-1305263727. 
  9. ^ 安‧凯斯蒙. 廖世德 , 编. 榮格:分析心理學巨擘. 台湾: 生命潜能. 2004-01-10. ISBN 978957829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