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国史馆

坐标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史馆
Academia Historica(拉丁文)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机构
基本信息
所属部门总统府
员额149人
年度预算额新台币2.03亿元(104年度)
授权法源国史馆组织条例
主要官员
馆长陈仪深
副馆长许瑞浩
主任秘书黄秀妃
任命者总统
组织编制
内部单位4处、3室
附属机关台湾文献馆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14年
联络信息

国史馆(原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设置总统副总统文物馆
地址10048 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馆本部;台北馆区)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23152 新北市新店区北宜路二段406号(新店馆区)
网站www.drnh.gov.tw

国史馆中华民国政府的最高史政机关,为总统府直属机构,以修纂国家历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采集,以及行宪以来历任已卸职之总统副总统文物管理为主要任务。

国史馆于1947年在南京成立,1957年在台湾复馆。由于1949年中国大陆易帜,部分中华民国政府史料及档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沿革

[编辑]

大陆时期

[编辑]

临时政府及北京政府时期

[编辑]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1912年3月17日,胡汉民黄兴等97人联名具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设国史院,编纂《中华民国建国史》;孙中山在批转请设国史院呈文时表示赞同,并且指出“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照耀宇内、昭示方来”。

半个月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大总统为袁世凯。1912年12月11日,袁世凯任命王闿运为国史馆馆长,并且在12月29日公布了原南京临时政府拟订的《国史馆官制》。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国史馆才正式宣告成立,6月17日在北京后王公厂开馆[1]。1914年冬,王闿运离京回湘,袁世凯于1915年1月9日任命王的弟子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代理馆务[2],此后杨度为倡议帝制,国史馆馆事停滞不前。1917年4月19日,段祺瑞政府以经费拮据为由,将国史馆停办[3]。1917年6月并入北京大学,在文科中国史学门内附设国史编纂处,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国史编纂处主任[4]。1919年6月,大总统徐世昌以“国史有关制作仅由学校附设机关,不足以昭郑重”为由,于191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国史编纂处简章》,使国史编纂处改为直隶国务院,“掌编纂国史并征集保存关于国史之一切材料”,以国务院参事涂凤书兼任国史编纂处处长,以王树枬任总编纂。1927年9月21日,张作霖组织的安国军政府颁布《国史馆制》,恢复国史馆。1928年,随着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倒台,安国军政府覆灭,国史馆也随之停摆。[5]

国民政府时期

[编辑]

1931年8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呈准行政院设立国史馆筹备处,并公布了《国史编纂处组织规程》,规定该处受内政部、教育部指挥监督,负责筹备国史馆。1934年1月,邵元冲居正等人在中国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速重设”国史机关的提案。4月28日,行政院制定《整理国史及档案办法》。6月1日,行政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内政部共同草拟了《国立档案总库筹备处组织章程草案》。11月2日,设立“行政院档案整理处”,由行政效率研究会筹备处主任兼任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处长,统一各院、部、会整理档案办法,为筹设国立档案库与国史馆奠定基础。1935年3月,行政院档案整理处成立,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经费困难而遭裁撤。[5]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中张继吴敬恒邹鲁等13人又提出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的提案。1940年2月1日,国史馆筹备委员会重庆李子坝成立,张继、邹鲁、叶楚伧邓家彦胡毅生王伯群杨庶堪7人任委员,张继任主任委员。筹委会下设:总干事、副总干事及一、二两组。第一组负责设计国史体例和史料整理方法、起草有关法规并采访事宜;第二组负责文书、会计、庶务等事项。1946年9月,国史馆筹备委员会自重庆迁至南京,张继等人提议将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改为国史馆,经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并经立法院审议,完成了相关的立法手续。1946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公布《国史馆组织条例》[5]

行宪政府初期

[编辑]

1947年1月20日,国史馆南京正式开馆,张继与但焘任正、副馆长;国防部史料局亦告成立,吴石任局长[6]:8270,国史馆直属国民政府,馆内设有三处二室:史料处(内分档案科、图书科)、征校处(内分时政科、实录科、征集科、校对科)、总务处、会计室、人事室。此外还设有两个非常设机构:史料审查委员会、国史体例商榷委员会。另外还设有纂修、协修、助修各若干人,负责中华民国史编纂事宜[5]。1948年5月,改隶总统府

当时,国史馆和国防部史料局都是参与中华民国史编纂工作的重要机构。1946年6月,国防部成立,同时成立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吴石)。1947年4月,国防部史料局更名为国防部史政局,吴石仍任局长[7]。1949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配合战斗内阁缩编人员,国防部史政局缩编为国防部史政处。1957年7月,国防部史政处再度扩编为国防部史政局。1973年5月1日,国防部史政局与国防部编译局合并为国防部史政编译局[8]。后来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缩编,改为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国史馆将馆藏重要档案360箱、重要图书86箱、国史馆所编史稿20箱运往上海。1949年除夕前夜,国史馆副馆长但焘等十余人离馆赴上海。携已运到上海的464箱档案资料迁往广州,后迁桂林、重庆等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四川前夕,国史馆未及撤出,馆务乃告停顿。[5]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原国史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接管,后来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1950年底,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南京设立史料整理处。

1951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可风等人会同南京市文教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在南京市淮海路31号(原国史馆办公地址)完成了接收原国史馆的交接手续;共接收原国史馆员工37人,档案290,881宗、8,457捆、177箱、14橱,图书杂志6,547册、348捆,房屋155间。

195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在淮海路31号正式成立。[5]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前身。[9]

台湾时期

[编辑]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因久无馆长主持馆务,国史馆档案人员大多未能随政府迁来台湾,国史馆业务暂由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代行。1957年,国史馆在台湾复馆,初设于台北县新店镇(今新北市新店区,新店馆区)。

1973年3月5日,行政院秘书处《台(六十二)档字第一八八一号函》通报行政院各机关,“各机关大陆运台旧档案及在台已失时效案卷、文牍,移送国史馆珍藏”。

2002年1月1日,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改隶国史馆,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搬离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改由国史馆使用。2007年11月,国史馆加入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甲种会员[10]

2010年4月29日,国史馆本部迁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2010年10月10日,国史馆本部一楼成立总统副总统文物馆。12月,国史馆因为举办“民国百人志”网路票选活动,在投票选项列入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包含毛泽东邓小平,而引发政治争议,馆长林满红因此请辞。[11][12][13]

2016年8月1日,《国史馆馆藏档案史料开放应用要点》施行,国史馆档案典藏由完全开放更改为仅对具备中华民国国籍侨民及部分外国人开放,并采审查预约制,引发学界连署反对[14]

组织架构

[编辑]
  • 馆长
    • 副馆长
      • 主任秘书

内部单位

[编辑]
  • 修纂处
  • 审编处
  • 采集处
  • 秘书处
  • 人事室
  • 主计室
  • 政风室

附属机关

[编辑]

历任馆长

[编辑]
北洋政府时期
姓名 就职时间 备注
王闿运 1912年12月11日 未就职
蔡元培 1917年4月 国史编纂处处长
涂凤书 1919年9月 国史编纂处处长
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
国民政府时期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张继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
行宪后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戴传贤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 因病未就职,后身故。
居正 1949年4月12日 1951年11月23日
在台复馆后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罗家伦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
黄季陆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
朱汇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
瞿韶华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
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
张炎宪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
林满红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回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离任后由刘宝贵代理
吕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
吴密察 2016年5月20日 2019年2月13日 转任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离任后由何智霖代理
陈仪深 2019年7月10日 现任

相关议题

[编辑]

组织改造

[编辑]

由于现今已较少国家是由官方主导写史,国史馆的定位受到不少质疑。随著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的成立,有政治人物建议将国史馆并入档案管理局。[来源请求]2017年12月15日,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段宜康表示,国史馆是中华民国最荒唐机关,“什么时代了,竟还有官方修史”,他将于立法院提案修法将国史馆并入档案管理局;国史馆馆长吴密察表示,自由民主时代的确不宜再官方修史,先进国家都有层级够高的档案馆,档案管理局与国史馆合一是可考虑方向[15]

2018年3月14日,时代力量立法委员林昶佐于立法院提案修改《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组织法》,将国史馆并入档案管理局[16]

2021年2月24日,国立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表示,国民党与民进党执政下的国史馆都有政党立场,这是让大家无法信任的原因[17]

脸书内容惹议

[编辑]

2022年8月7日,国史馆脸书粉丝专页发表文章称[18],前台湾宪法学会理事长许庆雄日前在国史馆线上讲堂的演讲内容指出,联合国国际社会都认定中华民国已经由北京政府代表、继承。文章引发争议,国民党质疑许庆雄演讲内容是否为总统兼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意见。同日深夜,国史馆馆长陈仪深发出声明稿表示,两蒋时代的中华民国与故总统李登辉以后的中华民国是“同名异物”,许庆雄演讲当天他有当场表达不同意见,许庆雄演讲内容不代表国史馆主张[19]台湾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张其禄说,国史馆直属总统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并非如陈仪深所说是学术机构。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陈欧珀说,国史馆对演讲者论述要有基本了解,不当发言模糊了国史馆功能,国史馆有必要检讨。

著名馆藏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國史館開館誌聞. 新闻报 (上海). 1914-06-22. 
  2. ^ 國史館將重行改組.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03-31. 
  3. ^ 命令 (PDF). 政府公报. 1917-04-20, (457号) [2023-08-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0-23). 
  4. ^ 教育部接收國史館辦法. 时事新报 (上海). 1917-07-02. 
  5. ^ 5.0 5.1 5.2 5.3 5.4 5.5 第二节 档案馆,载 江苏省志·档案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6. ^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7. ^ 吳石,傳記文學,於2016-12-12查閲.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5). 
  8. ^ 李庭瑜,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1946-1973),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9. ^ 莫茵,〈本馆近期档案史料书籍介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1992年02期
  10. ^ 本會簡介/歷年大事紀要(1990年-2011年). 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 2011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11. ^ 選「建國百人」鄧小平奪冠 國史館挨轟. TVBS新闻. 2010-12-08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12. ^ 「民國百人」票選出大包 網友:毛澤東有中華民國國籍?. NOWnews今日新闻. 2010-12-10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13. ^ 民國百人票選惹議 林滿紅請辭獲准. 公视新闻. 2010-12-16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14. ^ 國史館新限制 400人連署反對. 自由时报即时新闻. 2016-08-04 [2017-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15. ^ 叶素萍. 國史館:不宜官修史 可考慮與檔案局合併. 中央通讯社. 2017-12-14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台湾)). 
  16.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1215號 委員提案第21686號 (PDF). 立法院. 2018-03-14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2) (中文(台湾)). 本院委员林昶佐等16人,有鉴于国外档案中央主管机关多为隶属于文化部,我国之档案管理局却隶属于国家发展委员会,不仅异于先进国家经验,组织管理上亦扞格不通。又国史馆所代表的官方修史为传统正统论,与现代的历史教育、历史研究相违背。且国史馆现有之档案或文物管理业务,亦与档案管理局重叠。应将国史馆并入档案管理局。爰拟具“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组织法修正草案”。是否有当?敬请公决。 
  17. ^ 曾薏𬞟. 施正鋒質疑獨派 到底要什麼. 中国时报. 2021-02-25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18. ^ 國史館臉書PO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繼承」引眾怒 陳儀深急發聲明:非館方主張. 菱传媒.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19. ^ 丘采薇. 國史館貼文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政府繼承 館長陳儀深急滅火. 联合新闻网.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注释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