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夏良胜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良胜
大明太常寺少卿
籍贯江西建昌府南城县
字号字于中,号东洲
出生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逝世嘉靖十七年(1538年)
配偶娶赵氏
出身
  • 正德二年丁卯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 正德三年戊辰科同进士出身

夏良胜(1480年—1538年),字于中,号东洲,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

生平

[编辑]

夏良胜年少即得督学副使蔡清赏识,称“子异日必为良臣,当无有胜子者”。正德二年(1507年)举江西乡试第一名。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六十一名,三甲四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夏良胜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寺博士陈九川等联名上疏:

武宗读毕大怒,夏良胜被罚跪于宫门五日,施杖五十,被除名[2]

夏良胜家乡后,以教书为业。明世宗即位后,恢复官职。尚书乔宇认为其有贤才,奏请其为文选郎中,公正廉洁的官员均多所提拔。大礼议中,屡次偕同众官极力抗争。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因皇帝直接下旨越级晋升,其又坚持不许可。随后被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没有赴任。随后给事中陈洸上疏,附和张璁议论,斥责夏良胜与尚书乔宇结尾朋党,任意排挤他人,被贬为茶陵州知州。《明伦大典》编成后,被黜为民。后因诬陷再次入狱,判杖刑,戍边辽东三万卫。五年后死于卫所。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寺卿[3]

著作

[编辑]

有《中庸衍义》17卷,《东戍录》1卷,《东洲稿》12卷,《东洲初稿》14卷,《东洲诗》8卷。

家族

[编辑]

曾祖夏立诚。祖父夏用理。父夏泉,府通判进阶奉训大夫。母王氏;继母王氏。具庆下,兄胜才、弟胜俊、胜伟[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廷玉等,《明史》(卷189):方今东南之祸,不独江、淮;西北之忧,近在辇毂。庙祀之鬯位,不可以久虚;圣母之孝养,不可以恒旷。宫壶之孕祥,尚可以早图;机务之繁重,未可以尽委。‘镇国’之号,传闻海内,恐生觊觎之阶;边将之属,纳于禁近,讵忘肘腋之患。巡游不已,臣等将不知死所矣。
  2. ^ ·张廷玉等,《明史》(卷189):诸疏既入,帝与诸幸臣皆大怒,遂下良胜、潮、九川、巩、震、鏊诏狱,芬及衍瑞等百有七人罚跪午门外五日。而大理寺正周叙等十人,行人司副余廷瓒等二十人,工部主事林大辂、何遵、蒋山卿连名疏相继上。帝益怒,并下诏狱。俄令叙、廷瓒、大辂等,与良胜等六人,俱跪阙下五日,加梏拲焉。至晚,仍系狱。诸臣晨入暮出,累累若重囚,道途观者无不泣下。而廷臣自大学士杨廷和、户部尚书石玠疏救外,莫有言者。士民咸愤,争掷瓦砾诟詈之。诸大臣皆恐,入朝不待辨色,请下诏禁言事者,通政司遂格不受疏。
  3. ^ ·张廷玉等,《明史》(卷189):良胜既归,讲授生徒。世宗立,召复故官。尚书乔宇贤之,奏为文选郎中,公廉多所振拔。“大礼”议起,数偕僚长力争。及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用中旨超擢,又执不可。由是为议礼者所切齿。以久次迁南京太常少卿,未赴,外转。给事中陈洸上书,傅会张璁等议,斥良胜与尚书宇等群结朋党,任情挤排,遂谪良胜茶陵知州。及明伦大典成,诏责前郎中良胜胁持庶官,酿祸特深,黜为民。初,良胜辑其部中章奏,名曰铨司存稿,凡议礼诸疏具在。为雠家所发,再下狱。论杖当赎,特旨谪戍辽东三万卫。逾五年,卒于戍所。穆宗立,赠太常卿。
  4.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正德三年戊辰科进士登科录》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八十九》,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