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图波列夫TB-3轰炸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图波列夫TB-3(ANT-6)
Zveno计画中的TB-3
类型 重型轰炸机
制造商 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协会英语Voronezh Aircraft Production Association
设计者 安德烈·图波列夫
首飞 1930年12月22日
起役日期 1932年
退役日期

1939年 苏联空军(官方说法)

1945年 苏联空军(实际)
状态 退役
主要用户 苏联空军
俄罗斯航空
生产年份 1932年–1934年, 1935年–1937年
制造数量 818架
发展自 图波列夫TB-1轰炸机
发展为 图波列夫ANT-16英语Tupolev ANT-16

图波列夫TB-3(俄语:Тяжёлы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罗马化Tyazholy Bombardirovschik,意为重型轰炸机;民用型则称为ANT-6)是1930年代苏联空军列装的重型轰炸机,并被使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悬翼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1939年,TB-3本来因过时而正式退役,但TB-3仍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轰炸和运输工作。 TB-3也以Zveno计画战斗机母机和轻型战车运输机的角色参加战斗。

研发

[编辑]

1925年,苏联空军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提出一个重型轰炸机的设计要求:必须达到2000匹马力和固定或可收起的两轮起落架。图波列夫设计局在1926年开始设计并于1929年定案。TB-3是以图波列夫设计局的TB-1轰炸机作为设计基础,起初打算使用平均输出600匹马力的Curtiss V-1570英语Curtiss V-1570“征服者”发动机, 后来在生产时改为米库林 M-17英语Mikulin M-17(修改过的BMW VI英语BMW VI引擎)。1930年3月21日,TB-3的试作模型受到核可,1930年10月31日,首架原型机完成。原型机在1930年12月22日由米哈伊尔·格罗莫夫英语Mikhail Gromov (military)试飞。试飞期间,由于机体发生振动导致油门关闭,使得飞机差点坠毁,总体而言试飞算是成功。1931年4月20日,苏联空军批准使用M-17引擎的ANT-6大量生产。

TsAGI设计的TB-3原型机改用具有730匹马力的BMW VIz 500引擎,有较大的散热器和木制固定节距螺旋桨。单轮起落架被认为太过脆弱,取而代之的是 1,350 mm × 300 mm(53英寸 × 12英寸) 的转向架加上两个轮子的起落架。第一批预先生产的TB-3-4M-17机型在1932年1月4日由A·B·尤马舍夫(A.B.Yumashev)和I·F·佩德洛夫(I. F. Petrov)进行首次试飞。意料之外的是,随后的大规模生产,实际生产出来的机型,重量高过原型的10-12%,这大大影响了飞机的性能。主因是原料过高的误差容忍度使飞机所使用的钢板、管线比起精心制作的原型机还要更重、更厚。飞机也粗鲁的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迷彩。工厂依照建议,提供工人自机体上每减少1公斤(2.2英磅)就给予100卢布的报酬。在设计局各方面的努力下,使得飞机减轻1000多公斤(2200英磅)。尽管如此,生产出来的飞机实际重量可能彼此不同,差异可能到几百公斤都有。

1933年,一架TB-3-4M-17借由移除炮台和炸弹挂架、封住开口、安装路轮罩,来使得飞机更加流线。这仅增加最高空速4.5%和些微的最大作战范围。图波列夫的结论是,流线化对大型和缓慢的飞机来说,流线化的效益微乎其微。为了研究具波纹的飞机表层,在1935年1月至2月,一架TB-3-4AM-34R在机身上增加了波纹复盖物。这增加了5.5%最快空速和27.5%的最高飞行高度。采用四叶螺旋桨后,对TB-3的爬升率有明显的增加。

飞行纪录

[编辑]
  • TB-3-4M-34R创下连续飞行18小时30分钟的纪录。
  • TB-3-4-34FRN由A·B·尤马舍夫驾驶并记录了在各载重状况下的最高飞行高度:
    • 1936年9月11日:载重5000公斤的情况下可爬升到8,116米(26,627英尺),同年10月28日增加到了8,980米(29,460英尺)。
    • 1936年9月16日:载重10,000千克(22,000英磅)的情况下,最高可爬升到6,605米(21,670英尺)。
    • 1936年9月20日:载重12,000千克(26,000英磅)的情况下,最高可爬升到2,700米(8,900英尺)。

设计

[编辑]
紧急降落后的TB-3,1940年3月,冬季战争时拍摄

TB-3的结构是全金属建造而成,飞机的主构造采用三角槽型钢管,外层以具波纹状的非应力金属覆盖,厚度0.3毫米(0.012英寸)到0.8毫米(0.031英寸)不等。波纹深13毫米(0.51英寸),波纹跟波纹间距50毫米(2.0英寸)。机翼结构是由内四角异型管组成。1934年,因为高速钢的发展,TB-3的翼展从39.5米(130英尺)增加到41.85米(137.3英尺)。人员可著软底鞋在飞机表面任何地方行走,且不会使飞机受损,此外,将机翼前缘向下摆动,可以形成一条维修引擎的通道。控制系统包含以电缆驱动的可变倾角尾翼和当某边引擎失效时启用的平衡补偿系统。被固定住的主起落架并没有配置煞车,燃料库没有防火或防漏机制。不过,引擎有内部灭火系统。TB-3安装的M-17引擎理论上在没有火星塞化油器污垢时,能够提供最大3,250千米(1,750海里;2,020英里)的航程。TB-3装有轻机枪作为自卫武器,分别被安装在五个炮塔,一个在机鼻、两个在机体上方中间位置,以及在两侧引擎中间各有一个可伸缩的“垃圾桶”,里面各有一挺机枪。在后期型,机体上方的其中一挺机枪被移到机尾。

服役纪录

[编辑]
正在等候登上TB-3的伞兵
TB-3悬挂著一台T-27小战车英语T-27
北海航路管理局(Glavsevmorput,GUSMP)英语Chief Directorate of the Northern Sea Route的TB-3民用版:ANT-6

苏联

[编辑]

TB-3被使用在对日本的1938年8月6日哈桑湖战斗,43架轰炸了反复争夺的几个高地;1939年诺门罕战役,出动了500架次以上用于夜间轰炸,还大量用于军事空运。对芬兰冬季战争中。虽然它在1939年被正式退役。然而,1941年6月22日,德苏战争开始时,苏联空军依旧拥有516架可运作的TB-3,另有25架属于苏联海军航空兵。由于驻扎地远离苏联西部边界,TB-3从首波德国空袭中避免了灾难性的损失,在这之后TB-3在该年6月23日起编入第三重型轰炸机团(TBAP)担任夜间轰炸。但由于前线对地支援飞机与战斗机大量损失,TB-3必须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在昼间执行轰炸任务,缓慢的航速导致易于被地方高射炮击中;虽然有环形防御火力,但在现代战斗机面前等于无。1941年8月时,TB-3占了苏联轰炸机部队的25%。但TB-3很适合作为夜间轰炸机,低航速使得命中精度高;机队中积累了大批精英空勤人员,一夜可执行三趟出击任务。TB-3几乎参加了一直到1943年苏联所有主要的战斗,包括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史达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围城战库尔斯克会战。1941年,苏联各种原因损失了超过40架TB-3。1945年1月,第18航空军仍然拥有十架可运作的TB-3。TB-3广泛被使用在货物和伞兵运输,最多可携带35士兵。在战争前五个月,TB-3累计运送了2,797吨的物资和2,300名人员。TB-3也被用在几个特殊的项目,例如:Zveno计画的战斗机母舰和空运或空降轻型T-27英语T-27T-37T-38坦克。1941年8月1日,两架属于Zveno计画战斗团的TB-3,各携带了两架各携带了一对250千克(550英磅)炸弹的伊-16,以自身无损失的状况下,摧毁了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口中的油库。1941年8月11日和13日,Zveno计画战斗团成功地破坏了在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上的卡罗一世国王桥英语Anghel Saligny Bridge。Zveno计画在1942年因为母舰过于脆弱而结束。

为了表彰TB-3在战争中的贡献,1945年6月18日的首次战后航空游行,有三架TB-3出现在其中。

中华民国

[编辑]

1937年10月,苏联以144万美元价格对华军售并立即交付6架TB-3。这笔交易后来列入了1938年3月1日在莫斯科签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间关于实施伍仟万美金信用借款条约》,即抗战时期苏联第一次对华军事贷款,年息3%,从1938年10月31日起五年内还清。[1]并列入1938年3月3日签订的苏联对华军售总价30,321,164美元的第一份合同之中。[2]TB-3由苏联志愿航空队驾驶于1937年10月27日飞抵迪化,10月31日飞抵兰州,由中国空军第8大队第10中队接收。11月30日5架由苏中混合机组驾驶经汉口飞抵南昌。[3]12月13日从南昌机场试图起飞转场吉安机场前夕,被日机炸毁2架、炸伤2架。12月25日修复后的2架与完好的1架返回兰州,当运输机使用。其中,1938年3月16日,第8大队第10中队分队长郭家彦中尉(26岁,空军军官学校第二期航空班)与张君泽少尉(24岁,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第二班(洛阳空军军校)航空班)驾驶的1602号TB3重型轰炸机在兰州拱星墩机场起飞去武汉,因单发失效,从平凉上空返航,在在兰州皋兰山营盘岭的山谷坠毁,机上运送的彼得·伊万诺维奇·阿列尼柯夫大尉以下共计20名苏联援华航空队人员[4]仅有坐在机尾部的2人生还,机组以及机上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高级翻译李仲武、南京无线电台台长张培泽、航空机械士许振球[5]等人全部丧生。[6]所有遇难者葬于兰州机场南山烈士陵园。1944年以中国空军驻兰州的第四路军司令罗机署名的《空军第四军烈士墓记》碑文:“二十七年三月,东岗镇口机张君泽、李仲武等三十余烈士”。

型号

[编辑]
伞兵从TB-3跳下

资料来源:Shavrov

TB-3-4M-17

[编辑]

第一个生产版本,大约一半的TB-3都是这个型号。

TB-3-4M-34

[编辑]

使用修改过散热器的米库林AM-34 发动机,增加了油冷却器,约十架左右。

TB-3-4M-34R

[编辑]

使用减少齿轮箱数量的米库林AM-34R引擎,大大改进了性能,并在尾翼安装了额外的炮塔,尾轮改用液压制动,以空气动力学改进的机翼、机身,加入散热器和可伸缩的风力发电机。

TB-3-4-34RD

[编辑]

精简机身和煞车的长程演示飞机。一些飞机使用直径2米(6.6英尺)的单轮起落架和三叶金属螺旋桨。1933年到1934年间,曾用于飞往华沙、巴黎和罗马的航班。

TB-3-4-34RN

[编辑]

使用AM-34RN引擎的高海拔版本,四片螺旋桨在另外两片螺旋桨外侧,使用直径2米(6.6英尺)的机轮,使用ShKAS机枪,在4,200米(13,800英尺)飞行时,最高空速为288千米每小时(156节;179英里每小时)公里每小时,巡航高度7,740米(25,390英尺)。1935年8月投入测试。

TB-3-4-34FRN/FRNV

[编辑]

使用AM-34FRN/FRNV发动机,增加了马力输出并使用四螺旋桨叶片、空气动力学的改进,包括精简炮台,机轮安装了煞车,最高时速超过300千米每小时(160节;190英里每小时)。

TB-3D

[编辑]

预计使用750匹马力的Charomsky AN-1柴油引擎,原本预估作战范围可达4,280公里,因为其他特性不如TB-3-7-34RN而未投产。

G-2

[编辑]

使用M-17和M-34发动机的退役TB-3,被俄罗斯航空转用于货运业务。

ANT-6-4M-34R“Aviaarktika”

[编辑]

封闭机体的TB-3,被用于1937年的北极远征,使用直径2米(6.6英尺)的机轮和三叶金属螺旋桨。

用户

[编辑]
中华民国
苏联

事故和事件

[编辑]
1938年3月17日
一架Polyarnaya Aviatsiya G-2(CCCP-N210)在降落Bukhta Teplits时坠毁;地面的大雾迫使机组员重飞。因为差劲的CRM ,机组员将飞机再次飞入浓雾中。飞机高度持续降低,直到起落架卡在雪中,且剥去了起落架,造成飞机坠毁;机上七名成员皆幸存,但这架飞机后来被注销报废。
1941年3月14日
一架俄罗斯航空的G-2(CCCP-L1496)因为失速而在乌兹别克的Begovat附近坠毁。当时飞机受到乱流影响,导致飞机高度下降,机组员试图爬升,但却导致飞机失速。该意外导致基上六名机组员全数罹难。当时该机正在执行Tashkent到Fergana的货运服务。
1941年8月27日
一架俄罗斯航空的G-2(CCCP-L1996)在迫降时撞上了土库曼Kizyl-Arvat附近的小山,导致机上九名乘客中有六名罹难。当时该机正在执行Tashkent到Ashgabat的货运服务。
1941年12月26日
一架俄罗斯航空的G-2(CCCP-L3043)在哈萨克Dmitriyevka(现在Bayserke)附近坠毁,原因是飞机在转向时,使飞机高度降低而坠地,机上34名乘员有26名在该意外中罹难,包括了哈萨克执政党的高级成员和国家官员。当时该机正在执行运送人员从Alma-Ata (现在Almaty)到Karaganda和Kazant的任务。这次坠机对G-2的生涯来说是致命的。
1941年12月29日
一架俄罗斯航空的G-2(CCCP-L2010)坠毁在阿姆河附近的Chardzhou机场,机上36名乘员有7名在该次意外罹难。当时该机正在进行从Chardzhou–Urgench的航班。

性能规格(TB-3-4M-17F, 1934 model)

[编辑]
Tupolev TB-3


基本信息

  • 机组:四人

性能

  • Time to altitude: 5 min to 1,000米(3,300英尺), 29 min to 3,000米(9,800英尺)
  • Best turn time: 40 seconds
  • Takeoff roll: 300米(980英尺)
  • Landing roll: 330米(1,080英尺)

武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孟德智.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03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2. ^ 斯拉德科夫斯基. 《苏中经贸关系史 1917-1974年》. 1977. 莫斯科. : p.12. 
  3. ^ 《苏联曾援华四发重型轰炸机》. 新浪军事网站. 2017-02-09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4. ^ 王文元.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传来空难烈士名单》. 兰州晨报. 2013-12-11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5. ^ 许振球. 《76年前兰州空难中的常州烈士》. 常州日报. 2014-08-19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发表于2014年8月19日《常州日报》B2版
  6. ^ 袁志学(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 《抗战初期,兰州发生的惊天空难》. 兰州晨报. 2013-09-14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书目
  • Duffy, Paul; Kandalo, Andreiv. Tupolev:The Man and His Aircraft. 英国舒兹伯利: Airlife Publishing. 1996. ISBN 1-85310-728-X. 
  • Gordon, Yefim; Rigmant, Vladimir. OKB Tupolev: A History of the Design Bureau and its Aircraft. 英国莱斯特郡欣克利: Midland Counties Publishing. 2005. ISBN 1-85780-214-4. 
  • Gunston, Bill. The Osprey Encyclopedia of Russian Aircraft from 1875 – 1995. 伦敦: Osprey Aerospace. 1995. ISBN 1-85532-405-9. 
  • Victor, Kulikov; C. Masslov, Michael. Les Bombardiers Quadrimoteurs Sovjetiques Tupolev TB3 & Petkyakov PE8. 法国乌特罗: Lela Presse. 2001. ISBN 2-914017-05-7 (法语). 
  • Shavrov V.B. Istoriia konstruktskii samoletov v SSSR do 1938 g. (3 izd.). Mashinostroenie. 1985. ISBN 5-217-03112-3. 
  • Alex Vanags-Baginskis. Chronicle of the Remarkable ANT-6...Progenitor of Blackjack. 航空爱好者英语Air Enthusiast双月刊第35集. 英国肯特郡: Pilot Press. : p.1-p.18. ISSN 0143-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