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乡
十八乡(英语:Shap Pat Heung)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是元朗市中心东面及南面乡村群的统称,本身由十八个乡村组成。十八乡与屏山、厦村、八乡、锦田和新田合称“元朗六乡”。唯经过多年发展,十八乡现在已增至27个原居民村及4个居民村,合共31个村围,故十八乡不是单指原有的十八个乡村而是地名。
历史
[编辑]大树下天后庙
[编辑]元朗大树下天后庙始建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位于十八乡瓦窑头,由于庙宇处于一棵大榕树之下,因而得名。
昔日元朗河由上游的南坑流入后海湾,中段为高原地带,当中矗立一棵大树,大树四周为一片沼泽,西面是“蛋家湾”,东面则称为“蛋家埔”,附近渔民把船停泊在河边,并于大树下休憩。其后渔民更在这里修建一座天后庙,祈求风调雨顺、作业平安。沿河聚居的村民日渐增加,多个村庄先后成立,主要租用附近大宗族——锦田邓氏的田地耕种,并结成乡约,守望相助,“十八乡”也就逐渐成形。由于是杂姓佃农村落,没有统一的宗族祠堂,惟有合力扩建大树下天后庙,将其由渔民的庙宇变成农民的庙宇,为十八乡居民参拜天后的圣地,亦是当地凝聚团结的象征。
十八乡农民须定期向锦田邓氏交租,所交粮食以斗为单位。清朝广东藩司(即广东布政司)会向地主颁发标准规格的仓斗,以求计量单位统一。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邓氏地主以藩司颁发的仓斗已经坏烂为由,改用从前的旧斗来量收租谷。旧斗比新斗更大,而收租斗数不变,等于增加了租谷,引起佃农不满,故而连续两年拒绝交租;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邓氏带同仆人到十八乡追讨,更强行牵走牛、猪作抵偿,双方发生打斗,一名村民受伤而死,十八乡村民因而上控至广东巡抚。最终打死村民的凶手被判绞刑,官府更下令邓氏不准再用大斗加收田租。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广州府新安县知县在元朗竖立石碑记录诉讼内容和判决,此碑后来被放置在大树下天后庙内,而另一块相同的石碑则置于锦田邓氏所控制元朗旧墟的大王古庙内。十八乡佃农明白联合起来便有实力抗衡地主压迫,此后村民便不断强化对天后娘娘的崇拜,以大树下天后庙为十八乡一个整体的信仰中心,团结各村。
发展
[编辑]屏风楼
[编辑]由新鸿基地产发展位于鸡地的YOHO Town是一项大型地产项目,整个发展项目于2003年开始,分为三期进行,第一期住宅于2004年6月入伙,而备受争议的第二期于2010年10月入伙。
港铁邻近新元朗中心的元朗站南、北地盘,发展总楼面148.5万平方呎,连同YOHO Town第二及三期在内,周遭有超过廿幢的数十层高大厦,密度过高,产生屏风及热岛效应。两地盘包括一个10.66万平方呎的商场,以及6座住宅,南、北地盘各建3座,楼高由23至47层高不等,提供1,876伙,7成属于中小型单位。
相比2005年政府提出的方案,2014年新方案规模有所削减,减建三分一住宅座数,但区内居民和环保团体对方案仍不满意,其中黄屋村村民担心会造成屏风效应,破坏该村风水。但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却持相反意见,指出元朗区大部分村落都支持发展方案,认为能够增加房屋供应及善用土地。
元朗南
[编辑]元朗南的北面连接元朗新市镇及洪水桥新发展区,而西面、南面及东面则被山坡和大榄郊野公园及自然保育区北部包围。元朗南是元朗平原的一部分,元朗公路从中分隔开元朗南与元朗新市镇。近年来当地的土地已转变为荒废农地、露天贮物场、乡郊工业工场和仓库,夹杂一些乡村及其他居所,现有的住宅大多为低密度屋苑及原居民和非原居民乡郊居所,主要集中在沙井路、唐人新村路及在大棠具发展潜力区的北部。
具发展潜力区占地约216公顷,位于元朗新市镇的南面及元朗公路、公庵路及大榄郊野公园之间,分别位于唐人新村及大棠一带,其中四成三是“棕土”,约81%为私人土地,其馀为政府土地。与大部分新界土地情况相若,大多为形不规则,业权复杂,有些更属“祖堂地”,而区内亦有些坟地。
经过初步技术评估和考虑公众意见和指导原则后,政府为元朗南具发展潜力区拟备初步发展大纲图,优化及善用具发展潜力区的土地发展潜力,整合露天贮物及乡郊工业用途;可容纳人口约80,200,并提供约26,100个房屋单位及10,900就业机会,预计最早可于2025年迁入。当局建议公私营房屋比维持六比四,元朗南拟设5个规划区:
- “都会生活区”邻近元朗新市镇的地区,提供中至高密度的住宅发展,将建5,000个私人及9,800个公共房屋单位,有约91,000平方米的商业楼面面积;
- “乐活生活区”位于大榄郊野公园边缘,作中低密度发展,将建9,700个公、私营房屋,另拟活化区内一段元朗明渠,成为区内特色景观;
- “花园城区”靠近元朗公路唐人新村一带现时已有住宅发展,故只作低密度发展,将建1,600个私人房屋;
- “田园地带”位于唐人新村南部,结合常耕农地,保留次生树林、河溪及其他自然景观,展现元朗的乡郊传统,提供如有机农耕、农墟及其他休闲康乐活动,并设观景单车径;
- “就业带”位于元朗公路旁,设有5公顷露天储物用地,区内亦有586,000平方米的乡郊工业楼面面积,提供就业。
当局同时建议研究引入环保交通系统,另拟建一条新路连接公庵路至元朗公路,穿越新发展区的不同地带,加强元朗南与周边的连系。
现时具发展潜力区内的原居民村如唐人新村,会划为住宅用途,村内约2,000名居民不受影响,而馀下的非原居民村,只有沙井村及天龙村获保留,涉及约100个构筑物。但时任十八乡乡事委员会主席梁福元表示公庵路旁的大发村等仍有数十户非原居民聚居,应获同等对待。
虽然政府将“保育常耕农地”列为整个计划的指导原则,保留唐人新村一带的农田。可是自2012年政府提出元朗南发展计划后,当地农友已面对地主加租、断租、农地被破坏等问题,而部分农田虽然划为“绿化用地”,但被人倾倒泥头,采用“先破坏后发展”的手段。而位于公庵路全香港唯一的发泡胶回收场亦不获续租。
乡事委员会
[编辑]十八乡乡事委员会于1949年成立,初时称为“十八乡乡公所”,是官民沟通桥梁的民意代表机构,协助政府施政及维持地方秩序,调解村民纠纷,促进乡村福利,改善地方卫生及清洁,发展农业及林务和培植教育与文化。
十八乡事委员会会所位于元朗大马路东端鸡地,楼高两层,上盖面积2,800平方呎,是十八乡各村代表集议之所。十八乡事委员会成立初时租赁元朗大马路尚义堂楼房为办公室,直到1966年计划觅地筹建永久会所,得到元朗理民府批准拨给现址官地4,000多呎作为兴建用地。1968年向各村村民、花炮会、地方贤达及社团坊众发起筹募建筑会所经费,于翌年中筹得超过10万港元,随即招商竞投,于1970年由新界民政署署长陆鼎堂、副署长魏德烈、元朗理民府邓乐及新界乡议局主席陈日新主持揭幕典礼。民政事务总署于2003年推行双村长制,十八乡村代表由45人增至71人,会所需要重建增大以符应用,加以兴建年久,亟需修葺。2005年得到十八乡公益社赞助重修经费200多万元,另加新鸿基地产赞助50万元及民政事务处的非经常性经费资助6万元,招商承造重建,同年12月完工。
历届正副主席
[编辑]届数 | 任期 | 主席 | 副主席 | |
---|---|---|---|---|
第一届 | 1949-1952年 | 熊叶吉 | 简恒泰 | 周惠农 |
第二届 | 1952-1955年 | |||
第三届 | 1955-1958年 | 陈 达 | 蔡创业 | 林 荣 |
第四届 | 1958-1961年 | 周自重 | 林 伙 | 龙天发 |
第五届 | 1961-1964年 | 蔡创业 | 陈如松 | 李祥兴 |
第六届 | 1964-1966年 | 陈 秀 | 林 彦 | |
第七届 | 1966-1968年 | |||
第八届 | 1968-1970年 | 戴 权 | 黄武源 | |
第九届 | 1970-1972年 | |||
第十届 | 1972-1974年 | |||
第十一届 | 1974-1976年 | |||
第十二届 | 1976-1978年 | 林 伙 | ||
第十三届 | 1978-1980年 | |||
第十四届 | 1980-1982年 | 李惠光 | 黄华昌 | |
第十五届 | 1982-1985年 | 林沾光 | 张容带 | |
第十六届 | 1985-1988年 | 程光球 | 黄明光 | |
第十七届 | 1988-1991年 | |||
第十八届 | 1991-1995年 | 黄明光 | 林照权 | |
第十九届 | 1995-1999年 | |||
第廿届 | 1999-2003年 | 林照权 | 程振明 | |
第廿一届 | 2003-2007年 | 梁福元 | 骆鉴球 | 黄东强 |
第廿二届 | 2007-2011年 | 程振明 | 林照权 | 叶振发 |
第廿四届 | 2011-2015年 | 梁福元 | 骆鉴球 | 黄东强 |
第廿五届 | 2015-2019年 | 林照权 | 林添福 | |
第廿六届 | 2019-2023年 | 程振明 | 梁智峯 | |
第廿七届 | 2023-2027年 | 梁智峯 | 林盛兴 |
村落
[编辑]序号 | 照片 | 村落名称 | 著名景点 | 节庆 |
---|---|---|---|---|
1. | 大棠村 | |||
2. | 山贝村 | |||
3. | 大围村 | 五和 | ||
4. | 下攸田村 | |||
5. | 上攸田村 | |||
6. | 大桥村 | |||
7. | 木桥头村 | |||
8. | 水蕉老围村 | |||
9. | 水蕉新村 | |||
10. | 瓦窑头 | 大树下天后庙 | ||
11. | 白沙村 | 五奎书室、赞臣别墅 | ||
12. | 田寮村 | |||
13. | 西边围 | |||
14. | 东头村 | 五和 | ||
15. | 南边围 | |||
16. | 南坑村 | |||
17. | 英龙围 | 五和 | ||
18. | 红枣田村 | |||
19. | 马田村 | |||
20. | 深涌村 | |||
21. | 黄屋村 | 五和 | ||
22. | 黄泥墩村 | |||
23. | 港头村 | |||
24. | 塘头埔村 | |||
25. | 杨屋村 | |||
26. | 蔡屋村 | 五和 | ||
27. | 大旗岭 | |||
28. | 山贝涌口村 | |||
29. | 崇正新村 | 慎德居 | ||
30. | 龙田村 | |||
31. | 元朗旧墟 | 同益栈、晋源押、元朗旧墟大王古庙、玄关二帝庙 |
风俗
[编辑]天后诞会景巡游
[编辑]十八乡驰誉港九甚至国际间之盛事为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举行天后诞会景巡游大会,由十八乡事委员会主持,每年该乡辖属各村围及元朗墟各业界组成之花炮会,纷纷筹备精采会景节目,参加巡游大会到大树下天后庙进香酬谢神恩,当巡游之时,吸引港九及国际游客,极尽一时之盛。
著名地点
[编辑]历史建筑
[编辑]- 一级历史建筑
- 二级历史建筑
- 三级历史建筑
|
|
|
接驳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区议会议席分布
[编辑]由于十八乡部分地点被发展商收购后,兴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渐城市化、融入元朗市中心。这类屋苑往往被划入元朗市中心的选区范围内,故十八乡所包括的不单是以十八乡为名的区议会选区。而在1991至2015年间,十八乡的区议会议席主要包括十八乡北及十八乡南;而1982至1991年,十八乡即被划入元朗南郊选区。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2024-2027 |
---|---|---|---|---|---|---|---|
东头工业区以东、青山公路以北 | 十八乡东选区 |
||||||
元朗市中心以南、元朗公路以北 | 十八乡中选区 |
||||||
元朗公路、青山公路以南 | 元朗乡郊东选区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参见
[编辑]- 元朗旧墟大王庙
- 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社中学
- 十四乡:位于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