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奇那陨石
外观
布莱奇那陨石 | |
---|---|
类型 | 原始无球粒陨石 |
分类 | 小行星的无粒陨石 |
群 | 布莱奇那群 |
组成 | 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硫化铁、 铬铁、氯磷灰石、镍黄铁矿、陨铁、熔体杂质 |
国家 | 澳大利亚 |
地区 | 南澳大利亚 |
坐标 | 31°18′00″S 138°23′00″E / 31.300000°S 138.383333°E |
坠落陨石 | 否 |
发现日期 | 1974年5月26日 |
总已知重量 (TKW) | 202.85克(7.155盎司)(2个碎片) |
命名和发现
[编辑]布莱奇那陨石以澳洲南部的布林曼(Blinman)命名,B.M.伊芙于1974年5月26日在31°18′00″S 138°23′00″E / 31.300000°S 138.383333°E发现两块碎片,总重量约200公克[1]。
描述
[编辑]布莱奇那陨石的矿物成分是橄榄石(80%)、长石(10%)、单斜辉石 (5.5%)、铁硫化物(3%)、铬铁(0.5%)、氯磷灰石(0.5%)和黄铁矿 (0.3%),还有微量的陨铁。熔体杂质包括玻璃与斜方辉石和长石。化学和矿物成分与夏夕尼陨石相似,但微量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2]。
母体
[编辑]分类
[编辑]在1978年被归类为与夏夕尼陨石相同[3],但是在1983年对微量元素的分析显示布莱奇那陨石与夏夕尼陨石基本上并不相同。因此布莱奇那陨石成为一种新陨石群的标本,被分为布莱奇那群[2]。迄今,此一分类仍然是有效的[1][4]。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Brachina. Meteoritical Society. [15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 ^ 2.0 2.1 2.2 Nehru, C. E.; Prinz, M.; Delaney, J. S.; Dreibus, G.; Palme, H.; Spettel, B.; Wänke, H. Brachina: A new type of meteorite, not a chassignit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 January 1983, 88 (S01): B237. Bibcode:1983JGR....88..237N. doi:10.1029/JB088iS01p0B237.
- ^ Graham, A. L. The Meteoritical Bulletin http://articles.adsabs.harvard.edu/cgi-bin/nph-iarticle_query?bibcode=1978Metic..13..327G&db_key=AST&page_ind=4&plate_select=NO&data_type=GIF&type=SCREEN_GIF&classic=YES. 1978, 55: 331 [15 December 2012].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Grady, Monica M. Catalogue of meteorites 5th ed. rev. and en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6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