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斗彩葡萄纹杯 | |
---|---|
年份 | 明 成化 西元1465-1487年 |
类型 | 陶瓷器 |
尺寸 | 4.7 cm × 7.6 cm × 3.3 cm(1.9英寸 × 3.0英寸 × 1.3英寸) |
收藏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收藏地 | 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
登录号 | 故瓷005246N000000000 |
网址 | 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是明朝成化年间出产瓷器,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馆。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以下简称葡萄纹杯),在葡萄纹饰的呈现上,具粒粒分明,成串地从枝梢垂悬而下,几乎触及地面的视觉感受,这是成化斗彩葡萄杯装饰的布局特征。同时,透过此一纹样所呈现出来的“葡萄紫”釉色,被视为是成化官窑的一大创意。除此器形外,斗彩葡萄纹也出现于晚明文人鉴赏家津津乐道之“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即今日所称高足杯上。[1]
明代青花的演进
[编辑]青花瓷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艺,更是中国风得以在世界蔚为风尚的推手。回顾青花瓷700馀年来的发展,明代青花瓷(以下简称明青花)在青花瓷鉴赏方面皆广为称颂。其主因在于明青花除继承元代青花瓷的工艺外,在青花瓷的釉料、构图、器型甚至烧制上,皆极力追求创新与改变。这也使明青花对后世青花瓷工艺影响深远。
历经276年的明朝,历代皇帝皆有烧造青花瓷,而从明宣宗开始,皆在御用瓷器底部,记录其烧制年份,称为“纪年款”,如明宣宗时期会写“大明宣德年制”、明宪宗时期则是“大明成化年制”以此类推。由于明青花标示清楚且容易断代,国立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谭旦冏先生,曾提出以年号作为分期,并列出4个明青花的发展高峰,分别是宣德青花(1425〜1435)、成化青花(1465〜1487)、嘉靖青花(1522〜1566)与万历青花(1572〜1620)。
在这4个时期中,成化青花是明中叶青花瓷的先行者。虽然成化青花无论是在器型、纹饰呈现上,可能都不如宣德青花具典雅持重、威武雄健之感,但成化青花在青花色泽上,却有不一样的气质。因此,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刘良佑教授提出,“宣德青花与成化青花两者,可谓各具风韵”。造成两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主因,在于青料来源有别,宣德青花的钴料是苏麻离青,该原料是从波斯进口而来,由于其成分为高铁低锰,因此会发出浓艳凝重的青色。但成化青花的钴料是平等青,出产于江西省乐平县,由于含铁量较低,所发出的青花色泽较淡雅清新。因此,成化青花所具备柔和内敛的气质,成为我们诠释成化瓷的重要特色,而传统瓷学也盛传“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评价,足以显示后世对成化青花重视程度。
绚丽的成化斗彩
[编辑]“成化”为明宪宗的年号,而在谈成化斗彩前,需了解明宪宗的性格与出身。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为明英宗嫡长子,早年受到土木堡之变与宫廷斗争之影响,曾失去东宫之位,更长年受到叔父明代宗的虎视眈眈,使他个性上即显柔弱且缺乏安全感。直到1475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才重返皇太子之位。由于幼年生活的处境,导致明宪宗在即位后,这种柔弱性格,影响了他对各项事务的鉴赏与判断,而对艺术文化相当有兴趣的他,即展现出偏好柔美精巧器物的一面,这也是传统瓷学界提出“成化无大器”的评价主因。
而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刘良佑教授也曾提出:“成化斗彩瓷其实是明宪宗为讨好万贵妃所制作的成品,目的是为了取宠。”此说法也不无可能,因为明宪宗自2岁时,即被万氏抚养长大,换言之万氏原先是明宪宗的保姆,但明宪宗长年对万氏的依赖,使明宪宗即位后,将万氏封为贵妃,史称万贵妃。而成化斗彩大多是小巧多彩的成品,同时在构图题材上(婴戏、花鸟、葡萄)的这些元素皆受女性所喜,说是万贵妃欢心亦不无道理,因此有史学家认为,无论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下简称鸡缸杯)或葡萄纹杯,最先应是明宪宗赏赐给万贵妃的礼物,而这些历史诠释也替成化斗彩增添不少传奇色彩。
在了解明宪宗对于斗彩的爱好后,就能来谈“斗彩”工艺的发展,斗彩工艺在明宣德年间即初露萌发,当时称为青花五彩,但并未风行,因此传世不多。直到明成化年间工序成熟,成品斑斓绚丽,才逐渐被推崇并盛行,并作为成化瓷的代表瓷器。斗彩工艺程序极其复杂,首先需用青花钴料,在陶土粗胎上勾勒图案轮廓,并进行1200°C以上高温烧制,即成为青花瓷。之后在青花瓷成品上,填入青花图样内的彩料后,再用800°C以下的低温烧制而成,此技法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多彩融合,在构图时对工笔技法颇为重视,使青花与各色之间,产生争奇斗艳的视觉效果,因而得名“斗彩”。
成化斗彩在色泽呈现是千姿百媚,如鲜红、橘红、红褐色、深褐色、鹅黄、亮黄、浅黄、姜黄、叶绿、墨绿、黄绿、深绿、深紫、葡萄紫、姹紫等[2],其中鲜红与亮黄两色,为成化斗彩最常见的颜色。此外,使成化斗彩传世稀少的因素,除了成化斗彩烧制工序繁琐,不易成功外。另一方面该瓷器大多是御用瓷器,因此能送到紫禁城中的成品,皆通过千挑万选的程序,而未通过评选的瓷器,就会被御窑场打碎并深埋瓷片坑中,避免流通至民间,此举使斗彩成品具物以稀为贵的特性,这是成化斗彩得以名重于世的主因。
成化斗彩在明神宗时,就已经是寥若晨星之物,在传统瓷学界素有“宁存成窑,不苟富贵”之美誉,使成化斗彩不胫而走。以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来说,它曾在2014年6月8日新加坡杜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出2.1850亿港元(约新台币8亿)的天价,足以验证成化斗彩具“千金难买”的价值。
葡萄纹杯的时代意义
[编辑]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目前台北故宫有收藏3只,据国立故宫博物院余佩瑾副院长查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后发现,在台北故宫的葡萄纹杯,是乾隆15年(1750年)的清宫旧藏,该文物被收藏在黑漆描金箱中,并被放置于第三层的位置。而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那一对葡萄纹杯,则是在1962年时,于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墓地所出土的陪葬品。
葡萄纹杯在灯光直射时,杯底会呈现粉色,而杯壁会呈现象牙黄,其胎质薄如蝉翼,杯型娇小玲珑,这些皆是成化斗彩瓷的一大特色。若从构图上来看,杯壁上画有葡萄、藤蔓、桑葚、竹子等纹饰,绿中带黄的藤蔓,将其生命力的展现跃然杯壁上。另外,3串葡萄浆果结实累累,粒粒分明且正圆,更透过红与紫的色泽,欲呈现葡萄熟成的差异性。在凸显葡萄主体之时,又有竹林与桑葚与之辉映,整体布局具生意盎然之景象。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蔡和璧先生曾表示:“成化窑葡萄杯用色浅淡、颇有画意,且青料轮廓较淡,图饰线条渲染柔和,整体清晰亮丽。”再者,若从图纹意涵分析,古代时葡萄嫁接技术尚未成熟,加上产地大多在西域地区,让葡萄被认为是高贵水果之一,而桑葚长年以来,即是宫廷内御用补品,因此运用葡萄、桑葚作为该杯的主题,可能是想彰显皇室地位的一种方式。
此外,就斗彩技法而言,该器物带有青花、红褐色、青花、姜黄、墨绿、深紫、葡萄紫、姹紫等色,令人眩惑不已。但放眼成化斗彩瓷,带有姹紫的成品是屈指可数,而该釉色也仅于成化斗彩瓷出现。所谓姹紫,在过去又有成化铁红之称,是种无光暗红的釉上彩。随著科技进步,在化学仪器检验后,发现姹紫成因是“矿物颜料的精炼过程不足,导致铁质渗出,又因入窑烧制,导致原有颜色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姹紫其实是斗彩工艺的瑕疵色,但这个颜色正好能做为葡萄色泽,因而成为斗彩颜色的一环。有关姹紫的文句陈述,故宫博物院前研究员耿宝昌认为“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而故宫博物院前顾问孙瀛洲则认为:“姹紫浓厚却无光”,可见“姹紫”已是成化瓷别具一格的重要标志。
葡萄纹饰在文物中的蜕变
[编辑]“葡萄”约在西汉时传入中国,是张骞出使西域后所带回的水果,尔后,葡萄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素材,如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明葡萄是西域盛产之物,所酿之美酒亦为边疆战士排忧解闷的寄托。同时,将葡萄纹饰设计于器物上,也是在隋唐两代才发生的事,且绝大多数都是在铜镜上出现,如国立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素月瑞兽葡萄纹镜、海兽葡萄纹镜皆为此例,当时的葡萄纹饰形似覆盆子,可能与当时的品种有关。
但唐代之后,葡萄纹样就甚少出现于器物上,原因可能与西域在唐代后脱离中原管辖后,葡萄不再容易获得有关。进入明代后,葡萄纹样再度在器物设计出现,如明永乐青花折枝葡萄纹盘等盘型器皿,利用青花浓淡,呈现葡萄果实的光影变化。另一方面,明代也开始盛行景泰蓝工艺,因此如掐丝珐琅葡萄纹壶,上面也有葡萄纹样的设计,这时候所绘制的葡萄纹样,已接近现代葡萄的型态。在成化斗彩瓷上,葡萄纹样被大量运用于杯、碟等器皿上,并进一步出现熟成色泽的差异性,而到清代时,葡萄纹样除用于青花瓷、掐丝珐琅外,也被运用于鼻烟壶上,如深黄套绿玻璃松鼠葡萄鼻烟壶,其纹饰型态与过去相差不多。因此可推测明代的葡萄纹样,奠定了后世设计该纹样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文人高濂《遵生八笺》一书中,曾说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敞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五供养浅盏、……余意青花成窑不及宣窑,五彩宣庙不如宪庙,……”的叙述,表示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以下简称葡萄纹高足杯)的价值,曾是高过鸡缸杯的。若我们将葡萄纹高足杯与葡萄纹杯做比较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文物在呈现葡萄色泽的差异时,在工笔上略有不同。葡萄纹杯仅用红褐色与姹紫来区分熟成差异,但葡萄纹高足杯,则巧妙了运用多层次的釉色变化,也就是将每一颗果实,底色先上红褐色,之后将葡萄紫叠上红褐色,最后将藤蔓的浅黄色沾染在果实上,使画面产生立体感。这种釉色交织的方式,相当费时费工,因此就工艺技术上而言,葡萄纹高足杯是比葡萄纹杯更为出色的作品,能获得成窑上品的封号,亦是当之无愧。
相关学术文献
[编辑]- 明青花瓷的青和花-谭旦冏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第2卷.
- 明代中期官窑与成化窑器之鉴定-刘良佑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第54卷.
- 采挹流霞-乾隆皇帝收藏的成化官窑器-余佩瑾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第429卷.
- 成化瓷器-戴维德夫人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第2卷.
- 成化瓷特展-蔡和璧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第245卷.
- 成化时期官窑斗彩瓷器之研究-沈千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硕士论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参考
[编辑]- ^ 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 成化 鬥彩葡萄紋杯. 故宫open data.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 ^ 沈千涵. 成化時期官窯鬥彩瓷器之研究. 台湾硕博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