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为国民革命军所属的军事武力,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1日由建国滇军改组。第二次于1948年,由整编第38师、暂编第3师等部组成。

沿革历史

[编辑]

前身

[编辑]

前身为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护国战争后成立的护国第二军,军长李烈钧,后由张开儒接任。随著南方内战延烧,护国军自云南开拔出省,发兵广西,后在拥护孙中山的名义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攻入广东省陈炯明对抗,占领广州,并迎接孙中山为大元帅。在开拔的过程中张开儒被其部下杨希闵夺权,杨希闵直到战败前皆是护国军入粤后主事者。护国第二军驻扎广东后,改名为滇军,后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名为建国第一军建国滇军)。

国民革命军东征第一阶段时,建国滇军规模最盛,达3个师2.8万人。被编入东征左翼军。东征右翼军击败陈炯明部,查获杨希闵与陈炯明等私下通讯企图反叛广州国民政府的电报。孙中山过世后,建国滇军与建国桂军在1925年6月发动叛变,企图占领广州。6月12日被建国粤军与黄埔校军联军击败。滇军第1师师长赵成梁在广州瘦狗岭防线被炮毙,残部投降,杨希闵逃往香港。国民政府委派滇人朱培德整编建国滇军,虽然留下云南籍军官,但把云南籍士兵遣散,仅留入粤后招募的新兵。

成军北伐

[编辑]

1925年8月,建国滇军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军长。下辖第7师(师长王均)、第8师(师长朱世贵)、第9师(师长朱培德兼)、炮兵营(营长张言传)、宪兵营(营长武宣国),规模缩为1万人。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率3个师(留2个团驻防原地)投入国民革命军北伐。9月会同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攻打湖南。10月初,协助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攻克南昌。之后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负责南昌警备。[1]:33

1927年5月初,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扩编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两军合编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由第7师师长王均升任。19团团长曾万钟1927年升任第9师师长。

1927年8月1日,朱德率领陆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参加南昌起义,编为起义部队第9军的一部分,朱德担第9军副军长。[1]:33-34

第一次国共内战

[编辑]

1928年春3军与9军参加二次北伐,进至河北青县。1928年8月北伐结束。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编遣为国民革命军第7师,原军长王均改任师长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分任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编遣为国民革命军第12师,师长金汉鼎

1929年3月参加蒋桂战争,第7师及第12师合编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任讨逆军第一路左翼总指挥。1929年9月王均出任军长。[1]:34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教育长唐淮源调任第12师副师长兼第35旅旅长。1929年3月26日3军和5军组成第一路军讨伐桂系。

1929年10月14日,调至徐州讨伐西北军。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王均任攻毫军总指挥,围困孙殿英部,8月任陇海路右翼地区守备地区总指挥,第二总预备队指挥官,后任第七纵队指挥官,左翼挺进军总指挥,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中原大战后,1931年1月王均任津浦路守备司令。

1931年7月中旬,第三军被编为“剿赤”军南路集团军第三军团,参加讨伐石友三[1]:34军长王均。下辖7师,师长王均兼(辖19旅、21旅);12师师长曾万钟(前任为金汉鼎)(辖34旅、35旅)。1932年夏,王均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军右路副总指挥兼第二纵队司令,在苏家埠战役中遭到红四方面军的沉重打击。1933年3月8日第12师师长曾万钟调任第7师师长,第12师副师长唐淮源升任第12师师长。1934年9月,该军调往鄂豫皖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长征胜利后,第三军调入西北围攻红军。

1936年11月8日,王均乘军用飞机赴前线督战,飞至甘肃省通渭县马营西浪石滩,坠机殒命。国民党政府追授陆军上将衔,葬南京中山陵。1936年11月,曾万钟任第3军代军长兼7师师长。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西安事变发生后,被编入“讨逆军”第九纵队、12月兼任西北剿匪总部第1纵队代司令官。[1]:34

抗日战争

[编辑]

1937年8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第3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37年9月李世龙接任7师师长。第34旅旅长寸性奇升任第12师师长。

1938年夏,第三军自晋东北转入晋南中条山中部的闻喜、夏县以东地区。1938年7月隶属第35军团,军团长曾万钟。1939年2月第35军团改组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1939年7月,唐淮源接任军长。1939年12月,唐淮源回滇奔母丧,寸性奇代理军长职指挥作战,在中条山小岭阵地争夺战中,血战九昼夜,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联队长重松受重伤。1941年,唐淮源率领该军在张家镇守备。1941年5月,日军纠集伪军发动中条山战役。第十二军第34师被临时划拨唐淮源的第3军指挥,负责中条山东线的守卫。因战况不利,唐淮源受困于山西夏县,5月12日在悬山自杀,重庆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34师师长公秉藩被俘变节。第12师师长寸性奇壮烈阵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9月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第7师师长李世龙突围。吕继周继任第12师师长。

1941年7月1日,该军重组,周体仁(该部出身,第五集团军参谋长)任军长,李世龙任第三军副军长兼第七师师长。1943年转隶第八战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1]:351943年新3师编入该军。1944年4月15日周体仁调升第34集团军(总司令李文)副总司令,李世龙接任军长。 1945年1月,第三军转隶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1]:35第三十六军军长罗历戎(四川渠县籍黄埔二期)与第三军军长李世龙对调职务,李世龙兼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下辖7师,师长李用章。12师,师长陈子干。新3师,师长邱开基(原任沈元镇)。

1940年6月29日,张岚峰和平救国军第一军所部第一路司令曹大中、第二路司令宋克宾 、第三路司令孙敬轩趁张岚峰到开封参加苏豫边区绥靖司令胡毓坤就职典礼之机,将1.7万人拉走反正,张岚峰部仅剩2,000余人。1940年7月26日国民政府把反正部队授予新编第七军番号,隶属第一战区。和平救国军第一军第一路改编为暂编第25师,师长曹大中,调陕北宜川驻防,沿途逃亡极多,所剩无几,由突击兵团补充。1942年6月曹大中升任第八十军副军长,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十六期总队长黄埔三期的刘英继任师长。辖:

  • 第1团:第一军补充团改编。团长潘如海/朱建贞
  • 第2团:第十九路军61师121旅363团,团长劳冠英。后为第61师补充团,在韩城担任河防。1942年改编为暂25师2团。团长程怡福
  • 第3团:第七十六军补充团改编。团长萧/张公。

1944年调韩城担任河防。11945年7月,新七军裁撤,暂编第25师改称第32师转隶第三军,渡河至闻喜县河津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

1945年10月4日从晋南开拔,10月31日进驻石门市

  • 军长
  • 副军长杨光钰(黄埔二期)
  • 军参谋长萧健
  • 军政治主任彭相贤
  • 军部直辖
    • 特务营:3个步兵连,1个警卫连
    • 炮兵营:3个连,每连日式山炮4门
    • 通信营:一连总机与有线电话,二连架设,无线排(电台4部)
    • 辎重营:一连扁担,二连胶轮大车,三连骡马
    • 工兵营:一连桥工,二连爆破,三连土工,通讯排
    • 汽车队:一吨半卡车40台
    • 野战医院
    • 担架排
  • 第7师
  • 第32师 师长刘英,副师长彭定颐 参谋长贺定纪(黄埔六期)
    • 第94团团长朱建贞,副团长梁广容
    • 第95团团长程怡福(十九路军行伍出身)/王孟湘(黄埔六期),副团长杨天一
    • 第96团团长张公,副团长童良初

1946年该军归保定绥靖公署辖制。

1947年10月罗历戎率领军部、第七师驰援保定。离开石门前,下令枪杀了狱中羁押的政治犯。清风店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被晋察冀野战军全歼。[1]:35

1948年初,整编第三十八师第十七旅与新编第九师、暂编第三师等部合编为第三军,许良钰任军长。同年5月,改编为整编第十六师,原军长许良钰任师长。下辖整编第17旅,王作栋任旅长;新编第9旅,于戒需任旅长;暂编第3旅,陈留陵任旅长。9月,整编第十六师改称为第三军,隶属西安绥靖公署。暂编第3旅改为第250师。[1]:351949年底,该军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团编成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四川西部新津邛崃地区。[1]:3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 (编). 《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