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末次冰盛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次冰盛期的海平面温度以及冰川范围

末次冰盛期(英语:Last Glacial Maximum,缩写为LGM),又称末次巅冰期,是末次冰期最寒冷的数千年间隔,距今2.65万至1.9万年前。在这一阶段,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北部大面积被冰盖覆盖,冰川覆盖范围达到最大,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干旱加剧、沙漠扩展和海平面显著下降。[1]

根据陆地宇宙成因核素(cosmogenic nuclide)和放射性碳测定的冰盖边缘位置变化,南半球的冰盖增长开始于约33,000年前,并在约26,500至20,000年前达到峰值。[2]在此之后的退冰过程引发了海平面的急剧上升。西南极冰盖的缩退发生在14,000至15,000年前,与约14,500年前的海平面急剧上升相吻合[2]麦哲伦海峡附近的冰川记录表明,其冰川面积的峰值大致在25,200至23,100年前。

LGM的起止日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研究者根据所选标准和数据集定义不同的时间范围。研究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家詹妮弗·弗伦奇(Jennifer French)将LGM的开始定在27,500年前,冰盖约在26,000年前达到最大,退冰则始于20,000至19,000年前。而在英国,LGM被称为迪姆林顿冰阶(Dimlington Stadial),时间大约为31,000至16,000年前。

气候

[编辑]
过去40,000年的温度变化
末次冰盛期的陆地植被

冰盖或冰帽的形成需要长期寒冷的气候与充足的降水(降雪)。因此,尽管西伯利亚与东亚的温度与北美洲、欧洲相当,由于干旱的气候,它们并未出现大陆冰盖,仅在高海拔地区形成冰川。北欧的冰盖产生大量冷空气的反气旋,移动到西伯利亚与东亚时,导致当地无法获得形成冰川所需的降水。堪察加半岛是个例外,因为西风带来了来自日本海的水汽。相对温暖的太平洋由于亲潮的关闭和大陆上东西向山脉的阻挡,也无法为亚洲大陆提供足够的降水。

在世界其它温暖地区,同样变得更冷、更干燥。极端情况下,如南澳大利亚萨赫勒,降水量比现在减少了九成,植被消失,接近北欧和北美冰盖地区的程度。在受影响较小的地区,雨林覆盖也大幅减少,特别是在西非,一些残存的雨林被热带草地包围。亚马逊雨林被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割为两大块。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也受到类似影响,仅在巽他大陆的东西两端保留下来,中部则被落叶森林取代。仅在中美洲与哥伦比亚乔科省,热带雨林得以保存,可能是由于当地降雨丰沛。

世界上大多数沙漠都有所扩张。但美国西部是个例外,劳伦泰德冰盖英语Laurentide Ice Sheet改变了北美大陆上空的高空急流,给现在是半荒漠的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形成了大型的雨成湖,最著名的是犹他州的邦纳维尔湖(Lake Bonneville)。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伊朗与阿富汗,如卡维尔盐漠。在澳大利亚,移动沙丘覆盖了半个大陆。南美的格兰查科潘帕斯草原也变得非常干燥。现在的亚热带地区失去了森林覆盖,如东澳大利亚、巴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和中国南方,开阔的疏林成为主体。在中国北方寒冷但没形成冰川的地区,草地与苔原广泛分布,林木线相比现在至少偏南20个纬度。

世界影响

[编辑]

在末次冰盛期,世界多数地区是更为寒冷、干燥、不适宜居住、经常的风暴与扬沙天气。在冰核分析中,末次冰盛期的大气尘埃是非常显著的特征,是现在的20-25倍[3]。这可能是由于很多因素:植被的减少、更强的行星风、更少的能冲刷大气尘埃的降雨[3]。陆地冰盖封存了大量水,导致海平面下降,暴露出大陆架,产生了广阔的海岸平原[4]

欧洲

[编辑]

北欧被冰盖覆盖,南面的冰缘到达了德国与波兰。 北面的冰缘覆盖了斯瓦尔巴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东北覆盖了巴伦支海喀拉海新地岛,终结于泰梅尔半岛[5]永久冻土覆盖了从冰缘向南一直到匈牙利的塞格德。冰川覆盖了整个爱尔兰与除了南英格兰之外的不列颠岛。

亚洲

[编辑]

冰覆盖了青藏高原(虽然科学家仍在辩论覆盖的范围)与巴尔蒂斯坦拉达克。东南亚出现了许多小型的山岳冰川。永久冻土一直南到北京。由于海平面下降,许多现在的岛屿在当时连通了陆地:印度尼西亚群岛东至加里曼丹岛巴厘岛连通了亚洲大陆,被称之为巽他古陆巴拉望也是巽他古陆的一部分。同时其它的菲律宾群岛形成了一块与大陆不相连的陆地,以锡布图海峡民都洛海峡与巽他古陆分开[6]

非洲与中东

[编辑]

在非洲出现了很多的高山冰川。同时沙漠都大为扩张。[4]

澳洲

[编辑]

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塔斯马尼亚形成了一个大陆Sahulland,与亚洲大陆的分界为华莱士线,经过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锡布图海峡民都洛海峡

北美

[编辑]

在北美,冰盖覆盖了整个加拿大,并扩展到密苏里河俄亥俄河,东到曼哈顿。科迪勒拉冰盖分布在加拿大与蒙大拿,山岳冰川与冰帽在落基山脉向南延伸很远,因此永冻土的分布界限距离冰缘并不远。北美土著印第安人被迫迁往残遗种保护区,造成了基因变异,形成了基因的单倍群[7]

夏威夷岛冒纳凯阿火山上形成了冰川。[8]

南美

[编辑]

在南半球,巴塔哥尼亚冰盖覆盖了智利与阿根廷的南部。北部的冰缘到达了南纬41度线的查考海峡处的海面。在安第斯山东侧,冰川终碛分布在Seno Skyring海湾、奥特韦湾伊努蒂尔湾比格尔海峡。在麦哲伦海峡,冰川最东到了Segunda Angostura海峡[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Mithen, Steven. After the I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ISBN 0674015703. 
  2. ^ 2.0 2.1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Peter U. Clark, Arthur S. Dyke, Jeremy D. Shakun, Anders E. Carlson, Jorie Clark, Barbara Wohlfarth, Jerry X. Mitrovica, Steven W. Hostetler, A. Marshall McCab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7 August 2009: Vol. 325. no. 5941, pp. 710 - 714. [2010-01-27]. doi:10.1126/science.11728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3). 
  3. ^ 3.0 3.1 Cowen, Robert C. "Dust Plays a Huge Role in Climate Chang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3 April 2008 (http://www.csmonitor.com/Environment/2008/0403/p14s01-sten.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Claquin et al., "Radiative Forcing of Climate by Ice-Age Atmospheric Dust", Climate Dynamics (2003) 20: 193–202.(www.rem.sfu.ca/COPElab/Claquinetal2003_CD_glacialdustRF.pdf)
  4. ^ 4.0 4.1 Mithen 2004
  5. ^ Mangerud, Jan; Jakobsson, Martin; Alexanderson, Helena; Astakhov, Valery; Clarke, Garry K.C; Henriksen, Mona; Hjort, Christian; Krinner, Gerhard; Lunkka, Juha-Pekka; Möller, Per; Murray, Andrew; Nikolskaya, Olga; Saarnisto, Matti; Svendsen, John Inge. Ice-dammed lakes and rerouting of the drainage of northern Eurasia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PDF).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4, 23: 1313–32. Bibcode:2004QSRv...23.1313M. doi:10.1016/j.quascirev.2003.1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7-13). 
  6. ^ Sathiamurthy, E.; Voris, H.K. Pleistocene Sea Level Maps for the Sunda Shelf. Chicago IL: The Field Museum. 2006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7). 
  7. ^ Perego UA, Angerhofer N, Pala M; et al. The initial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a growing number of founding mitochondrial genomes from Beringia. Genome Res. September 2010, 20 (9): 1174–9. PMC 2928495可免费查阅. PMID 20587512. doi:10.1101/gr.109231.110. [失效链接]
  8. ^ Mauna Kea Hawai`i's Tallest Volcano. USGS.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4). 
  9. ^ Rabassa, Jorge; Coronato, Andrea; Bujalesky, Gustavo; Salemme, Mónica; Roig, Claudio; Meglioli, Andrés; Heusser, Calvin; Gordillo, Sandra; Roig, Fidel; Borromei, Ana; Quattrocchio, Mirta. Quaternary of Tierra del Fuego, Southernmost South America: an updated review.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June 2000, 68–71: 217–240 [2012-09-21]. Bibcode:2000QuInt..68..217R. doi:10.1016/S1040-6182(00)00046-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