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恒星黑洞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恒星黑洞(Stellar black hole)是一种大质量恒星(20倍太阳质量,但其真实质量并未证实,而且也取决于其他变数)引力坍塌后所形成的黑洞,可以借由伽玛射线暴超新星来发现它的踪迹,其质量是五至数十倍的太阳质量。目前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黑洞是15.65±1.45倍太阳质量。另外,也有证据证明IC 10 X-1 X-ray是一个拥有24至3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黑洞。

根据广义相对论,可以存在任何质量的黑洞。质量越少,形成黑洞所需的密度就越高(参看史瓦西半径)。直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制造少于1太阳质量的黑洞方法。但如果它们存在,它们极有可能是微黑洞

恒星引力坍塌是一个形成黑洞的自然过程。当恒星寿终正寝时,即所有能量耗尽后,引力坍塌是无可避免的事态。如果恒星的坍塌质量低于临介值时,将会生成白矮星中子星致密星。这些星体拥有最大的质量,所以,如果致密星的质量超过此临介值时,引力坍塌会继续,以致出现引力奇点,形成黑洞。虽然还没证实到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但估计也有3倍太阳质量。直至目前为止,质量最小的黑洞大约有3.8倍太阳质量[1]

另外,也有观察证据证明有两种质量比恒星黑洞更大的黑洞,它们是中介质量黑洞(位于球状星团的中心)和超大质量黑洞(位于银河系活动星系核的中心)。

一个黑洞最多只能拥有以下三个特性:质量、电荷角动量(旋转)。所有自然生成的黑洞都会旋转,但并没有确实观察旋转状况。恒星黑洞的旋转是因为恒星的角动量守恒而造成的。

X射线联星系统中的观察质量

[编辑]

当物质从黑洞的伴星转移至黑洞时,在联星系统中的黑洞是可以观测到的。掉落至致密伴星的质量释放出的能量是如此的巨大,使物质的温度升高至数亿度的高温并辐射出X射线;因此可以用X射线观察黑洞,而伴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观察。从黑洞和中子星释放出来的能量有相同的数量级,使黑洞和中子星经常难以区分。

但是,中子星还有其他的特性。它们显示出微差自转,并且有磁场和呈现局部的爆炸现象(热核爆炸)。每当这些特性被观测到,就可以判断密接联星的伴星是中子星。

推导出的质量来自对致密X射线源的观测(结合X射线和可见光的资料),所有被辨认出为中子星的质量都在3-5倍的太阳质量,致密伴星的质量在5倍太阳质量以上的系统都未显露出中子星的特征。结合这些事实,致密伴星的质量在5倍太阳质量以上的越来越可能是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黑洞存在的证据不仅是从地球上观测到的,也来自理论:在如此的联星系统中,除了黑洞之外,没有任何天体可以做为这个致密伴星的天体。如果能直接观察到一个微粒(或一个气泡)坠落进入黑洞的轨道,就可以直接证明黑洞的存在。

恒星质量黑洞的候选者

[编辑]

我们的银河系内有一些恒星质量黑洞的候选者(BHCs),它们比银河中心区的大质量黑洞更靠近我们。这些候选者都是X射线联星系统,致密伴星经由吸积盘从它的伙伴获得质量。这些可能黑洞的质量从3倍至12倍太阳质量[2][3]

          Name           BHC质量(太阳质量) 伴星质量(太阳质量) 轨道周期 (天) 与地球的距离(光年)
A0620-00 9−13 2.6−2.8 0.33 大约 3500
GRO J1655-40 6−6.5 2.6−2.8 2.8 5000−10000
XTE J1118+480 6.4−7.2 6−6.5 0.17 6200
天鹅座 X-1 7−13 ≥18 5.6 6000−8000
GRO J0422+32 3−5 1.1 0.21 大约 8500
GS 2000+25 7−8 4.9−5.1 0.35 大约 8800
天鹅座 V404 10−14 6.0 6.5 大约 10000
GX 339-4 5−6 1.75 大约 15000
GRS 1124-683 6.5−8.2 0.43 大约 17000
XTE J1550-564 10−11 6.0−7.5 1.5 大约 17000
XTE J1819-254 10−18 ~3 2.8 < 25000
4U 1543-475 8−10 0.25 1.1 大约 24000
GRS 1915+105 >14 ~1 33.5 大约 40000
XTE J1650-500 3.8±0.5 [4] . 0.32[5] .

相关条目

[编辑]

恒星质量黑洞候选者:

参考资料

[编辑]
  1. ^ NASA Scientists Identify Smallest Known Black Hole. 2008-04-01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J. Casares: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stellar mass black holes. Prepri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M.R. Garcia et al.: Resolved Jets and Long Period Black Hole Novae. Prepri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 Smallest Black Hole. [200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5. ^ Orosz, J.A. et al. (2004) ApJ 616,376-382.[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olume 616, Issue 1, pp. 376-38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