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孙中山文献馆

坐标23°07′37″N 113°15′56″E / 23.12694°N 113.26556°E / 23.12694; 113.26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07′37″N 113°15′56″E / 23.12694°N 113.26556°E / 23.12694; 113.26556

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北路71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3年
编号10-51
认定时间2022年7月23日
保护历史
2002年7月8日,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的图书馆外景。

孙中山文献馆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间公共图书馆,位于越秀区文德路81号,原为市立中山图书馆,现在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德路分馆(少儿部)。馆舍是宫殿式建筑物,绿瓦朱檐,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2002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公布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

[编辑]

民国十六年(1927年),旅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华侨为纪念孙中山,集资兴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Sun Yat Sen Memorial Library,Canton),由时任广东省立襄勤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林克明教授设计。1929年,市中山图书馆在文德路原广府学宫上破土动工,并于1933年10月15日落成开幕,伍智梅任首任馆长。

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原为广府学宫,曾历经宋、元、明、清几代,学宫就建在番山边上。沿梯级登上番山,山坡上有一个小亭子名“番山亭”,此乃广府学宫的遗迹。但番山亭为后来所重建。而大院中央的翰墨池就是在学宫时期已存在。

开幕不久后,广东省教育厅以省图与市图相距甚近、省图书多而馆舍小、市图馆舍大而书少等理由,下令将省图并入市图。广东省立图书馆藏书5.3万馀册,文献移交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还有部分藏书移送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1934年2月,省图原址改为广东省立编印局。1938年8月广州沦陷,市立中山图书馆将5万馀册珍贵图书辗转运至广西象县石龙等地,市图停办。

1941年7月30日,伪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在惠爱路(中山四路番禺学宫落成,接收了原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未转移出的7万馀册藏书。

1945年抗战胜利,杜定友兼任市立中山图书馆复办筹备处主任。1946年3月11日,市图重新开放。战后数年间,因政局动荡、通货膨胀,省图和市图经费严重不足,生存艰难。1949年6月1日,广州市教育局下令裁撤市图,仅馀两人留守。

1949年10月14日中共建政。10月25日,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接管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1950年1月3日,市图正式恢复开放。1951年3月,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被改名为“广州市中山图书馆”。

1955年3月,省文化局和市文化局称省市两馆相距很近,要求两馆合并。1955年5月,省市两馆正式合并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简称“中山图书馆”。因两馆馆址均在文德路,故称原省图为“南馆”(文明门外聚贤坊,即文德路62号),原市图为“北馆”,合并后馆藏达93万多册。

1986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迁到文明路新馆后,北馆成为广东文献专藏所在地,至1989年正式对外称孙中山文献馆。文献馆有183名职员,藏书265万册,收藏有孙中山各类专著、传记、研究资料、手迹、照片、录音唱片、辛亥革命资料及纪念品等。以孙中山文献、广东地方文献、南海诸岛资料和华侨史料为其馆藏特色。内有报告厅、展览厅、阅览室等。[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第101期·广州建筑 孙中山文献馆 沉淀下来的总是精华.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