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方震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震孺(1585年—1645年),孩未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四十二年二月授沙县知县,四十七年入觐,五月请假归里。泰昌元年十一月考选,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天启初年,巡视南城,他上疏议论魏忠贤,呈《拔本塞源论》说明梃击案移宫案,正直言论震撼朝廷。他巡视南城,宦官张曅等人被讼告,魏忠贤为宦官疏通,他不允许,使魏忠贤更怨恨他。清朝军队攻陷辽阳,他一日连上十三道奏疏,请求增加巡抚,贯通海运,调用边兵;罢免本兵崔景荣,以孙承宗代任。五鼓时分,朝廷下令在门前鞭打公卿,他筹画痛哭。自己请求出师,获诏发公帑二十万;出关后方震孺吊死扶伤,令军民大悦,又上言三岔河六不可依赖,得任命巡按辽东,监督当地军事。就任后他废寝忘餐地工作七个月,有人建议退守广宁,他则请求驻兵振武;又请求令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都获准许。而辽东经抚不和,边疆事务日益败坏,他再上疏言山海地方没有外卫,应该驻兵作眼目,未获理会。次年正月他任满代前候屯,清兵渡过三岔河,巡抚王化贞逃走,使各城士兵溃散,只有前屯不动;参将祖大寿在觉华岛有十多万兵马,方震儒怕他们投降清朝,就渡海和祖大寿见面,慷慨地说:“将军回来,一定相保障你富贵,不回来,我以颈血溅将军。”祖大寿哭泣,他也哭泣,于是二人一同回来,带来无数军民物资[1]

魏忠贤制造冤狱,教唆给事中郭兴治诬陷他私藏赃物入狱,每天一杖,论行死刑。狱卒可怜他忠心,给他饮食。很快献怀太子朱慈炅出生,获得赦免,回归寿州崇祯初年,朝廷打算重用方震孺,刘鸿训当国索要贿赂,他断言拒绝,因此没有再仕途。张献忠包围寿州,长吏刚刚调职离开,他和弟弟方震仲鼓动士民守城,让史可法上奏他的功劳,起用为广西参议,不久再擢官佥都御史

弘光帝继位,朝臣忙于争夺拥戴之功,无意收复国土。方震孺上疏言:“诸臣都高举夹日的功勋,我始终抱哀悼先帝的痛楚,愿意带著一旅与敌寇一决死战。”又以狼兵擅长火器药箭,命副总兵朱之胤统率一千人入卫。遭到马士英阮大铖阻止,敕令还镇。震孺抑郁呕血而卒[2]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五·列传第十一》: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沙县知县,迁湖广道御史。天启初,疏论魏忠贤事,陈《拔本塞源论》,以言梃击、移宫之案,直声震朝廷。巡视南城,中官张曅等被讼,忠贤为请,不从,卒上闻,忠贤益恚怨。清兵陷辽阳,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罢本兵崔景荣,以孙承宗代。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痛哭。因自请犒师,诏发帑二十万。震儒出关,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因言三岔河六不可恃,疏入,命巡按辽东,监纪军事。居不庐、食不火者七月。时议者欲退守广宁,震儒请驻兵振武。又请令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并见从。而经抚不和,疆事益坏。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眼目,不省。明年正月,任满,代前候屯,而清兵渡三岔河,巡抚王化贞走,列城奔溃,惟前屯不动。参将祖大寿有兵十馀万在觉华岛,震儒虑为清用,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儒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儒亦泣,遂携以归,全军民辎重无算。
  2.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五·列传第十一》:忠贤将兴大狱,嗾给事中郭兴治诬以赃私下狱,日一杖比,论大辟。狱卒怜其忠,饮啖之。会太子生,得免,归寿州。崇祯初,欲大用,而刘鸿训枋国,索重贿,震儒不可。自言与杨、左入狱时十七人,今惟惠世扬二人在,白骨再肉,华表重来若再作宦海汨没之想,便是冥顽不宁男子,自是绝意仕途。张献忠围州,长吏适迁而去,震儒与弟震仲倡士民固守,城获全。史可法上其功,起广西参议,寻擢佥都御史。安宗立,举朝叙拥戴功,无意复仇,震儒疏言:“诸臣自高夹日之勋,微臣终抱攀髯之痛,愿提一旅,与寇一决。”又以狼兵善火器药穹,命副总兵朱之胤统千人入卫。马士英、阮大铖阻之,敕还镇,抑抑欧血卒。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四十八》,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编辑]
官衔
前任:
余孝机
明朝沙县知县
1614年-1619年
继任:
康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