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
晋平公
| ||
政权 | 晋国 | |
君主 | 晋平公彪 | |
历时 | 26年 | |
|
---|
晋平公(?—前532年),姬姓,名彪,双字谥庄平,又称晋庄平公,晋悼公嫡子,杞桓公外孙。即位之初(前557年),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
后来,令祁黄羊举贤,祁黄羊先后推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二度有疾,鲁昭公元年(前541年),求医于秦国。秦景公派遣医和往诊,医和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1]
在位期间执政大夫为:荀偃、士匄、赵武、韩起、魏绛、栾盈、荀吴、荀盈、程郑、范鞅、魏舒、赵成、荀跞。[2]
相关典故
[编辑]师旷撞琴
[编辑]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叹了一口气说:“没有甚么事比做君王更快乐的了!只有君王讲的话没人敢反抗!”盲人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敲去。晋平公连忙提起衣服躲开。琴在墙壁上敲坏了。晋平公说:“大师, 您敲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敲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寡人呀。”师旷说:“哎呀!这不是为人君王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后来,晋平公要求手下不要清理掉墙上琴敲过的痕迹,以便给自己留下个警戒。[3]
炳烛而学
[编辑]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为什么不赶快把火把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听后,称赞师旷讲得很好。这一著名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但真实性存疑。晋平公在位26年,而其父晋悼公28岁英年早逝。据此推断,晋平公去世时应该只有40岁左右。
杜蒉扬觯
[编辑]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旷、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编钟声,说:“平公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又斟酒道:“李调干了这杯。”又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干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因此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因此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因此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因此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杜蒉洗干净然后高高举起酒杯。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作“杜举”。[4]
晋平公游于河
[编辑]晋平公泛舟黄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说:“啊!山川雄伟,景色壮丽,要是能够和天下的名人贤士共享此乐,该有多好啊!”船公固桑听了对他说:“您说错了!利剑产于越地,明珠出自江汉,美玉生在昆山,这三件珍宝都能无足而至,归您所有。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平公很有些忿忿不平,说:“固桑啊,我门下现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饭不够,我晚上就去收租,晚饭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粮。难道能说我不爱惜人才吗?”聪明的固桑看到他执迷不悟,打了个比喻:“大雁穿云破雾,直上九天,靠的是双翼的羽茎。至于腹背的绒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它的飞翔。不知您的食客是双翼的羽茎呢,还是腹背的绒毛呢?”平公语塞,无言以对。[5]
晋平公之问
[编辑]子女
[编辑]影视作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左传·昭公元年》
- ^ 《左传》襄公十六年至昭公十年
- ^ 《韩非子·难一》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之于臣也;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于君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行,不陈人臣之谏,而行人主之诛,举琴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礼也。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过,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于子,而师旷行之于君,此大逆之术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听之,是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于听而不悟其失;师旷之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君之道。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故曰:平公失君道,师旷亦失臣礼矣。
- ^ 《礼记.檀弓下》
- ^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 ^ 《韩非子·难二》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臣请譬之: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 ——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君与无君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虫流出户不葬。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昔者晋文公慕于齐女而亡归,咎犯极谏,故使反晋国。故桓公以管仲合,文公以舅犯霸,而师旷曰“君之力也,”又不然矣。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故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
前任: 父晋悼公 |
晋国君主 前557年-前532年 |
继任: 子晋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