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
外观
大气中的冰晶通常是由卷状云带来,当太阳光射入冰晶时,则反射于人类眼睛,产生环状或弧状的卷圈,通常为内圈红光,而外圈为紫光。
种类
[编辑]晕可分为有“小晕”和“大晕”,“小晕”即22度晕,“大晕”即46度晕。小晕是以发光体为圆心,角半径为22度的一种内圈呈淡红色,外圈偶尔为紫色或白色的光环,光环内的天空明显较光环外的暗。而大晕则是角半径为46度的晕环,十分少见,一般比小晕暗。
上图标出了常见的晕现象以及它们在天空出现的位置。
晕现象 | 说明 |
---|---|
(1) 22度晕 | 最常见,是观察角度为22°的环,由大气层中悬浮的大量六边形冰晶反射阳光形成。 |
(2) 幻日 | 常与22度晕一起出现,由水平方向的扁平状的冰晶形成。 |
(3) 光柱 | 由水平方向的扁平状的冰晶形成。 |
(4) 幻日环 | 比较罕见,光线在扁平状或柱状的冰晶中发射形成。 |
(5) 环天顶弧 | 常与幻日一起出现,与幻日形成原理相同。 |
(6) 接触弧 | 通常只能看到一部分,由水平悬浮的柱状冰晶形成。 |
(7) 46度晕 | 非常罕见,当22°晕非常亮时,才可能出现。 |
(8) 幻日(下方) | 出现在地平线下.只有从山上朝下看,或者从飞机上才能看到。 |
环地平弧/火彩虹 | 只有在高于58°的位置才可以看到。 |
120度幻日 | 很少见的晕,常伴随特别明亮的幻日出现。 |
上珥 | 与46°晕相比色彩更绚丽,像霓一样,内部是红色。 [1] |
光柱,或称日柱,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垂直升起的柱状现象,但它也可以出现在太阳之下,特别是在高海拔观察时。六边形的碟或柱状冰晶以及水滴是导致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碟状冰晶的光柱通常在太阳与地平线间不大于6度和太阳低于地平线时产生;柱状冰晶则能在太阳高于地平线达20度时产生光柱。当冰晶在空气中沉浮时,会倾向于定位在同水平面上,日柱的宽度和可见度取决于冰晶的排列。
月亮、街灯等明亮光源都可产生光柱。地面光源产生的光柱可能比日柱或月柱要高。当观察者接近光源时,晶体取向对光柱形成的影响更小。
摄影上的晕
[编辑]在摄影中,晕光多指不经意造成的光学效应,这是由于底片一开始曝光时的反射光线造成,或由此卷底片印出的图像中环绕著发光源或反光源边缘而成的光圈。现代摄影底片上会覆上“反晕光层”来防止此效应发生。
仿真软件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Halo explanations and image galle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Atmospheric Op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eteoros AKM - Halo explanations and image galle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alo reports of interesting halo observations around the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outhern Hemisphere Halo and other atmospheric phenomena
- Halo in Chisinau Moldova (photo and vide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alter Tape & Jarmo Moilanen, Atmospheric Halos and the Search for Angle x (free e-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eteoros.de 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bgerufen 18. März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