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已开发国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eveloped country”的各地常用名称
图中蓝色部分代表已开发国家或地区,红色代表最低度开发国家,橙色代表其馀的开发中国家。(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联合国之分类)
中国大陆发达国家
台湾已开发国家、先进国
港澳已发展国家
新马先进国家
日本、韩国先进国
先進国 senshinkoku ?
선진국先進國 seonjinguk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经济体[1]
世界银行高所得经济体[2]
World map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按类型(根据2021年数据,发布于2022年)世界分布图
  •   极高
  •   高
  •   中
  •   低
  •   没有数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会员国
已开发国家人口成长

已开发国家(英语: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先进国工业化国家高所得国家[3][4]),指相对于其他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而言,具有较高生活水准发达经济和先进技术基础设施的主权国家。最常见的评价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GDP人均收入工业化水平、广泛的基础设施数量与一般生活水平。[5]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后工业经济,亦即服务业(第三产业)比工业(第二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该点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对比,后者通常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甚至是前工业化或仍然是农业化的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可能被定义为最不发达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15年,发达经济体占全球名义GDP的60.8%,若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则为42.9%。[6]

定义与标准

[编辑]

目前国际上对发达国家的定义依然存在争议,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人均名义GDP(以2021年为例)达20,000美元可做为一个最基础的门槛——与美国于1960年代的发展水平类似。[7]

其他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中,经济标准占主导地位,当中又包含两个次标准:一为人均收入,即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通常较高;二为工业化:即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通常是其境内的主导产业。

同时,近年来亦越发流行使用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标准,该指数主要结合一国的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及受教育水平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赋分。按照该标准,发达国家即人类发展指数达“极高”的国家。然而,该指数仍然有不足之处,如人均净财富英语List of countries by wealth per adult及货品相对质量没有被纳为赋分项。正因如此,部分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的人类发展指数国际排名可能会偏低。[8][9]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英语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的说法。

在联合国系统内,没有指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既定公约。[10]

而且它也指出:

指定“发达”和“发展中”是为了统计上的方便,不一定表示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进程中所达到的阶段的判断。[10]

相似词汇

[编辑]

与发达国家概念相关的术语包括 “先进国家”、“工业化国家”、“较发达国家”(MDC)、“经济较发达的国家”(MEDC)、“全球北方国家”、“第一世界国家”和 “后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这个词可能有些含糊,因为工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定义。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英国,其次是比利时。后来它进一步扩散到德国美国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然而,根据一些经济学家,如杰弗里·萨克斯的观点,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主要是20世纪的现象。[11]

马瑟斯·瓦克尔纳格尔英语Mathis Wackernagel将国家的二元标签称为“既不是描述性的,也不是解释性的。它只是对GDP迷信的一种不经意和具有破坏性的认可。在现实中,不存在两种类型的国家,而是有200多个不同的国家,它们都面临着相同的自然法则,但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特点”。[12]

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国家名单

[编辑]

名单

[编辑]

综合世界银行[2][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机构发布的资料来看,已开发国家/地区有以下这些[14]

成为已开发经济体年份 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年份 国家/地区 区域 人口[15] 面积(km²)[16] 人口密度
2001年 1988-  赛普勒斯 亚洲-西亚 1,244,100 9,251 134
1997年 1987-  香港 亚洲-东亚 7,291,600 1,106 6,593
1997年 1987-  以色列 亚洲-西亚 9,681,900 20,770 466
1990年以前 1987-  日本 亚洲-东亚 124,840,000 377,972 330
1997年 1995-1997、2001-  韩国 亚洲-东亚 51,844,800 100,210 517
2016年[注 1] 1994-  澳门 亚洲-东亚 682,300 30.4 22,444
1997年 1987-  新加坡 亚洲-东南亚 5,637,000 728 7,743
1997年 1987- 台湾 亚洲-东亚 23,894,300 36,197 660
2021年[注 1] 1990-  安道尔 欧洲-南欧 72,500 468 155
1990年以前 1987-  奥地利 欧洲-中欧 8,654,200 83,858 103
1990年以前 1987-  比利时 欧洲-西欧 11,568,000 30,528 379
2009年 2006-  捷克 欧洲-中欧 10,572,000 78,866 134
1990年以前 1987-  丹麦 欧洲-北欧 5,843,347 43,094 136
2011年 2006-  爱沙尼亚 欧洲-东欧 1,296,300 45,100 28.7
1990年以前 1987-  芬兰 欧洲-北欧 5,601,900 338,145 16.6
1990年以前 1987-  法国 欧洲-西欧 65,569,000 551,500 119
1990年以前 1987-  德国 欧洲-中欧 81,427,000 357,022 228
1990年以前 1996-  希腊 欧洲-东南欧 10,800,000 131,957 81.8
1990年以前 1987-  冰岛 欧洲-北欧 337,700 103,000 3.3
1990年以前 1987-  爱尔兰 欧洲-西欧 4,739,300 70,273 67.4
1990年以前 1987-  义大利 欧洲-南欧 59,984,000 301,318 199
2014年 2009、2012-  拉脱维亚 欧洲-东欧 1,887,800 64,600 29.2
不适用[注 2] 1994-  列支敦斯登 欧洲-中欧 37,623 160 235
2015年 2012-  立陶宛 欧洲-东欧 2,713,300 65,300 41.6
1990年以前 1987-  卢森堡 欧洲-西欧 613,000 2,586 237
2008年 1989、1998、2000、2002-  马尔他 欧洲-南欧 423,500 316 1340
不适用[注 2] 1994-  摩纳哥 欧洲-西欧 37,400 2.02 18515
1990年以前 1987-  挪威 欧洲-北欧 5,446,700 385,054 14.1
1990年以前 1987-  荷兰 欧洲-西欧 17,291,000 41,528 416
1990年以前 1994-  葡萄牙 欧洲-南欧 10,189,000 91,982 111
2012年[注 1] 1991-1993、2000-  圣马力诺 欧洲-南欧 32,572 61 534
2009年 2007-  斯洛伐克 欧洲-中欧 5,439,900 49,033 111
2007年 1997-  斯洛维尼亚 欧洲-东南欧 2,078,800 20,256 103
1990年以前 1987-  西班牙 欧洲-南欧 45,806,000 505,992 90.6
1990年以前 1987-  瑞典 欧洲-北欧 10,071,000 449,964 22.4
1990年以前 1987-  瑞士 欧洲-中欧 8,645,100 41,284 210
1990年以前 1987-  英国 欧洲-西欧 66,366,000 243,610 273
不适用[注 2] 1987-  百慕大 美洲-北美 66,364 54 1220
1990年以前 1987-  加拿大 美洲-北美 37,281,000 9,984,670 3.73
2016年[注 1] 1989、2002-  波多黎各 美洲-北美 3,474,182 9,104 382
1990年以前 1987-  美国 美洲-北美 329,100,000 9,629,091 34.2
1990年以前 1987-  澳大利亚 大洋洲 25,321,000 7,692,024 3.29
1990年以前 1987-  新西兰 大洋洲 4,642,800 270,534 17.2

参考指标

[编辑]

下表列出若干发达国家之参考指标,不同指标的可靠性程度不一,部分指标仅包含国家,另外部分指标以经济体为单位。经济标准中的人均GDP指标并未纳入下表,其排名请参见该条目。

缩写解释
HIE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收入会员国[17] DAC 发展援助委员会英语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DAC)会员国[18]
CIA AE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发达经济体[19] IMF A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经济体[1]
WB HIE 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2] HDI VH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极高(>0.8)的国家[20]
QoL 30 经济学人信息社生活水平指数前30名国家[21] CDI 全球发展中心英语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CGD)发展职责指数英语Commitment to Development Index(CDI)国家[22]
NBC 30 新闻周刊世界最好国家前30名国家[23] LPI 30 列格坦英语Legatum全球繁荣指数前30名国家[24]
G7 七国集团成员[25]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被认定为发达经济体之前没有数据,即“不适用”。
  2. ^ 2.0 2.1 2.2 因为没有数据,所以是“不适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IMF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名单(2018年10月期《世界经济展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32–135页.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2. ^ 2.0 2.1 2.2 World Bank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World Bank.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英语). 
  3. ^ FIsCAl PolICy AnD InClusIve Growth In ADvAnCeD CountrIes: theIr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AsIA (PDF).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6) (英语). 
  4. ^ Monica, 1776 Main Street Santa. Advanced Countries Will Benefit Most from Progress in Technology, with Lesser Benefits to Other Nations. www.rand.org.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英语). 
  5. ^ 存档副本. [201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6. ^ World Bank. Constant GDP per capita for the United States. FRE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1960-01-01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7. ^ Developed Economy. Investopedia.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英语). 
  8. ^ The Courier.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4 [20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March 2020) (英语). 
  9.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Economics Help. [201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December 2020) (英国英语). 
  10. ^ 10.0 10.1 Millennium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orld and regional groupings.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Note b. 2003 [13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February 2005). 
  11. ^ Standard Country and Area Codes Classifications (M49): Developed Regions.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13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7). 
  12. ^ Wackernagel, Mathis; Beyers, Bert. Ecological Footprint: Managing Our Biocapacity Budget. Gabriola Island, BC, Canad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19: 132 [20 January 2021]. ISBN 978-0865719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December 2019). 
  13. ^ How does the World Bank classify countries?. World Bank. [2015-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14. ^ World Economic Outloo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2008, p. 236, first complete paragraph, line 14.
  15. ^ 美國中情局 世界各國人口數據.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16. ^ 美國中情局 世界各國面積數據.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17. ^ Doing Business 2019 Fact Sheet: OECD High-Income (PDF). 世界银行.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6) (英语). 
  18. ^ Peer Reviews of DAC Members. OECD. [201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7) (英语). 
  19. ^ CIA发达经济体名单(《世界概况》). 美国中央情报局. [201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英语). 
  20. ^ 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 and Indicators: 2018 statistical update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2–25页.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22) (英语). 
  21. ^ The world in 2005: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quality-of-life index (PDF). The Economist. [2016-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8-02) (英语). 
  22. ^ The Commitment to Development Index.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0) (英语). 
  23. ^ Find out world's best countries to live in. 中国网(来源:Newsweek). 2010-08-18 [201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英语). 
  24. ^ The 2021 Legatum Prosperity Index. Legatum Institute. [2021-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英语). 
  25. ^ 八大工業國組織如何形成. 大纪元.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中文). 
  26. ^ 人類發展指數(HDI). 行政院主计总处. 2018-10-30 [2018-12-26]. (原始内容 (Excel)存档于2017-08-11) (中文(台湾)). 
  27. ^ Macau in Figures, 2018.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