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范霍延
扬·范霍延 | |
---|---|
出生 | 荷兰共和国 莱顿 | 1596年1月13日
逝世 | 1656年4月27日 荷兰共和国 海牙 |
教育程度 | 埃萨亚斯·范德费尔德 |
知名于 | 风景画 |
运动 | 荷兰黄金时代 |
扬·约瑟夫松·范霍延(荷兰语:Jan Josephszoon van Goyen,发音:[ˈjɑɱ vɑŋ ˈɣoːjə(n)];1596年1月13日—1656年4月27日)是一位荷兰风景画家,他的风景题材范围甚广,包括森林、海洋、河流、海滩、冬景、城市、建筑和农村[1],受其影响的画家众多。他是一位极其多产的艺术家,留下了大约1200幅画作和1000多幅素描。
传记
[编辑]扬·范霍延是鞋匠之子,最初在出生地莱顿当学徒。如同许多同时代的荷兰画家,他在哈勒姆跟随埃萨亚斯·范德费尔德(Esaias van de Velde)学习艺术。他35岁时在海牙建立了永久画室。艺术史学者保罗·克伦肖(Paul Crenshaw)指出,范霍延的风景画很少能拍卖出高价,但他透过提升产量、以颜色有限的廉价颜料稀薄而迅速地作画,弥补了单幅作品的价值不足。尽管他进行了市场创新,但他始终追求更多收入,不仅从事艺术品经销商和拍卖师的相关工作,还透过郁金香和房地产投机。虽然后者通常是一种安全的投资途径,但范霍延却因此欠下巨额债务。保卢斯·波特曾租下他的一栋房子。尽管他似乎开了一间画坊,但只有尼古拉斯·贝尔赫姆(Nicolaes van Berchem)、扬·斯滕和阿德里安·范德卡贝尔(Adriaen van der Kabel)注册成为他的学生。[1]受其影响的画家则要多得多。
在1652年和1654年,他被迫出售自己收藏的绘画和平面艺术作品,随后搬到了一座较小间的房子。1656年在海牙去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仍留下了18000荷兰盾的债务,迫使他的遗孀变卖剩馀的家具和画作。范霍延的麻烦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学生兼女婿扬·斯特恩的早期商业前景,扬·斯特恩于1654年离开海牙[2]。
荷兰绘画
[编辑]17世纪的荷兰画家通常分成四类:肖像画家、风景画家、静物画家或风俗画家。荷兰绘画是高度专业化的,一位艺术家几乎不可能有希望在绘画生涯中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伟大成就。扬·范霍延主要被归类为关注日常生活题材的风景画家。他画了海牙及其周边地区的许多运河以及台夫特、鹿特丹、莱顿和豪达周围的乡下地方。其他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流行的荷兰风景画家还包括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阿尔伯特·克伊普、亨德里克·亚维肯、卢多尔夫·巴克赫伊森(Ludolf Backhuysen )、迈因德特·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 )、阿尔特·范德内尔(Aert van der Neer)。
范霍延的技法
[编辑]扬·范霍延开始作画时,主要使用薄橡木作为基底材。他会先在在画板擦上几层少量的动物皮胶(hide glue ),然后用刀片在整面画板刮擦一层薄薄的有色白铅,作为底层涂料并填补木板的不平处。底色被染成浅棕色,有时呈淡红色或赭石色。
接下来,范霍延会用笔墨快速而不精确地勾勒出要绘制的场景,不会深入研究主题的小细节。 这种以核桃墨绘制的素描在他作品中一些轻微涂抹的区域清晰可见。接著他会以此作为指引进行详细绘制。场景取自户外生活,然后作为参考资料保存在画室中。当时的艺术家的素描很少如今日一般被视为艺术作品。
他会调色板上研磨出一系列中性灰、蓝绿色、赭色和土绿色,看起来就像是从他画的土壤中提取出来的。绘画材料学家雅克·马罗热(Jacques Maroger)认为他以亮光漆油画媒剂(varnish oil medium)作载体将颜料粉磨成颜料,这有助于他涂上可轻易调和的薄层颜料。
透过大量的油画媒剂,画作的深色区域保持非常稀薄且透明。光线照射到这些部分后,会丢失并被吸收进绘画底色中。画中明亮区域的颜料中混合了大量的白铅,被处理得更厚重且不透明。当光线落在画上明亮部分,会被反射回观看者,深具真实感和立体感。一幅完成的画作的表面被巧妙地以画笔挥动和塑造,就像流动、柔软的幕斯。
据艺术史学家H. U. Beck 评价道:“在他于1650年代自由构图的海景中,他达到了创作巅峰,创作出了惊人的完美画作。”[3]
范霍延的一些作品可以在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看到,其中一件来自公共收藏的作品为1643年的《冰上人物的冬天景致》,还展出了其他来自卡门·蒂森(Carmen Thyssen)的收藏(《带有渡船和小屋的河流风景》,1634 年)[4]
传承
[编辑]扬·范霍延备受关注,对他那个世纪的风景画家深具影响力。他的色调是许多人模仿的特点。据荷兰艺术史学院称,他影响了科内利斯·德比(Cornelis de Bie)、扬·库伦比尔(Jan Coelenbier) 、科内利斯·范诺德(Cornelis van Noorde)、 亚伯拉罕·叙瑟尼尔(Abraham Susenier)、赫尔曼·萨夫特莱芬(Herman Saftleven) 、彼得·扬松·范阿斯(Pieter Jansz van Asch)和亚伯拉罕·范贝耶伦(Abraham van Beijeren)。[5]
文森·梵谷写给精神病院的第二封信中提到了范霍延:“透过装设铁窗的窗户,我可以辨认出围墙里有一块小麦地,这是一种具范霍延风格的视角,从上面我看到早晨太阳在光辉中升起。”[6]
图库
[编辑]-
《农舍》 (1628),面板油画,27.5 x 37.5 公分,莱比锡造型美术馆
-
《带桔槔井的农民小屋》(Peasant Huts with a Sweep Well)(1633),面板油画,55 x 80公分。 历代大师画廊
-
《河边的村庄》(1636),面板油画,39.5 x 60公分。 老绘画陈列馆
-
《河口中的帆船与泛舟》(1640),面板油画,77 x 116公分。莱顿布料厅市立博物馆
-
《彩虹风景》(无日期),画布油画,124.5 x 154.5公分,哈尔维博物馆
-
《双橡木风景》(1641),画布油画,88.5 x 110.5公分,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雷雨》(1641),画布油画,137.8 x 183.2公分,旧金山艺术博物馆
-
《河边的风车》(1642),面板油画,29,4 x 36,3公分,伦敦国家艺廊
-
《雷南的风景画》(1646),画布油画,101.6 x 135.9公分,华盛顿国家艺廊
-
《河景》(1646年),面板油画,42.6 x 56.5公分,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
《木制观察塔附近的冰景》(1646年),面板油画,36.5 × 34.3公分,华盛顿国家艺廊
-
《阿纳姆全景》(1646),布面油画,98.5 x 135公分, 艺术宫博物馆
-
《从西北方向看海牙》(1647年),面板油画,66x96.2公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河岸上有船和小屋的河流景观》(1648),面板油画,54 x 73.7公分,波士顿美术馆
-
《河流景观》(1652),面板油画,66.7 x 98公分, 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
-
《暴风雨的海景》(1655),画布油画,110×159公分, 西内布吕科夫美术馆
-
《带渡船和教堂的河流景观》(约1656年),面板油画,47.3 x 66.7公分,波士顿美术馆
资料来源
[编辑]- ^ 1.0 1.1 Jan van Goy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
- ^ Crenshaw, P. (2006) Rembrandt's Bankruptcy. The artist, his patrons and the art market in seventeenth-century Netherlands, p. 23
- ^ H. U. Beck. "Goyen, Jan van." Grove Art Online. Oxford Art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4.
- ^ Goyen, Jan Josephsz. van. 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 [8 Nov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 ^ Jan van Goyen en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
- ^ Vincent van Gogh: The Letters. vangoghletters.org. [10 Nov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外部链接
[编辑]- View of Dordrecht 1644
- Vermeer and The Delft Scho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fully available online as PDF), which has material on Jan van Goyen
- Five artworks by Jan van Goyen, at the online collection of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 Dutch and Flemish paintings from the Hermit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fully available online as PDF), which contains material on Jan van Goyen (cat. n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